难觅芳踪的鲁绣
明代鲁绣,是当时山东地区的地方绣,与南方刺绣相比较为粗旷,色彩也浓烈,牢度强而耐磨,构图自然生动,与元代刺绣风格相近,代表着北方的刺绣风格,故也被人称作“北绣”。鲁绣又称衣线绣,因所用绣线是用双股绣线合捻而成,不能分擘,类似缝衣线(图1-4-2-1),故名。判断鲁绣与否主要看其绣线,绫绸为地,题材方面是以传统纹样较受欢迎,不以文人书画为追摹对象,但图案雅俗共赏,不落窠臼。鲁绣到清代虽逐渐没落,如今却能看到绣制于清的相关作品,由清末民国初起,英国的传教士将西方抽纱花边刺绣传入山东和我国沿海一带,自此,抽纱绣流行鲁绣之乡,旧时鲁绣如黄鹤杳杳难寻。
衣线北绣雅俗赏
试看几幅明代经典鲁绣:
明鲁绣《瑶池集庆图》(图1-4-2-2),长137CM,宽136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刺绣以为西王母庆寿为题材,用双股捻线,白缎为底,绣出了仙鹤、灵芝、寿桃、青松以及四季花卉,中间坐着王母,众仙女为庆寿手捧寿礼纷然而至,一派贺寿奉礼的热闹景象。绣者用钉针绣山石、祥云、地坡,平针绣人物,打籽平金绣勾边,增添了装饰效果,风车针绣出松针的苍劲,整幅绣品工笔设色和单色线描结合,主次分明,虚实配比,主题突出,别具一格。
图1-4-2-2 明鲁绣瑶池集庆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鲁绣《荷花鸳鸯》(图1-4-2-3),长136CM,宽54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它在湖色暗花绫上用红、赭、粉、草绿等衣线绣榴花树,用朱、黄、黑、白绣翻飞在榴花前的一对蝴蝶。自古喜将榴花比作淑女,将男士对淑女的倾慕追求比为拜倒在石榴裙下,这里的榴花与蝴蝶显然暗喻了男女的爱情幸福,而画面中的荷花、莲蓬、鸳鸯、水草等,采用各种针法和各色衣线绣得生动朴实,落落大方,集中象征着夫妻相爱和美一生,幸福多彩的美好生活,表现出独有的鲁绣之风。
图1-4-2-3 明鲁绣荷花鸳鸯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鲁绣《文昌出行图》(图1-4-2-4),长145CM,宽57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刺绣绣的是文昌出行途中的片段。文昌乃文曲星,是古代传说中主宰功名的神。图中文昌似在小憩,一童侍于身后,一童牵马食草,人物互相呼应,神态生动自然,更可贵的是,这幅鲁绣将衣线捻松分开,用散套、齐针、缠针、游针、钉金、钉线、网针等方法绣制,显得粗中有细,又颇抒情达意,是鲁绣的历史精品。
图1-4-2-4 明鲁绣文昌出行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康熙鲁绣《山寺晴岚图》(图1-4-2-5),长215CM,宽50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从绣的风格可见它延续了明代鲁绣《瑶池集庆图》的绣法特点,不过该绣的虚实处理,明显比前期更具艺术,绣技运用也更加纯熟,再看绣款“鸡声茅屋午,霭霭墟烟白;市散人亦稀,山空翠犹滴”绣得笔墨流畅、潇洒有致,说明绣者深谙书画,只可惜不少地方动笔补彩,偷工窃巧,消减了刺绣的工艺而显美中不足。
图1-4-2-5 清康熙鲁绣山寺晴岚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鲁绣《牡丹凤凰图》(图1-4-2-6),长134CM,宽51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明代鲁绣《荷花鸳鸯》极为相像,以盛开的牡丹和一对凤凰为主宾,兰芝荣昌,蝴蝶穿行,上方一支铁杆海棠,耄耋寿昌。用衣线绣齐针、网针、套针、接针、斜针、松针,针针绣如美好的向往,丝丝引出对生活的热爱,绣者将画面绣得色彩调和,花叶花杆,层次分明,凤凰羽翅钉绣勾勒工整,活泼又不失端庄,粗旷仍含秀丽,体现了鲁绣风格。
图1-4-2-6 清乾隆鲁绣牡丹凤凰图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