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石家庄海关筑牢口岸安全防线新闻发布会。图为会议现场。 记者苑立立摄
河北新闻网12月24日讯(记者苑立立)从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石家庄海关筑牢口岸安全防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石家庄海关强化监管,开展检验排查,筑牢河北口岸商品检验防线。
严格风险筛查,防止“洋垃圾”入境。严格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检验检疫,确保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符合国家强制性环保安全标准。加强进口矿产品废物属性鉴别筛查,防止“洋垃圾”伪报一般商品入境。开展国内收货人资质清理和专项核查行动,对比进口数据和流向,严查非法倒卖行为。加大风险布控力度,综合业务数据、贸易习惯和口岸特点等信息开展风险分析,提高案件查发“精准度”。1至11月,共检验进口废纸117批,货重3.3万吨、货值567.4万美元;开展固废属性鉴定28批,检出伪报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2起;查发超范围经营违法企业2家,并依法进行处罚。
深入排查隐患,确保进出口危化品安全。对关区130余家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企业开展安全风险排查、重点针对液体危险化学品实施检查,发现隐患80余个,均处置整改完毕。开展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培训,关区124人通过海关总署危险化学品执法资格考试,确保满足工作需要。严格落实检验要求,在危险品包装使用单位抽查危包性能质量,确保进出口危化品包装使用环节安全。建立京津冀安全信息互通联动机制。三地海关互通检验信息,共同处置通报危化品及包装不合格情况。1至11月,共检验出口危险化学品2445批,货重18.2万吨、货值2.3亿美元;进口危化品157批,货重725.8万吨、货值71.2亿美元。实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4474批、293.5万件;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性能检验937批、379万件。
推进业务改革,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对进口矿产品实施“先放后检”,有效减少转存进口货物港口作业和装运环节,提高通关效率和企业资金周转率。1至11月,“先放后检”进口铁矿、锰、铬矿3655批,货重2.3亿吨,货值198亿美元。关区进口矿产品平均验放时间较2017年压缩62.7%。对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调整为依企业申请实施。即进口大宗商品收货人或者代理人需海关出具重量证书的,向海关提出申请,海关依申请实施重量鉴定并出具重量证书;不需要海关出具重量证书的,海关不再实施重量鉴定。
开展“口岸天平行动”,维护企业权益。在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领域,开展“口岸天平行动”查处和遏制进口法检商品“短重”“掺杂掺假”等造成的贸易欺诈行为,维护公平贸易秩序。1至11月,实施法检商品重量鉴定4373批次,鉴定重量2.7亿吨,货值约365亿美元;发现短重2494批次,短重约38.6万吨,出具重量证书帮助企业挽回不应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