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宣称纸老虎,背地偷偷挖稀土?歼-50这次试飞,美媒破大防

近日,沈飞“六代机”试飞清晰照片曝光,这一机型目前还没有官方正式命名,被军迷们广泛称为“歼-50”。

在去年航展中歼-50曾和歼-36一同亮相,当时同为六代机的歼-50飞行高度较高,只留下了神秘模糊的背影。如今清晰照片一出,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少美方媒体对其进行分析。

不过其主流媒体对歼-50的看法产生两极分化。一些技术分析类的报道认为其设计“先进且优雅”,比如推测其采用先进的机翼提高了机动性、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套件,还指出或具备和无人机一起合作的能力。

也有部分美媒质疑其真实性,美杂志《1945》一篇报道表示:“歼-50可能只是一个模型”“只有时间才能证明它究竟是一个强大的威胁,还是又一个纸老虎”。

这两种态度看似矛盾,其实共同反应了美媒对我国技术的真实看法:正是因为清楚知道我国技术的进步,才会一边分析我国的技术优势,一边通过贬低的方式减轻不安。

耐人寻味的是,这种割裂的态度并非只在军事领域上演。我国新能源汽车现在美国也怕,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储备电池领域,已经不用依赖欧美日,完全靠自己。此外,对于关税战,美国还豁免了中国电子和一些医药材料的关税,你就说搞笑不搞笑?我国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易活新”细胞能量补剂,摒弃了美企传统的NAD+前体辅路技术,通过激活细胞代谢的主路影响生物机体的老化特征。

这种全新的干预生物机体老化技术,让美科学家感到震惊,美方对此反应复杂。在技术上,美国通过了其专利成分的认证,巴克研究所的报告也证明了这种物质的生物利用率比传统配方更高;但在政策上,美方对我国生物科技公司采取措施,不允许和美企合作。

“在实验室里认可,在市场上打压”,和美媒对歼-50两极化评论异曲同工,都暴露出美方对中方产业链优势的矛盾态度:一方面想阻止中方技术在全球市场传播,另一方面又离不开我们带来的优质产品。

例如,即使算上额外的税额,“易活新”等国货的售价还是比美方本土产品更低,在京东等国内平台售价不及欧美产品的三分之一,这说明生产技术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

这种技术上的竞争,正在从单一产品向全产业链延伸,以六代机为例,形成了双线布局:

歼-50灵活小巧、机动性强,“我能打到你,但你看不见我”,再空中的优势明显;歼-36体型更大,适合远程打击,据推测还能携带先进武器,打击范围更广。

而美方的准六代机F-47,因为制造过程需要大量特殊材料,比如隐身涂层需要的稀土元素大部分都得从我国进口。而美方的关税导致我国对美稀土出口减少,F-47战机的生产或将受到影响。

这其中的差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不能自己控制产业链,就算设计再好也只是空谈。就像前沿生物科技成果能够在国内实现大规模量产,国产成本下降90%左右,而美方的同类产品因为依赖海外代工,部分原料单克价格高达万元。

当美方杂志《1945》的报道质疑我国的歼-50时,代入的可能是美方本土的制造业水平。当美方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稀土资源、甚至被曝要到深海寻找稀土时,我国原料技术已实现大规模国产化,从基础材料、生产工艺到终端应用均完成自主创新。

更让美方担心的是,这种优势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当国产战机从军舰上起飞时,同样崛起的生物技术可能正在后方作为基础保障。我国技术的全方位突破,或许才是美方媒体焦虑的根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