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的顺丰杀向低端市场,留给顺丰的机会在哪里?快递的江湖,从今再无传说。
近日,顺丰控股披露9月月度业务经营简报,其快递服务及供应链业务合计营收突破百亿,达到103.84亿元,同比增长27.32%。快递业务营收98.82亿元,同比增加22.33%,与行业水平保持一致。
江湖一哥 难以接招
简报好看,但是顺丰目前的口碑,似乎是越来越差,网上关于顺丰快递送件延误、速度变慢、服务恶劣、不再送货上门的抱怨越来越多。
那么,顺丰用价格降低换来的,虽然有短期量的短暂提升,更是多年经营积累品牌和口碑的损害,或许,快递的江湖,从今再无传说。
长期以来,快递行业流传着一句说法,中国快递分为两种,一种叫顺丰,一种叫其他快递;借以表示对顺丰服务的认可,也彰显了顺丰的江湖地位。
顺丰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快递,在于其行业发展初期对服务质量的重视;比如最早实现2小时上门取件,24小时全国主要地区到达;再比如其快递小哥彬彬有礼的服务态度,跟其他快递动辄恶语相向的对比实在过于明显,在这快递行业粗狂发展的早期,成为一张最闪亮的名片。
而顺丰的价格,自然是高过三通一达几倍,但让人觉得,也算是物有所值。
然而,在马云成立菜鸟联盟之后,事情发生了缓慢的变化,2015年6月的菜鸟江湖大会,三通一达的老板与高管全部到场,唯独顺丰缺席,2016年大会顺丰依旧缺席;而到了2017年,菜鸟与顺丰爆发了6.1之争,双方互相关闭数据接口,淘宝卖家至此不能选择顺丰发货。
王卫因而也成了快递行业唯一敢对马云说不的男人。
在顺丰对菜鸟说不以后,顺丰的业绩增速持续下降,增速持续低于行业水平,而作为竞争对手的三通一达增速却异常强劲。接着,阿里对三通持续投资与持股,而伴随着业务量的提升,三通一达伴着的网点的布局也得到提升,派件的时效性越来越高;因而,三通一达与顺丰的距离越来越小。
而京东物流的成立,更是对着顺丰的背后,来了温柔一刀。
京东的定位与顺丰品牌切合度更高,作为顺丰曾经最好的伙伴,虽然之前京东表示不会涉及个人配送这一块。不过面对这一庞大的市场,京东还是选择了发展个人业务;京东物流横空出世,不光一脚将顺丰踢出,更将其其品牌与服务定位全面贴近顺丰;自此,顺丰又多了个最贴身的竞争对手。
三通一达的长足进步,京东快递、苏宁快递等电商快递巨头的加入,让顺丰的优势愈发不明显,日子越发难过。
数据显示,顺丰的市占率不断降低,2019年上半年,顺丰的市占率仅为7.3%,同比下滑1.11个百分点,同期中通快递的市场份额已接近20%,而在此之前,顺丰市场占有率一度20%,排在第二名的申通快递的市场份额是12%,中通快递是6%。
市占率一定意义是快递行业的生命线,因为快递行业并不能像部分消费品一样通过提价不断提高利润水平,也无法通过真正差异化提高利润率。快递行业的属性在于具备强大且持续的规模效应,无进而在规模效应的带动之下走向集中和相对垄断,从而将全行业的利润逐步汇集于头部企业之中。
随着顺丰市占率的下降,顺丰2018年度净利润录得多年来的首次下滑,同比下滑-4%。
市占率下降短期意味着盈利能力的下降,未来则是消费者端筹码的丢失,摆在顺丰面前的挑战不可谓不严峻。
或许是,顺丰过于高冷了!
拒绝了阿里之后,被京东抛弃之后,顺丰一度选择自建电商,然而还是以失败告终;人们难以接受一家送快递的公司卖产品,毕竟,选择购物不只是为了送货速度快。
此时,唯一留给顺丰机会的,就是拼多多的崛起。
失去电商的高冷者 会拥抱拼多多
电商与快递是一个不可风格的整体,中国的快递行业伴着这电商的迅速发展而壮大,而电商的繁荣才是中国快递行业领跑全球的核心驱动力。
过去几年顺丰丢失的市场份额,关键就在电商件。
而再失去电商件之后,其商务件也面临问题;商务件客户主要是邮寄合同和发票,但随着电子发票、合同的推广,这一业务已达到天花板,面临下滑趋势。
目前来看,现在快递公司都选择站队阿里,顺丰也不太可能与京东合作;而没有电商平台的加持,孤零零的顺丰正在遭受排斥,高冷者渐渐孤独;而拼多多的异军突起,让顺丰不再选择高冷。
通过社交拼团,单位SKU高销量高折扣的模式,拼多多在低线城市和银发群体中拥有进一步渗透的优势。不知不觉中,拼多多已在电商行业GMV 排名第三,仅次于阿里与京东。
而这次,顺丰选择了主动参与;所以,有人惊喜的发现,买了个9.9元的拼多多,竟然是顺丰包邮的。
然而,顺丰的重资产运作模式,对接电商件毫无优势;做拼多多的单子,利润率不是很高,但这一步,也是顺丰无奈之举。
顺丰错过了淘宝,也错过了一个电商时代,现在只能为以前的错误买单。
即便如此,高冷的顺丰自降身份与与拼多多牵手,仍不能高枕无忧,拼多多将来仍有可能像京东一样自建电商。毕竟,从京东和苏宁来看,电商自建快递不光自用方便,还可以进军外部市场;
既然与拼多多的合作有如此的牵强及;顺丰只能重返低端市场。
杀入低端 是进攻还是防御?
今年5月,顺丰开始重返电商包裹市场;与普通消费者平均二十多元一单的顺丰快递寄件服务不一样,顺丰今年推出了一款专门针对电商大客户的特惠专配产品。
顺丰特惠专配产品在今年5月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6月陆续推广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业务范围不包括西藏、青海、新疆等偏远地区。
在该特惠业务产品推广的过程中,价格在不断下调。如果日发件量在500票以上,部分地区的首重价格从省内互发12元,降至6元、5元、4元;发省外地区由首重18元,降至10元、6元、5元。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以顺丰月度业务量计算,顺丰9月市占率达到8.11%,较8月提升约0.5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顺丰正在不断向低价市场发力,也意味着其与二三线快递企业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此外,顺丰推出电商特惠件还是一种防御行为,因为京东物流3月份开始以4、5块的价格大规模抢市场,如果顺丰继续保持高冷,不光是市占率继续下滑,业务量可能要负增长了。
有人认为,这并不是简单的以牺牲毛利的代价换取业务量,而是在垄断地位被打破之后的唯一选择。但与此一起来的,还是顺丰服务质量的下降。
据说,特惠件的价格下降,因而送货时效也略有下降;这本情有可原,毕竟,一分价格一分货;然而原本没有降价的时效件,却因为特惠件的增加,就拉低了送货效率,速度和服务都跟着下来了。
有顺丰内部人士网上透露,时效件与特惠件运输方式是一样的,只是价格更贵。
可以看出,顺丰进军低端之后,本质上是用更低的服务来争取新客户,同时也用更低的服务应付老客户;这是对用户体验和品牌伤害最大的事情;或许短期,顺丰仍可以享受成立20多年以来累计的品牌红利,继续敷衍没有意识到的老顾客,然而杀鸡取卵,绝非顺丰之福。
财兔君亲身经历的是,虽然京东也加大了外部揽件力度,但京东还是京东,顺丰已经不是那个顺丰。
长期如此下去,中国快递或许就只剩下一种,勉强分为两种的话,另外一种或许是叫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