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是怎样做成全球最大IPO的?经济学家陈志武解读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核心提示:

1、蚂蚁集团做的服务都是帮助人们去改善他们的消费,或者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度过各种风险事件带来的短期冲击。为个人和家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从社会的意义上来说价值是会更大,因为这些对老百姓生活的帮助,与他们的消费、就业更直接地连在一起的。

2、金融的普惠性实际上比我们原来理解的要广的多,可以给老百姓提供的服务也可以很多。小额金融服务、普惠金融、草根金融,对社会的稳定,对降低暴力,对于降低犯罪,改善社会治理都可以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3、在金融管制方面,政府该介入的一些方面是要介入的;但是介入跟管得很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啥都不管是不负责任,但是百分百的卡死只相信国有企业背景的金融机构,那是另外一个极端。

4、相对于传统的一笔贷款可能要花上千的成本,现在在新的技术之下的蚂蚁做的每一笔贷款平均下来大概是2块3毛钱的成本。所以这样一来,通过技术方面的改进,把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同时跟踪做风险管控也是运用大数据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5、我们一旦要把钱拿出去作为投资者,自己要多做一些尽职调查,多了解这些情况,都得到一些信息,以谨慎为上。因为过去几年有太多的p2p金融机构在没有任何监管的背景之下,骗走了太多的钱,所以我们应该要吸取一些这方面的教训。

凤凰网香港號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节目,我是陈笺。这些天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是蚂蚁集团即将上市了,而且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同步上市,它的市值大概会达到3万亿人民币,融资的规模也会破历史记录。蚂蚁上市为什么吸引了全球各地投资人的眼球呢?它的服务对象其实都是普罗大众,都是一些小微企业和个人,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商业投资价值呢?它的普惠金融的社会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相关的话题,今天节目时间陈笺请到的是知名经济学家、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陈志武教授来给我们分析一下。

蚂蚁集团的两大优势

凤凰网香港陈笺:陈教授,您好。蚂蚁集团开始招股,要上市了,这不仅成为媒体所关注的焦点,而且世界各地的股民都在争相认购。它的市值会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融资量也会破历史记录。想请教您一个开业才16年的民营金融公司,为什么会达到这么高的市值呢?

陈志武:当然第一个原因主要是技术方面的变革,因为我们都知道蚂蚁集团一直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还有包括卫星技术来把这些技术带来的大数据评估投资者、消费者、借款的人、借款的小微企业的信用,把这些能力带到了全新的高度。所以这样的话就让蚂蚁集团花非常低的成本就可以给几个亿的消费者,还有3000万的不同的小微企业,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做一些贷款的决定。所以这样的话,我觉得客户量数量很大。而且尽管绝对的金额才贷出去几千亿人民币,但是因为这些借贷的周期都非常的短,所以到最后蚂蚁集团可以服务六七亿的客户,同时也服务3000万的中小微企业。

这么大的市场又是这么好的技术,让蚂蚁利用互联网来做金融,在国际上是走在最前面。正因为这些原因,很多的投资者都希望参与投资蚂蚁集团,借助它上市的机会,去享受新的技术,再加上金融服务,两者合在一起带来的投资机会。当然我也希望提醒大家也不要不顾估值,因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一方面我们看到发展的前景,但是同样重要,甚至于更重要的就是股票价格,投资进去的价格也要非常的适当,要如果不适当的话,如果股票价格太高,未来的前景发展再好,到最后也很难让投资者赚到很多的钱。

为个人家庭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凤凰网香港陈笺:您看蚂蚁挖掘到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虽然它服务的只是一些小微企业,但是如您所说客户量有六,七亿之多。那么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什么我们国有的商业银行,城商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没有去满足这方面的市场服务需求呢?

陈志武: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多个方面的,两个很简单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下。第一,原来在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七八年以后,特别是在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最近这几年,总是把金融跟建设投资、制造业的投资画等号。因为原来的很多包括国内的经济学家都不理解,金融不仅仅对于建设、对于制造业产业投资很重要。同样重要的就是对于消费者个人、对家庭、对于消费金融都是非常重要。道理很简单,除了企业需要资金的支持,需要资本的支持以外,老百姓个人也经常会出现对金融需求。

比如说发生自然灾害,比如说像今年发生新冠病毒疫情,让武汉还有全国很多的城市都“封城”了。这样一来的话,让很多餐饮业的餐馆、小卖部,还有其他的中小微企业,都要停产、关门,因为都要响应封城的号召。很多的企业尽管一旦疫情过了以后,发展的前景收入的机会照样可以有,但是在疫情期间的这几个月没有任何收入。这样一来的话,借金融行业人的说法,很多的家庭个人和企业都需要一些“过桥贷款”的支持。之所以我们把这些贷款叫作“过桥贷款”,就是因为让这些企业、家庭只要能够挺过灾害带来的短期冲击影响的话,以后的日子就可以好过的。所以有那些短期的金融支持,就可以帮助很多的企业,包括很多的个人和家庭,度过短期的难关。

在以前对金融的理解太狭窄了,都停留在建设投资,特别是基建的一些类型的、还有制造业产业的投资上面。所以现在通过蚂蚁集团的上市成功,让我们看到实际上蚂蚁集团的金融服务跟这些建设投资、制造业的投资、其它项目的投资没有那么大的关系。蚂蚁集团做的那些服务都是帮助人们去改善他们的消费,或者是帮助他们更好去度过新冠病毒疫情还有其他风险事件带来的短期冲击。

如果我们看一下像蚂蚁服务的几千万中小微企业,看看他们每次贷款的金额的话,平均下来大概只有几千块钱,当然高的话有几万,几十万的。按大多数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借的都是短期的“过桥”性质的,这些贷款金额数量很低,总的服务的客户数量很大。我们今天看到原来不只是为了建设投资、不只是为了产业投资才有金融的到今天的中国,更重要的是帮助很多的个人和家庭小微企业,为他们提供金融支持,不仅仅是同样重要的,而且实际上从社会的意义上来说,这个价值是会更大,因为这些草根金融或者普惠金融带来的对老百姓生活的帮助,跟他们的消费,跟他们的就业更直接连在一起的

凤凰网香港陈笺:说到金融,我们总以为它是产业发展的助燃剂,起到杠杆作用或者是加速作用。刚才您说到的从蚂蚁集团服务的客户以及量来看,其实它最典型的一点可能被以前我们市场上都忽略的,那就是它的普惠性社会价值层面的意义了。尤其刚刚就例举了在疫情当中更是很多小微企业需要救急的资金来渡过难关。我们知道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是一直是存在的,尤其近两三年来,民营企业的资金链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是不是蚂蚁一早就看到了我们国家金融服务领域的缺口呢?

陈志武:是的。你讲的总结的蛮好的,因为简单的理解的话,那些国有的大银行相对应的主要是服务那些国有的大企业,所以银行和他们的企业客户,两边都是比较匹配。国有的大型银行和国有的大型企业需要的资金量都比较大。对于这些国有的大银行来说,他们给那些国有大企业贷款几百亿几千亿;或者是地方政府做的那些大的基建项目,或者是中央政府、部委做的这些大项目,对于他们来说,由这些民营的金融机构帮他们去融资,找的贷款,或者是其他的投资量都太小了。

我们还应该看到,除了国有的金融机构、国有的银行之外,也必须要有很多的民营金融企业,民营金融机构,包括民营的银行,还有像蚂蚁集团这样的全方位的民营小微和消费者贷款,还有其他的金融产品的服务。因为过去我们在中国谈到发展金融的时候,都是变成了发展那些国有的银行,发展那些国有的债券公司,国有的那些基金管理公司等等,都没有把相对应的那些民营的方方面面的金融机构的发展抬到那么高的高度去支持、去鼓励。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让很多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的民营企业,他们得不到贷款的支持,得不到相应的金融支持,因为很多这些民营企业,他们不需要几百亿,也不需要几十亿,经常是几万块钱几百万块钱就可以了。

那么这么小额的金融需求,对于很多大型的国有金融机构来说,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很多朋友可能以前不理解,这么多的几个亿的中国个人和家庭,几千万的中小微民营企业有那么多需求,为什么这些大型的国有金融机构不愿意来提供服务?我这里不想要指责这些国有金融机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个道理蛮简单:他们服务一个国有企业,一下子要做的贷款就是几十亿几百亿,那么为了贷出去几十亿几百亿,他们要做的尽职调查,跟一个普通的中小微企业给他们提供100万人民币的贷款或者几十万人民币的贷款需要做的尽职调查、风险评估、投资项目质量等等,两边要花的时间和精力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是一个是投出去贷出去的是100个亿或者是50个亿的贷款,那么给银行和金融机构一下子可以带来很多的收入。但是如果作为大的金融机构,放贷出去的只是10万块钱,即使收你10%的利息,那也就是1万块钱的收入。但是我为了给你做10万块钱的贷款,需要花的时间去了解,尽职调查,还有风险管控,投后的服务,都是跟一个大额的投资要做的是一样的。对这些大的金融机构来说,他们肯定不愿意去做太多的这种小微的贷款和其他的小微金融服务,因为对他们来说收益和成本是不合算的

像蚂蚁集团,他们16年前开始做起来的时候,没办法去跟那些大的垄断的或者寡头的国有金融机构去竞争。因为对于蚂蚁来说,如果跟那些大型国有垄断或者寡头的金融机构去竞争的话,你是一个小鱼更容易的会被大鱼吃掉。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从一开始到现在,只能够去侧重把那些大型国有金融机构没兴趣去做没兴趣去服务的这些中小微企业和消费者,千千万万的或者说亿万消费者个人,这些新起来的民营金融机构只能够去重点为这些草根的消费者和草根的小微企业去服务,这样的话他们才可以开发出来自己的市场,而不是面对面直接头碰头就跟那些大型的国有金融机构去竞争。当然现在像蚂蚁也是规模很大了,所以如果没有这些很多的限制性的监管政策制约的话,蚂蚁集团可能跟任何一个国内的哪怕是大型的国有银行,也具备这个能力去跟他们直接竞争。

雪中送炭的金融服务 助于改善社会治理

凤凰网香港 陈笺从您的观点和理据来看普惠金融的社会价值不容忽视,在今年的疫情中许多小额贷款确实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起到 "雪中送炭 " 的功能。您认为草根金融能让社会更稳定,在您金融学领域多年的研究来看,是否有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

陈志武: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了,最典型的最有意思的研究得比较详细的就是爱尔兰大饥荒。那是19世纪,在1845年一直到1851年那几年期间,爱尔兰将近1/4~1/3的人口要么饿死,要么被迫背井离乡移民到其他的国家。之所以在当时大饥荒期间,在爱尔兰不同的地区经历的差别很大,就是因为当时在爱尔兰有些地区有小额贷款机构提供服务,而另外一些地区就很少能够得到小额贷款,金融机构给他们提供的“过桥贷款”的支持。当一些地区的家庭饿得活不下去了,如果能够通过这些小额贷款得到支持的话,很多的爱尔兰人可以自己去养猪,而不是继续去种土豆等等。同时通过这些小额贷款也可以借到钱去买到一点粮食,让一家人可以勉强活下来。所以正因为有了这些小额贷款的支持,使有一些爱尔兰家庭就能够继续靠养猪和做其他的业务赚到一些收入,然后勉强地拿到那些收入买到粮食,让一家人能够活下去。那种小额金融尽管量很小,但是它可以起到雪中送炭的这种效果,所以就使得能够得到小额贷款金融支持的这些地区的没那么多的人活不下去、被逼得去抢劫、去偷甚至去杀人。

像我看到的不管是爱尔兰19世纪大饥荒经历,还是在美国,包括在加州还有其他地区,很多的研究也表明有高利贷服务的这些地区,在他们经历自然灾害冲击的时候,这些地区正因为他们能够借到高利贷,所以没那么多的人去偷去抢。而那些出于良好的愿望把高利贷机构都赶出去的那些社区的,一旦他们碰到自然灾害冲击的时候、遭到风险事件冲击的时候,往往当地的很多人就被逼得没有别的选择,要去抢、要去偷等等。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其实小额金融服务、普惠金融、草根金融,对社会的稳定,对降低暴力,对于降低犯罪,改善社会治理都可以有非常实实在在的帮助。

对美国的一些研究就发现,在加州过去的二三十年,包括夫妻吵架还有酗酒的频率,都可以受到很大的影响。当年的芝加哥大学有一个教授做的研究就发现,如果一个地区能够有高利贷,有小额贷款,金融机构服务的存在,那么当地的人在被灾害逼得活不下去的时候,正因为可以借到高利贷,一家人里面夫妻吵架的概率就可以大大减少。高利贷当然没有谁喜欢,但是高利贷让你至少能够借到钱,让你度过短期的难关。但是如果说借不到钱,难关在你面前逼着你,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一家人怎么活下去的时候,夫妻之间家里人之间吵架的概率也会上升很多。当然这样一来的话,可能就是有的人通过酗酒的让自己忘记无法生存下去的条件,让人无法应对生存挑战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如果做得好的话,不只是把金融变成为支持大的基建项目,支持大的产业企业的投资,而是把金融更多放在考虑社会老百姓他们每天的需求是什么?他们有哪一些绕不过去,或者是想办法绕过去的短期的挑战,针对这些需求这些挑战,更多地设计好专项的金融产品。实际上这样的话可以做到不仅仅把金融的普惠性推到最高最大,而且把整个社会和谐的程度也都可以提到更高的水平。对印度的研究,对于非洲一些国家的研究都普遍的发现,金融的普惠性实际上比我们原来理解的要广的多,可以给老百姓提供的服务也可以很多

金融管制可以放松,但不能撒手

凤凰网香港陈笺您认为要放开金融管制,避免金融成为服务精英的特权,要让民营金融大显身手。怎么样在放开金融管制的同时也防范金融风险呢?我们知道前两年P2P暴雷也时有发生。

陈志武:这议题不只是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关注的挑战,尤其是政策制定者总是在思考,甚至于经常感到头痛的问题。刚才我讲到的这些很通俗的道理告诉我们,其实金融管制越多的社会到最后金融往往就只是变成了精英特权阶层的特权。这个道理其实蛮好理解,你进入金融行业,去开你自己的民营金融机构,开自己的银行,一些管制限制条件越多越严的话,那就越只有几个已经很有钱很成功的能够找到关系的这些人,才可以去开自己的银行办自己的金融机构。反过来的话,你越是把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变得越低,对谁都敞开的话,这样一来的话,你可以有你的想法,张三可以有张三更好的主意,李四说我对互联网技术把握得更好,马云就说我比你们都可以更能够理解互联网带来的那些机会。如果说把金融管制可以放松一下,这样一来的话,不管你有什么样的主意,有什么样的想法,对于新技术的掌握程度比别人更好更精准还是就一般,我都给你们提供这个机会各显神通

就像最近十几二十年,国内的互联网行业明显地表现的,一旦放开了以后,很多的人都在钻研都在想,还有哪一方面的服务被忽视掉了?有哪些草根金融需求一直没有被那些国有的银行国有金融机构服务关注到,被他们忽视了?如果把这些金融领域都放开的话,有更多的张三李四们都去想被忽视的金融服务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服务。

当然我知道以前很多的人就总说,你要完全把金融行业放开了,金融危机的风险也会增加了,然后卷款逃跑的这些人也增加了。我明白他们总是可以拿这个来作为理由,一个是对于利率的设置上限,要防备高利贷的出现,而同时他们又没有想到要真正的解决高利贷的那些问题,解决卷款逃跑的这些问题。到最后还是要回到法制的体制上,而不是单纯地要禁止不同的人进入金融服务业,禁止那些有主意的人、有本事的人进入金融行业,不是解决金融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的办法,而更多的还是应该放开。

所以我就觉得有一点我们从监管部门政策具体者的部门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应该要想到的只要把法制把握好,对于那些卷款逃跑,要进入金融行业的信息报备的要求,对于管理这些的人是不是有一些基本的金融训练,来面对经常出现的危机。有这些知识和训练的话,这是可以有这样要求的。

尽管几年前,从11年一直到16年有很多的 P2P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老板卷款逃跑了,但是我觉得要全面的看待前几年出现的一些问题,因为前几年出现的很多问题,不是因为那个时候的监管太多,而是该有的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还有人民银行,还有其他的金融监管部门,该有的介入去执法的都没有去做。所以前几年为了鼓励互联网金融,要求公检法和其他的执法部门都必须撒手不管,要放开让他们去随便进入这个行业去乱搞,如果是那样的话就不奇怪了。前几年实际上对任何人包括坏人都放开,给想要最后卷款逃跑的人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但是那个是一种极端的很不应该发生的局面。所以我希望就是说该管的这些监管部门,都应该做他们该做的这些事情。

凤凰网香港陈笺:陈教授您这样解析之后,我的思路就非常清楚了。要让有创新能力的人,有金融经验的人,进入这个领域去服务受众。人们之前以为"金融政策一放就乱,一抓就死"。这样的理解也是有偏差的。金融改革不能因噎废食,对吧?那银行贷款通常需要抵押,这种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在无抵押的情况下,风险如何规避?

陈志武:其实在2014年年初的时候,我就写过两三篇文章,就关于当时的互联网金融这个也热那个也热,几乎没有人看到当时做法的问题。所以我在2014年年终就写过两三篇文章,给大家提醒,金融有它本身的规律的,有它本身的一些特色,不要去像搞摆小摊子、卖实物商品、卖衣服、卖火柴那样子去做法,因为金融都是跨期交易的,信用跑路等等都是很难做好的一些业务的挑战。所以当时我就说你不能够让所有的张三李四们随便可以进来,就完全放手不管的。那样的话就等于是给那些犯罪分子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我当时就说你做的金融服务的对象,一旦量比较大,比如说几万或者是几十万,更不用说几百万、几个亿,就是政府有这个责任要去介入去做一些监管的。因为这里面涉及整个社会的安全问题,而不只是纯粹的金融安全的问题。所以我的意思不是说政府一点都不要去介入,该介入的一些方面是要介入的但是该介入跟管得很死,这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啥都不管是不负责任,但是百分百的卡死只相信国有企业背景的这些金融机构,那是另外一个极端

现在我们看的话,民营的金融机构像蚂蚁集团,终于向我们证明了。本来以为那么不好做的,要持有几亿潜在的金融消费者可以给你提供很多的需求、很多的业务,但是每一笔每一单那么小,真的很难赚钱的。但是蚂蚁集团告诉我们,相对于传统的一笔贷款,哪怕是小额贷款,可能要花两千块钱左右的成本才能够做好一笔贷款,现在在新的技术之下的蚂蚁做的每一笔贷款平均下来大概是2块3毛钱的人工和其他的成本。所以这样一来,服务于几个亿草根大众和几千万小微民营企业,就通过技术方面的改进,把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以后,同时跟踪做风险管控也是运用大数据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金融公司和投资者都要做好风险管理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退一步来讲的话,我们应该要记住一点,蚂蚁集团和其他的民营金融公司比任何人都更对管理好风险有兴趣,因为他们直接的利益在里面。因为对于蚂蚁集团来说,对于其他的第三方民营金融放贷机构来说,他们如果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你说他们是比我们更逍遥自在、根本上不在乎这些呢?还是他们应该比我们更加在乎怎么样把他们贷出去的钱能够血本有归,而且能够赚一些利息回报呢?我们可以百分百的相信他们,比我们更着急、更有兴趣、有激励,要把他们的贷出去钱的风险管理好、协调好、跟踪好。这样一来的话,让他们给他们自己的投资者所可能带来的回报的,尽可能保持在一个能够接受的水平。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时候,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学者还是社会人士,对于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应该要每天想要关注的。但是我们作为金融消费者,在贷款和其他的金融交易的另一边,这些蚂蚁集团也好,还是其他的金融机构也好,一旦他们把资金贷出去以后,实际上他们是处于弱势,因为他们比我们得到钱的一方更被动,我们是更主动的一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更应该关注的就是怎么样可以从那些金融机构得到更多的服务,得到更多的好处。至于这些金融机构怎么样管理好他们的风险,让他们这些金融机构总是能够既做好事又能够活下去,能够盈利持续地发展下去,这是他们的挑战,我们不需要为他们去整天着急,这个是没有必要。

凤凰网香港陈笺:对接受服务的这些小微企业和个人来说,草根金融完全是一个福音。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那么老百姓可不可以去买这些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呢?

陈志武:这个要做一个区分,对作为接受服务的一方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要拿钱去投资,让这些没听说过的金融机构代表你去做不同的投资,他们这个时候有可能会骗你的:给你保证说我给你一年50%的回报,只要把钱放到我这里来,我们可以一年以后两年三年以后,每年可以给你50%的回报。这个时候我们要特别小心,因为有很多这样的公司,如果没有足够可靠的信用,你没有那么多的朋友对他们很了解很信任,如果没有那些资本的条件满足的话,那么你就千万不要去轻易的去相信他们。

比如说我原来在北京不管是理发还是去吃饭,总是让你买一个5000的卡,然后从此以后你到我这里来吃饭,到我这里来理发买东西,我给你8折甚至于5折。我有很多的亲戚真的是上这样子的当,但是有几次他们被教训,因为他们买了5000、6000或者是3000的那些卡以后过不了几天,这些理发店关门了,小卖部也关门了,餐馆也关门了,你找他们去做我那个充值卡,我有这么多的钱在卡上了,再找不到人了。所以不管是什么情况下,我们一旦要把钱拿出去作为投资者,不管是买那些充值卡,还是去买那些金融产品,我们都是作为投资者把自己辛辛苦苦赚到的钱交给别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多问一些问题,这些小卖部,那些理发店,那些餐馆,我把这么多的钱存在他这里,存在充值卡里面,他们6个月以后是不是还存在?一年以后是不是会倒闭?两年以后会不会倒闭?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自己要多做一些尽职调查,多了解这些情况,都得到一些信息,以谨慎为上。(因为)过去几年有太多的这些 p2p金融机构在没有任何的监管,也没有任何的公检法的执法的背景之下,骗走了太多的钱,所以我们应该要吸取一些这方面的教训。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感谢陈教授非常详细地从过往历史经验和现实效应讲述了普惠金融的社会价值。不仅让我们对蚂蚁集团这样的一个民间金融机构上市深受投资者追捧找到了答案,更是对金融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然至于任何一个投资决策还是需要每个投资者自己去做功课,去评估风险。谢谢您,陈教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