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王之谜

良渚玉琮王1986年余杭反山良渚M12出土的这件玉琮,高8.8、宽17.1-17.6厘米,纹饰繁缛,体形硕大,重达6500克,号称“琮王”,白玉质,有浅黄色斑,器高一节。边棱处隐起人面像,眼圆,有重圈,嘴阔。用弧线勾画出圆胖脸型的两颊轮廓。玉琮王的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神人头戴羽冠,骑跨在一神兽上,这是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纹样。图案上3乘以4厘米的神像雕刻,融合了阴线刻画,浅浮雕两种技法。浅浮雕里面还分层次,可谓是鬼斧神工。玉琮王上的图案是这样的:一个头戴30多支羽毛装饰羽冠的露齿神人展开双臂、超乎想象地用双手扶握着“神兽”一双大又圆的眼睛。“神兽”鼻子很大,口的下面左右两侧各有一只神鸟纹饰。

“琮”始见于《周礼》等古籍。其形以《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琮”。

现代考古出土了很多史前玉器,根据古籍记载人们找到“琮”的实物,玉琮中间贯穿上下两面的圆孔是通天地之德的象征也是通神的象征。“琮”字读作cóng跟崇和从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和宗字有相连关系却不读作zōng。宗字是一个会意字,是从远古的史前没有文字年代就开始有其含义,是把死去的先祖神位摆放在室内或宗庙内拜祭,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到了今天还保留着“宗”的内涵:祖宗、宗族、传宗接代等等与血统的承传有关。

琮字左边是“王”右边是“宗”读音跟“从”字相同,“从”字甲骨文是一个人跟随着另一个人表示跟随之意。远古的史前时期是神权时代,只有那些修炼通神术达到通神的境界也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推为部族首领或王。玉琮就是当时悟道通神的王者把悟道的通神术传授给下一代,当这位王去世之后被他培养通神者出来接班统治他们王国或部族,新的首领接着培养下一代的通神者为接班统治王国做准备,能培养出下一代的通神者的神人也是能把通神术承传下去的人才会得到玉琮的礼遇。

我自上往下解读玉琮王的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1)神人头戴30多支羽毛装饰羽冠,在道学里有“羽化成仙”之说,神人头戴羽冠所代表的是:神人灵魂已经羽化升天达到与天神沟通的本领。(2)神人的额头、身体和手臂都是由数不清的毛发状线条勾画成众多的祥云纹饰组成。人的毛发是数不清的,我们现代语言中“多如毛”表示多到数不清。神像图用大量毛发状线条描绘而成代表的是:神人拥有通神本领是在修炼通神术过程经历了大量的数不清的修炼和学习才达到的;线条所勾画成的一个祥云纹代表的是修道过程中一个小阶段的圆满,全身布满祥云纹代表神人付出极大的努力已经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3)神人的双眼圆圆的代表的是圆满的视觉能力,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4)露出满口獠牙。我们开口讲话必会露出牙齿,现代语言中“口齿伶俐”、“不足挂齿”、“难以启牙”中的牙齿都与讲话有关。神人露出满口獠牙代表的是:神人开口把他所掌握的通神术传授给跟他学习通神术的下一代。(5)神人双手护着一双极为夸张大又圆的眼睛。眼珠四周是有毛发状线条描绘成好多个祥云纹组成,表明这双神眼也是经过大量的修炼后拥有神眼的视觉能力。从整副神像所描绘的个部分图案来看这双极为夸张的神眼是画所描述的重点,是神人用他的双手扶持培养出来的下一代通神者。扶持培养出来的下一代通神者只露出眼睛、鼻子和口没露出全脸表达的是这位通神者还没登上王位,等到培养他的这位神人死了之后才能登上王位接班。(6)下一代通神者的嘴下面左右两侧各有一只神鸟纹饰。鸟是通神者的象征,与《山海经》中记载有“三青鸟给西王母取食”表达的含义是一样的表示通神者给这位修炼通神术的下一代灌输通神术知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