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零手机校园:“利大于弊”是衡量的唯一标准

null

有媒体报道,江西某中学为打造“零手机”校园,三个月内“查获”学生手机几十部,手机一经“收缴”,期末考试之后将由家长来领取。对于这样的事情,社交媒体上观点各异,但是,有不少人认为,学校的做法“多此一举”,甚至直言“侵权”。坦白讲,有关学校禁止“带手机”,“看闲书”的事情,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

不过,以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学校的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对得”。很多人觉得,学生带手机,方便和家长联系,这实际上考虑的也没毛病。但是,我们要知道,大多数学生“带手机”,主要还是为“玩游戏”,这个不用过多争辩,甚至,不只是“十有八九”,而是“百分百”。

十年前,在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一些学生(中学生或小学生)用仅能发短信和打单机小游戏手机,都能沉迷其中。可想而知,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普及,这种可能性自然不言而喻。所以,当我们觉得学校的做法“多此一举”,或者认为“侵权”的时候,其实谈论的已经不是一个问题。

就中小学生来讲,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会面临升学的问题。并且,这个时期的学生们,多数时候,自律性比较差。所以,像“手机”,“闲书”这类容易分散精力的事物,就应该被适当的管起来。这里要强调一点,手机的“联系功能”并不是一无是处,“闲书”的开阔视野也并非一无是处。但是,归根结底,学生们并不会基于优点出发,进行具体的行为,所以学校采取措施管理,还是应该的,甚至是必须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打造零手机校园”,似乎就显得较为“名正言顺”。很多人说,那些“爱玩手机”,“爱看闲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总不能因为他(她)们的行为,就让所有人买单。这种讲法,好像听起来 没什么问题,但是,当我们从一个“局域管理”的角度看问题时,或许就能理解很多。

在某种层面上,“手机”,“闲书”本身是中性的,但凡合理使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学校管理,之所以会强制性的查收,只是禁止在上课期间使用,一方面能约束学生自己,将更多精力花在学习上,一方面也能维持整体学习风气,让更多人沉下心来聚焦在学习上。所以,学校也并不是“为管而管”。

学校摸索“管理带手机”或“管理看闲书”是一个过程,总会经历形式到本质的转变。在不少学校,只要学生上课不玩手机,多数时候老师是不会太过问的。甚至,除却“班主任老师”管的比较严厉,有的老师上课看到也不太会管教。具体的原因也很简单,现在的学生真是“不好管”。

就比如“打造零手机校园”,这或许依旧是一种理想的憧憬,总还是难以避免一些学生继续“私下玩”。但是,学校既然放出这样的决心,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学生还是会按照规则约束自己。总的效果来看,还是会起到很大的积极意义。

甚至,随着管理技术的提升,未来学校可以做到,学生可以“定时定点”使用手机,以确保和家人的联系。但是,总的来讲,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作为外围而言,一定要理解其中的初衷,而非逮着可能“侵权”的由头,进行无休止的批驳。

说到底,评价“管理措施”的唯一标准,就是“利大于弊”。虽然会显得有些生硬,但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的事情具体看待,切莫上纲上线乱批评。否则,就算“初衷好”,也不一定能“办好事”。这实际上,跟很多人批评“补习班”一个道理,道理都很明确,但是人们在实际中却无法避免。

所以,我们常讲,凡事要以实际为准,评价要以利弊为准。要不然,所有的批评都将陷入胡搅蛮缠。很多人,当然会拿大学生说事儿,认为,既然大学生可以,为何高中生不行。单从年龄比较来看,高中生和大学生差不了几岁,自控力也不会有多大转变。然而,为何大学生可以随意带手机,而高中生就不行。

这里面,其实就是阶段性的问题,有的学生即便在大学里也会“失控”,比如沉迷游戏,但是作为人的成长,就算如此,也应该到“自己买单”的时候了。所以,不管怎样,在上社会之前,还是要有“自我管理”适应的时期。所以,这从本质上,就不是一回事儿,也不能混为一谈。

不过,对于“打造零手机校园”,更为重要的力量,在于家长方面要态度明确,否则总是难以实行下去。有些家庭,可能家庭条件好,学生自己可支配的零花钱也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就算学校查缴手机后,学生还是可以继续购买使用。

这就导致,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难度系数就会增加。当然,但凡家长是明白人,应该是愿意配合学校进行管理的。因为,打造零手机校园,对于自家孩子来讲,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因为,我们都很清楚,孩子用手机玩游戏是普遍现象。

甚至,就过去“磁带机”时代,很多人打着听英语单词的借口,也在听流行歌曲。所以,对于孩子来讲,别谈什么“自律性”,也别急着“谈权利”。因为,多数学生的自控力都很差,与学习好坏无关。因此,在面对“打造零手机校园”的问题上,请保持客观理性的批评,切莫交织情绪,将对教育现状的不满胡乱发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