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巧妙的在园林中营造出水声景

地下岑石,天上云汉,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关注岑汉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都知道,古人所建的园林中大多有水景,水景的存在也就带来了声音,水声景点常借助地形高差、山石堆叠或者天然山泉产生声音,分为流水、跌水、泉水 3 种类型。常采用植物、山石、墙体、水体等要素对水声景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围合。古典园林中也大多选用亭来作为欣赏水声的地点。

声明:图片与内容无关,现在多注重版权,合适的图片不是需要版权就是没有清晰度。我们尽量找合适的图片!

每篇文章的图片大家可以当作另一个内容来看待,抱歉,还望体谅。

图片来源:神圣之家 JJRRArquitectura + AREA

null

水作为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在商周时期王囿的灵池灵沼中便已有所运用,从汉朝“一池三山”到魏晋南北朝的自然水体形态,再到宋代“左山右水”的园林水景,最后至明清达到巅峰。

造园家也一直利用水体丰富可变的形式来营造产生多样的声音效果,或是“水激万壑雷,风入松涛死”的明代千尺雪,或是“石激出淙乳,俨中宫商音”的清代韵天琴。水声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景观体验,让其更加立体、生动、饱满;还可通过调节水流的高低缓急产生不同音调、声压级的水声,从而帮助观者感知空间氛围。除此之外,通过采用“未见水景而先闻水声”的手法,使得水声在空间营造上具有引导提示的作用,激发游者好奇心,指引其循声游至景点。另外,水声还寄托了情感,左思《招隐》中写道“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将水声被比作乐声,使园林意境更加悠远,让人们无纷扰地融于自然山水中。

null

结合水声景点的特征,可将中国古典园林水声景点按照声源类型分为流水、跌水以及泉水 3 类。

流水包括江河山溪等,跌水包括瀑布、水涧等,泉水则为喷泉、涌泉等。不同类型的水声景点带来不同的视听体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声景点常常因地制宜,借助地形高差形成水位落差,而发出落水撞击之声响,比如八音涧、玉琴峡、清琴峡等跌水类水声景点;或依靠人工堆叠山石使产生流水声,比如清音亭、千尺雪(北京西苑)等流水类水声景点;也有部分水源是天然泉源,水翻涌而上产生声响,比如远近泉声、听泉山房等泉水类水声景点。

null

不同类型水声景点的声源影响因素不同。

通过改变流速、落水高度、撞击材料等因素,可带来不同类型的水声在声压级、频谱等声学指标的变化。流水类声景的声源变化主要受水流速度影响;影响跌水声的主要因素为水流速度、跌水宽度、跌水高差以及撞击材料;影响泉水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水流速度、喷水高度和水流冲击材料。通过控制以上因素产生不同声压级的水声,从而达到渲染不同空间氛围的目的。

null

声源分布特点及营造手法

声源分布类型一共有 3 种,包括点状分布、线状分布和面状分布。

点状声源

点状声源所在场地的原始地形较为平坦,以泉水声或跌水声作为声源。比如北京静心斋的韵琴斋,水流跌落撞击到水池边的石头而发出清脆的声响,传入韵琴斋之中。

线状声源

跌水声景的声源往往呈线状分布,声源声压级相对较大。营造线性声源往往需要原始的地形就有高低起伏,水从源头流出后一路跌落而发声,可起到串联前后空间、引导观游方向的作用,营造出视听兼备的溪流水景。例如江苏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北京颐和园谐趣园的玉琴峡、霁清轩的清琴峡都是声源呈线状分布的典型代表

面状声源

其声源范围相对较大,但声压级一般相对较低,均为风吹湖面、浪涛拍打的声音,在背景噪声较小或水浪较大的情况下,才清晰可闻。

null

水声景点在营造声源上会采取特殊的手法,达到改善听觉体验的目的。

改变声源声压级。为使水声更符合园林整体意境与氛围,会根据具体情况放大或减小水声声压级。改变声源音调。在水声景的营造中,还可改变水声音调的高低。水声与其他背景声组合。除采用单一水体作为声源外,水声景还常与多个声源搭配以丰富声环境

null

古典园林中,亭是最常见的接收点建筑形式,比如响泉亭、流杯亭、听寒亭、韵天琴、夹镜鸣琴等。

亭通常独立存在于一片空地上,或与廊道相连,亭四面少有遮挡,有利于声音从各个方向传播到接收点。亭的样式是多样的,既有四方亭,也有六方亭,比如成都西园的潺玉亭、北京静宜园的清音亭即为四方亭,北京圆明园蒨园里的韵天琴则为六方亭;既有单檐屋面,也有重檐屋面,比如避暑山庄的远近泉声为单檐屋面,北京圆明园的夹镜鸣琴为重檐屋面。

null

流水为乐声

在声源方面,古人以灵动的流水发出的声响作为美妙的音乐,声压级高的水声能让空间活泼起来;声压级低的水声可起反衬作用,愈加体现空间中的雅致韵味,而静水则缺少了对于听觉感官的刺激。其中,流水、跌水类的水声景点最常见,它们常利用水往低处流的特征,依靠高差的跌落而产生声响,在平面上多呈线状分布,更加促进水的流动性。

null

借山石地势以围合空间

在空间环境方面,整个声景点被围合及接收点被围合是最常见的空间围合方式。而地势的起伏与山石的塑造可引导水的流向、流速、水面宽度等。从水的源头开始作序曲,像谱写乐章一般,指引流水进入前奏,在接收点处进入水声的高潮乐章,最后以接水潭或湖泊等作为终章收尾。而由山石地势围合成的各个空间便是欣赏各乐章部分的最佳场所。

null

设亭以欣赏水声

在接收点方面,亭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这是因为亭四面开敞,声音的接收面积大。相较于其他类型建筑的厚重感,因亭子体量小巧的便利,便于放置于园中各处,受地势限制较少,更容易让人亲近自然的流水,与流水相映成趣,也符合园林中“师法自然”的宗旨。

nul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麻烦点个赞哦~

岑汉建筑景观,寻求志同道合之人,期待您的关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