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单身女网红“借精生子”,15针促排卵,140多针保胎,生混血三胞胎,她究竟图什么?

作者:常常

从萌生想法到借精生子

我只考虑了2个月

试想一下:

打140多针保胎,无数次孕吐,工作到剖宫产当天,出了月子接着上班,产后抑郁……换来三胞胎,你愿意吗?

最重要的,孩子的“父亲”,只负责提供精子,往后余生概不参与,你愿意吗?

我想大多数人躲都还来不及。

可李雪珂,只考虑了两个月就决定这么干。

李雪珂,31岁,做过模特,靠初代微商积累了第一桶金,现在办学校、开公司、运营短视频,可以说是网红+白富美。

她不想结婚,但想在30岁时有自己的孩子。

于是,29岁时,她独自出国找捐精者,做试管婴儿,打140多针保胎,忍受着种种痛苦生了混血三胞胎。

简单看看她的生育过程。

首先,打排卵针,直接对着肚皮扎进去,8天15针,还算少的。

接着,打破卵针,取卵子,和精子在试管里结合后,移植回子宫。

捐精者是英国的大学老师,身高184cm,喜欢运动,不抽烟,符合李雪珂的标准。

第一次为了保险起见,移植了两颗受精卵,可一颗也没有保住。

同样的过程,李雪珂又经历了一次(光脑补过程就头大)。

第二次移植了三颗受精卵,意外的是,全部存活。

医生建议减胎,她不肯,觉得母子有缘,执意要生。

于是开始了漫长的保胎。

前前后后,针针到肉,打了140多针黄体酮。

孕吐、压迫、失眠、抽筋……怀三胞胎的身体反应更加剧烈。

生的前一天晚上还在工作,熬到半夜12点, 剖宫产当天朋友签字,生意合伙人就在手术室门口等着。

卸货后,产后抑郁症如约而至,喂奶哭、孩子吐了哭、身体不舒服了哭、孩子哭了更是哭……一点点事情就觉得天塌了。

加上酷刑般的开奶、无休止地轮流喂奶、三个孩子的屎尿屁……妈妈的情绪每天都要崩溃一次。

她是创一代,出了月子就开始工作,请阿姨照顾孩子。

即便这样,也免不了把工作带回家,等孩子睡了之后熬夜完成。

如今孩子们两周岁,只有生物学父亲(捐精父亲),一切的一切,靠她一己之力。

无偶式育儿

我只想要娃,不想要男人

丧偶式育儿,起码还有过“偶”。

李雪珂的选择,堪称“无偶式育儿”。

然而她不是个例, 前几年被热议的叶海洋也是其中之一。

29岁时,她花50万,从美国精子银行买了三管精子,第二年生下了混血女儿,

如今女儿三岁,她再次通过试管的方式,怀上了二胎(女孩)。

很多人嘲讽她不男不女,很多人不理解她既然不结婚,还要一而再地要孩子。

她却像普通的二胎妈妈一样,表示 “只想给女儿生个至亲”。

李雪珂和叶海洋的做法,饱受非议。

可她们依然选择“无偶式育儿”,这其中的原因,不是三言两语能囊括全面。

一是有原生家庭的影响。

李雪珂3岁时,父母离婚,她跟随母亲生活。

李雪珂三岁时与母亲合影,来源:今日头条@李雪珂

她很想念爸爸,每天都眼巴巴盼望爸爸接她放学,幻想去爷爷奶奶家掰玉米、喂小鸡,可每次都失望而返。

因为爸爸再婚了,生了个弟弟,没空理她。

去外地读艺校,妈妈身体不好,爸爸不闻不问,她一个人坐火车、报到、置办物品、学习生活。

李雪珂在艺校宿舍,来源:今日头条@李雪珂

至今,父亲都不能完整说出学校的名字。

后来,母亲卖了房子支持她创业。

2015年做生意时的库房,

赚了一些钱后,父亲闻着味儿找过来,让她“帮助”弟弟。

当时李雪珂因劳累过度而住院,接完父亲的电话,泣不成声。

从小到大,最亲的男性,却代表着自私、专制、无情与凉薄,不可谓不讽刺。

她不愿像巴望父亲一样讨好别人,也不愿像母亲一样结婚——失望——离婚,断然决定: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不要男人,只要孩子。

李雪珂是因为童年创伤,叶海洋则是因为“宁缺毋滥、不想凑合”。

叶海洋从小就性格独立、主意正。

大学毕业后,她拒绝了家人的读研安排,开始北漂。经过多年打拼,现在是某化妆品公司董事长。

她向往过婚姻,但谈了几个对象后,发现都不是心中的理想型。

有人为了谋私利,有目的的接近她,更令她无法忍受:

“婚姻在如今的社会,绝对是一个高风险低回报的事情。”

既然自己经济独立,养得起孩子,上户口又不用结婚证,为什么想要一个孩子,非得结婚?

她甚至认为,

结婚证只有在离婚时才凸显作用。

“妻子”这个职称

性价比太低了

无论原因为何, 她们只想做“自己的自己”和“孩子的母亲”,不想做“XX的老婆”。

因为当今社会,“妻子”这个职称,性价比太低了。

早前洪晃就总结过,作为妻子的压力,不分地域不分阶层:

农村女性:生孩子,劳动,伺候一大家子人;

中产女性:白天上班,晚上持家,周末大扫除;

上层女性:没收入者伏低做小,容忍老公的绯闻;有工作的多半会被劝回家庭,生个继承人再说。

这不是危言耸听。

明星都逃不过“妈妈和妻子的双重无奈”。

真人秀节目中,胡可感叹有娃后日子太纷杂,没想到沙溢无情拆台:

“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自己还没有捋顺。”

What?

两个儿子,四个老人,一个常年拍戏的老公,加上不甘心放弃事业的自己,你是我没捋顺?

胡可潸然泪下:

“其实我一点也不辛苦,最辛苦的,是你的态度。”

明星尚且如此,普通人更不用说。

在一档节目中,鲁林希就讲过一件身边事。

一位母亲,不到30岁,就患上腰肌劳损,背弓成90度。

医生说,就是带孩子累的,需要卧床静养。

这位年轻的妈妈无奈地笑了:

“怎么可能呢?”

看毕,外面下起雨,她给丈夫打电话,卑微地恳求:

“我实在疼得受不了了,你能不能来接我一下?”

丈夫的回答,令人齿冷心寒:

“你知道不知道我一天到晚累死累活,就中午这么一点休息时间。你就养个小孩,怎么事情那么多,你烦不烦?”

“你就养个小孩,你事儿这么多,你烦不烦?”

是不是很熟悉?

是啊,我就养个小孩,其实“养小孩”本身对我来说,没什么大不了。

真正令我心寒的,是你的漠然。

而我居然不愤怒,因为这种模式,我早已习惯。

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女性提出离婚的比例高达70%至80%。

迈出这一步的女人,并非不知道日子漫长、前路艰险。

而是经过权衡,对比高下立判:

只做母亲,一人+一娃,或许经济压力和操劳加倍,但内耗有希望减半。

没有婆媳矛盾,没有翁婿龃龉,没有丈夫干涉,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道德捆绑;

是顺还是剖,打不打无痛,坐月子洗不洗澡,孩子吃不吃盐,我说的算;

上不上早教,学不学特长,补不补课,我只需要和娃商量。

总之,对于“家庭关系”“家人意见”这种没有是非对错的问题,我不用考虑太多。

我要做的,只关乎自己:

赚钱、养娃、照顾父母、自我精进。

底气从哪里来?有钱!

凭什么这么狂?

因为有钱!

婆家不是底气,婚姻也不是底气,真正的底气,唯有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或许不能改变外界,但可以让我们在人生分岔路口,能够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等待。

上文中的李雪珂和叶海洋,之所以能这么“狂”,是因为享受经历独立带来的红利。

李雪珂是模特出身,曾得过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区亚军。

2008年汶川地震后,娱乐活动减少,她开办了模特培训班。

短短几个月,从最初的几个人增加到几十人,教室容纳不下,妈妈就卖了房,支持她找大校区。

创业的艰辛自不必说。

她和妈妈挤在姥姥家住了一段,后来索性搬到学校住。

为了省钱,买个床垫席地而睡;配不起空调,每晚都要冲好几次澡。

六年后,她才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学校经营稳定后,她又抓住了微商发展的风口,卖泰国进口商品,一个月就能卖几十万,一年半以后有了自己的产品和团队,第一个月就回款2000万。

如今, 李雪珂的培训学校已经有26所加盟校,自主品牌的公司年销售额达到2个多亿。

叶海洋也一样。

小时候家庭不富裕,父母经常为此争吵。

她独立懂事,吃苦耐劳,毕业后做北漂,后南下广东打工。

2010年,她看到护肤品行业的巨大商机,从底层员工一步步做起,直至创办了自己的护肤品品牌。

经过多年打拼,她已身价上亿。

回首过往,她总结了一句话:

“年轻人千万不要贪恋安逸和温暖,你要在年轻的时候呆在一个大城市,它会给你多样的价值观,它告诉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

美国某辅助生殖诊所驻中国办事处负责人侯鲲总结过:

近年来到该机构完成辅助生殖的人群中,单身女性大约占到总人次的10%。

“女性在美国买精后通过试管怀孕生子,至少需要50万元。如果代孕,费用至少上百万元。

能够下决心选精生子的单身女性,大多集中在35-40岁,有过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性格独立,经济条件良好。

她们都不是突发奇想来做这件事,基本都是经过理性考虑的。”

因此,所谓任性,是因为有底气。

而底气,往往从谋生中获得,而不是靠谋爱施舍。

当爹又当妈

这样的选择值得吗?

无论李雪珂们、叶海洋们的选择是多么理性慎重,质疑、抨击甚至嘲讽的声音依然不绝。

有人觉得这是不负责任:

孩子没有普世意义上的父亲,而母亲是否考虑过孩子日后的生活?

有人质疑地更加具象:

“当小伙伴问你是不是有爸爸,但是从来没有讲过爸爸,孩子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的?”

当然,也有人表示,有满满的母爱就够了,有父亲并不代表有父爱。

对此,李雪珂认为:

“孩子其实缺乏的不是父爱,而是要得到足够的爱,无论是母爱,还是父爱。

在母系社会乃至现社会也有很多单亲家庭, 只要给足够的爱孩子依然很优秀。”

叶海洋则觉得自己可以兼负爸爸和妈妈的双重身份:

“我可以做你的榜样,也可以做你的英雄。”

还有的人则明确表示,为了孩子而结婚,不可取。

比如24岁的高爽,因和男方性格不合而分手,但决定生下女儿,在她看来,生孩子与结婚无关:

“我生我姑娘不是为了我要跟孩子她爸结婚、完成家里给我的一个目的,我觉得我生我姑娘就是因为她来了,她有权利看这个世界, 我为了我自己而生。”

虽然当事人潇洒无畏,但网友们的质疑也有理有据。

因为她们的选择毕竟不是主流,很多事情,只能靠时间验证。

比如,“无偶式育儿”是否会影响下一代的婚姻观和生育观?如果她们的孩子觉得这种模式很正常,会不会代际延续下去呢?

再比如,网友讨论的关于“爸爸”问题,真的很现实。没有父亲的孩子,在面对同伴询问和社会偏见时,成长中的压力,又如何去帮助她们调解?

不过欣慰的是,文中几个非婚妈妈,都尽到了母亲的责任,也得到了二次成长。

李雪珂说,她最得意不是身家,而是单身拥有三个可爱儿女。

她会亲力亲为,给孩子做饭。

游乐场也是必须的,感觉两个孩子是给女儿做陪衬。

也会为了孩子的未来打算:三个门面商铺,三小只一人一套。(果然壕无人性~)

高爽表示自己生完孩子后,人生得到了升华:

“我在我姑娘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她的到来让我明确了什么才更有意义,让我明白了我最想要什么,我的目标都变得清晰化了。”

叶海洋则变得“反差萌”。

“晚上该不该吃糖”这种世纪问题,叶海洋嘴上老母亲般碎碎念,行动上却像老父亲般宠溺,压根没有出手制止的意思。

女儿入园,她也免不了俗地偷看。

为了女儿,自创的亲子服饰品牌,和她手牵手压轴走秀,一定是场上最耀眼的星。

看着女儿带头纱的样子,她忍不住“猛汉落泪”:

“哪天嫁人了怎么办?我能不能一起嫁过去?”

当然,她也不排除未来的生活发生变化。

但结婚,依然不是必选项:

“我跟你在一起很开心,那长期在一起就好了。”

李雪珂也是如此,孩子是必需,婚姻随缘:

“要是遇到了合适的另一半,那下半生皆是惊喜;如果没有遇到,也要精彩地活一生不留遗憾。”

至于所谓“退路”,她们的理解都出奇一致:

“父母不是退路,结婚不是退路,唯有你自己的能力才是最大的底气,也唯有经济独立才能让灵魂挺拔。”

写这篇文需要很大勇气。

2003年修订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指出:

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冻卵等辅助生殖技术只能由已婚夫妇行使,单身女性并不享有该权利。

我们不鼓吹非婚生子,也不煽动男女对抗的情绪。

至少在目前,非婚妈妈毕竟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无偶式育儿”这个群体的出现,至少让我们越来越明白一件事:

无论有偶无偶,女性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一件好事。

我们可以在爱情与婚姻中辗转腾挪,即便没有,也能够自我成长、自我选择、自我滋养,这是一种意识的进步,

每个人都需要自我完成。

女子如是,母亲亦如是。

来时路固然辛酸,未来也非议不断。

但眼前这个小小的人儿一笑,瞬间消融千辛万苦。

相信她们会好好照顾怀中的小生命。

不负自己,不负选择,不负此生。

祝福她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