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 | 哈三中名师解析2019高考全国Ⅱ卷综合(文+理)试卷!

2019年高考综合考完啦! 大家考的如何? 欢迎在留言区吐槽 哈考君还为大家邀请了 哈三中名师团队解

2019年高考综合考完啦!

大家考的如何?

欢迎在留言区吐槽

哈考君还为大家邀请了

哈三中名师团队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试卷II

今年命题啥趋势?

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II卷理科综合

物理学科↓↓↓

难度稳中有升 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转眼间,2019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那么,2019年高考难度如何,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对2020年新一年高考备考有哪些启示作用呢?下面,笔者就我省参加的全国2卷物理学科进行解读,希望对新一届的高三考生有所帮助。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难度稳中有升,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试题有创新性,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这套高质量的命题对高校选拔人才有积极作用。

一、难度稳中有升,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察

相比于2018年高考,2019年物理学科的难度稳中有升,主要考查主干知识,注意试题的基础性,学生对试题有熟悉感,无偏题、难题、怪题。

首先,从题的容量上看,选择题容量有所增加,大部分题都考查了多个知识点,个别题的计算量也较大,比如实验题中23题和计算题中的25题,要求学生在考场上能不慌不乱,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其次,今年物理试题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覆盖面良好,但是并非面面俱到,并没有考查交流电的知识和动量守恒的知识。试题注重基础性,落实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和物理思维,例如14题考查万有引力;16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17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24题考查带点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这些都是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只要基础知识过硬,学生好上手,易拿分。

二、试题具有灵活性,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

1、突出能力考查,尤其是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在答卷时特别重要,体现在第18题两根图线,分别为机械能和重力势能随离地高度变化的图线,学生需要看准条件,并思考图线斜率的含义,第19题要在审题时看出,滑雪者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2、数形结合,图像考察较多

试卷中的第14、18、19、21、23、25和33题都考查了图像,学生必须清楚图像中隐含条件、会识图会用图,能灵活应用图像的方法解题。

3、选修模块考查形式略有变化

选修3-3和选修3-4的第一小题题型有变,一改最近几年五选三的选择题形式,选修3-3出的是填空题,考查压强的微观意义,选修3-4出的是单选题,第二小题出的是测光波长的实验题,再次体现了试卷稳中求变,灵活多样。

4、突出情境创设,与科技发展、生产劳动、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从14题的嫦娥四号和15题中太阳内部的核反应,从19题的跳台滑雪,从23题硅二极管的实验到25题的汽车刹车问题,试卷巧妙地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但创设了情境很好的考查了物理知识和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还很好落实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态度与责任,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科技发展,引导学生对生产生活与体育活动的关注,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5、试题设计细腻,体现创新精神

24题这道计算题难度不大,但是题目设计的很细腻,主要考查带电粒子的偏转问题,但是也同时考查了关于电势及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第25题以汽车刹车为情境,学生需要判断汽车的运动时间是否小于4s,也是考查学生思维是否缜密。试题中多处体现了创新精神,对我们如何培养人才进行了明确指引。

在此,针对2019年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给新高三的学生提出几点备考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夯实基础,稳扎稳打

基础知识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把物理学主干知识练会练熟,分数就一定不会低,主干知识要反复训练,不厌其烦,做到精准。

二、加强审题,锻炼能力

在限时的高考答卷中,审题能力极为重要,审题要审出有用条件,有的在题干中明确提出,有的隐含其中,还有的藏在图像里。审题能力,要从平时学习就开始抓起。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弄懂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懂前因后果。

三、全面覆盖,充分准备

今年在考题中虽没有出现的交流电的题和动量守恒的题以及在模拟考试中大家都见过的动量能量与电磁感应结合的问题,仍需要大家重视,争取高三复习考点全面覆盖,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化学学科↓↓↓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化学试题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稳中求变。落实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整体难度适中,利于考生稳定发挥。试题在延续2018年命题思路的同时又有变化,进一步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具体来看,今年化学学科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一、题型稳中有变,难度适中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依然继承了2018年的题型及试题考查内容,如选择题涵盖: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元素周期律、阿伏伽德罗常数(化学计量)、沉淀溶解平衡、化学实验等核心主干知识,立足于基础,广泛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必考主观题以考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的工业流程、反应原理(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综合、化学实验的顺序布局,选考主观题分别是选3物质结构和选5有机推断。分值采用13、15、15、15方式分布,即不同模块内容的考查分值比重相当。

二、考查内容详尽,试题呈现方式多样,素材角度丰富

在考查内容上,选择题第7题引入诗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第10题考查学生对物质性质、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作为基础实验学科的本质;12题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分析即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综合问题,此题综合度较大,可以区分出不同水平的考生。主观题第26题,能够充分体现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并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投入真实的工业流程,第(1)问来源于教材,其他陌生情境方程式书写,现象产生原因分析,定量计算更进一步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加以利用,通过实验步骤理解实验意图的能力;第27题综合考查平衡、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除了文字外,更是加入了坐标系和原理示意图,考查学生从其中获取信息并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第28题以咖啡因提取为背景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及方法,陌生度相对高,在设问方式上,既有基础的操作分析、安全问题,又考查陌生装置如何利用,仪器选择、试剂用途等更加关注考生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精心设计了试题的呈现方式,选取的素材丰富多样。丰富了试题的呈现形式,是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考查的重要载体。本套试题以文字、数据图表、图形示例、物质转化流程图示等多种形式呈现,显然更加重视考查学生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第35题的文献来源于顶级刊物Nature刊载的一种Sm-Te-As-O-F铁基化合物的超导体,试题以该铁基超导化合物的晶体及相关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分子间力和氢键以及晶体结构等核心知识点,体现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36题以有机制备为载体,不但要求学生对基础官能团性质和反应机理等熟练掌握,还需要将所给已知条件融会贯通,考查基础的同时,(6)中关于聚合度的计算有较高陌生度,如何结合反应实质理解题意成为了解题的关键所在。

三、凸显实验及探究,关注学科本质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新版课标明确了高中学生的必做实验,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以及素养提升方面的重要价值,实验题也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之一。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的实验历年以选择和主观题各考一道方式进行。往年实验选择题均已实验目的、操作现象、实验结论的逻辑推理组合实验为主,而实验主观题却呈现了不同角度,如2018年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及其中铁含量测定实验,2017年水中溶解氧测定实验,即分别考查了物质性质分析、含量分析、滴定分析,可见II卷实验是比较关注定量分析的。

生物学科↓↓↓

注重基础,凸显主干

——2019年全国Ⅱ卷生物试题分析


1、注重基础、强化能力

从整个试卷总体上看,2019年全国Ⅱ卷生物试题难度不大。2019年试题知识点覆盖全面,同时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既着重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又兼顾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注重对考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察,又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从分值分布上看,必修1约为24分, 必修2约为20分,必修3约为31分,选做题15分。

2、选择题特点

选择题除了考察细胞器、细胞核,无氧呼吸,体液调节,生态等基础问题。第5题考察了遗传规律,继2016年和2017年全国Ⅱ卷出现了遗传选择题之后,在2019年再次出现了遗传选择题。总体看来,选择题的文字量较2018年有所增加,如第三题题干文字较多,考察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但选项难度不是很大,只要考生能保持平稳心态,还是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3、非选择题特点 

(1)总体上看,非选择题必修4道题综合性较强。其中第30题以考察体液调节为主线,同时还涉及到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第31题是把较宏观的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和最小的生命系统——细胞放在一道题中,是生态部分与细胞代谢的综合考查。32题为遗传题,较2018年的遗传题容易。其中29题有一定的区分度,答案文字较多,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选考题第37题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创设筛选能降解土壤污染物细菌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分离、培养、筛选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可见高考生物试题坚持学科素养导向,着意传递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担当。选考题第38题考查了植物细胞工程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

4、给准高三师生们的一点建议

(1)建议准高三师生们,继续以考纲中的要求为主线,抓好教材、基础、主干,引导学生回归教材。

(2)提高获取信息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

(3)平时要注重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 

全国II卷文科综合

政治学科↓↓↓

立德树人,主题鲜明

——2019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综合了各方面了解的文综合试卷试题信息,我们认为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政治学科试题突出体现了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真正体现了: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才“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

1、凸显了教育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突出价值引领。

2019年高考明确地阐明了这一使命: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选择题14题考消费、20—21考乡村振兴战略,主观题39题精准脱贫六原则,40题以其美多吉的劳模事迹运用哲学人民群众主体知识诠释“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及40(3)让学生写出两种增添新的时代内容的民族精神的名称,深刻揭示了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并围绕社会主义建设主题,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并服务人民,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奉献社会。科创板上市等反馈了国家改革创新的决心勇气和实践。同时试卷考查了考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国家制度、路线方针政策等)和公共参与意识。

2、围绕重大时代主题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热点突出,时代感和应用性强,引导基层教育教学。

高考是风向标、是引导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旗帜。2019年高考政治试题继续秉承了问题立意,试题从社会生活各领域精心选才,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选择题科创板上市、通过税收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等实施贷款扶持、中美贸易战、人大对两高工作询问、流失文物返还、五四运动100周年等,主观题38题中国企业在比雷埃夫斯港成功原因、39题脱贫原则、40题其美多吉的劳模事迹等,以这些当年热点和持续性热点考查了经济(价格供需、税收、消费、宏观调控、企业)、政治(人大、监察、国际关系、政府、政党、人民利益等)、哲学(矛盾、系统优化、联系、实践认识、人民群众主体)、文化(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等)等主干知识,启发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立足双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试题考查知识主干,题型主流,不偏不怪,难度适中。

3、服务选才“一把尺”,2019年高考很好地把握了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规律,使其贯穿于整张试卷,全面提升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和选拔人才的作用。

2019年高考仍然坚持了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意识和参与能力。主观命题既考查了分析原因、说明理由,又涉及措施启示。既有基础性(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又能合理拉开差距(需要考生对知识有效筛选、整合、重新构建,并合理运用结合材料分析),凸显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4、命题进一步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思想,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从多个角度做出不同的思考,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2019年政治高考一突出亮点,是在主观命题中延续了选择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但又与以往不同,39题《政治生活》的考查是让考生从材料提供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六项基本原则中任选三项原则,请考生分别阐述坚持这些原则的理由。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擅长,灵活选择作答内容。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更好地展现学生的能力和优势,激发其内在潜力,也避免了因考查点过多而可能导致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给考生留有更大发挥余地,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等学科素养。

总之,2019年高考政治学科既体现了稳定的总体思想,又不断创新发展,很好地实现了高考既定的目标和功能。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宋卫华

2019年6月8日

历史学科↓↓↓

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Ⅱ卷历史试题分析

一、“变”与“不变”

2019年高考文综Ⅱ卷历史试题与去年相比变化不明显,难度在平稳中有所降低,尤其是选择题波澜不惊;考查的知识点大都属于主干知识,避免了“偏、难、怪、深”的试题干扰。这体现出了高考向下一轮新课改过渡的特点。变化较大的有:试题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引导学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如选择题26题以宋代诗歌为切入点,要求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传统诗歌的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到试题的作答过程中,体会宋代诗歌以理为诗的美学特点。论证42题,自我省采用新课标试题以来,截止到2018年,问题要求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今年的试题第一次在问题要求上与往年有所重复,即要求学生对学者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均可(2012年的“冲击——反应”模式、2014与2015年的全国Ⅰ卷也曾出现过类似要求);选修改革45题,首次考查了教材中的内容(日本明治维新)等。

二、“做题”与“做人”

试题一如既往的延续了2018年高考试题的命题模式与考查要求,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重点考查核心价值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等“四层”高考评价体系,体现了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历史学科育人的导向作用。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精心选取素材和情境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运用高考试题实现对学生再教育的过程,以此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如选择题第24题,通过“战国时期秦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考查中央集权制度下能够有效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第25题,通过材料“西汉时期思想学说的兼收并蓄”考查思想文化服务于现实统治的需要(选修人物第47题也是如此);第29题,通过材料“1919年全国各界联合会发表的宣言”考查各界全体爱国觉悟的提高,也鲜明的表达出对周年大事——“五四爱国运动”100周年的纪念。

2、彰显核心价值观等“四层”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第27题考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干知识;第32题考查人文主义思想注重人的价值的特点;选修战争第46题,结合抗战和二战的相关知识理解中国战区建立的原因和意义。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如材料题第41题“自清代至建国初期的关税税率的变化与调整”、42题“学者对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的认识”,考查学生对知识“古今贯通、中外结合”的整合与迁移能力;如选修改革第45题,将日本中下级武士的命运置于明治维新的历史大环境中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方法分析问题;如第42题根据学者对“自然进程、人文进程”的认识,要求提出独到的历史见解(赞成、质疑、修改),以此来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如选择题第25题,通过材料“西汉初期与汉武帝时期的主流思想兼采各家之长”回答其形成的主要因素,以此考查唯物史观素养;第28题以新闻报道作为史料,要求学生辨别真伪,以此考查史料实证素养;第42题也体现了对时空观念的考查。

而第31题结合经济学科相关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史,第33题结合地理学科知识,综合地图信息理解近代早期文化传播状况,则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对上述四层评价体系的综合运用与融会贯通。

3、突出热点问题,不回避焦点问题。

历史高考的考查一直都很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关照、以史为鉴,今年也不例外。

如选择题第24题、25题、29题、30题、31题、34题等突出考查了国家执政能力、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农”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或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取得的成就等。材料题41题与2016年的“矿业政策”类似,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呼应了当前中美贸易战中的“关税税率之争”。42题“自然进程”的互动、“人文进程”的互动则突出考查了当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今年的高考试题完全符合考试命题中心发布的对学生考查的各项能力素养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要坚持做好:夯实主干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开阔历史视野、强化核心素养、聚焦立德树人!

地理学科↓↓↓

强调材料  贴近生活

今年的高考题总体上来看通过精选贴近生活的素材,强调对材料的解读,创新情境、巧妙设问,深入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助力素质教育发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整体难度适中,紧扣教材,考纲,课标,更加突出学科融合。选择题难度有所提升,对学生要求逻辑思维较高,综合题比较稳定,但是对学生宏观思维要求较高。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试题厚植家国情怀

第36题,以云南省大理宾川县“治贫先治水”的发展理念为例,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和脱贫致富相结合,凸显国家建设伟大成就;第37题,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为背景,将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与具体的体育项目相结合,发掘体育项目开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浙江室外人工滑雪场建设的地理问题,该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冬奥会项目知识的了解和兴趣的培养,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二、题型结构稳重有变

选择题仍然是四组,两组人文两组自然,但是综合题考查的区域不再是往年的一个世界一个中国,变成两个中国区域,更加关注中国的发展问题,选修由两问变成了一问。

三、知识考查有重有轻

自然地理部分大气、水文,人文地理部分城市、产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仍然是考试的重点,但是地球运动淡出了今年的高考题。

四、素养考查逐步增强

1、人地协调观:第1~3题,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为案例,探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协调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自身持续稳定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紧密联系,从而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还有如36题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耕地的关系,43题环保选修韩国的河流治理。

2、 综合思维:第6~8题,以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云”为主题,呈现出云的形成与下垫面性质的对应关系,引导考生依据大气对流运动基本形式和原理,分析积云形态特征,实现对积云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的认知迁移。第9~11题,以发源于大兴安岭的霍林河流域为案例,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干湿区地貌营力的基础上,分析人类改变地貌营力及后果,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基本规律的应用能力。再如4~5题关于美国机场附近工业产业集聚的问题强调交通信息与工业的关系,综合题更加强调区域特征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3、区域认知:上海周边城市、美国、云南、浙江、英国、韩国这些行政区域上的经济发展特征差异,交通枢纽处、气候复杂处、地形复杂处等区位特殊处对一地生产生活生态的影响更加值得关注。

4、地理实践力:今天你看云了吗,今年你在哪儿滑雪呢,这些生活中的事你都参与了吗,这就是高考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