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湖南讯(通讯员 管震)11月16日,“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幕。共展出文物503件套,其中简牍文物366件套,绝大部分都是首次展出的简牍精品。
简牍作为我国古代纸张发明之前最重要的书写材料,从先秦到魏晋,一直肩负着记载和传播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历史重任,是中华文明宝库中重要的瑰宝。
据统计,全国至今共出土简牍30余万枚,其中有近20万枚出土于湖南,占全国出土简牍总数的三分之二。湖南出土简牍不仅数量是全国之最,而且种类齐全、序列完整,从战国,历秦汉三国至西晋,在时代上没有缺环。
“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是长沙简牍博物馆利用自身藏品优势,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发挥平台作用,集全省简牍文物之大成,精心打造的基本陈列展。是首个全面系统地展现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三湘大地简牍文物考古发掘、收藏保护、整理研究成果的文物大展。
此次展览的展陈面积约为2000平米,共展出文物503件套,其中简牍文物366件套,绝大部分都是首次展出的简牍精品。
展览分为“潇湘弦歌”和“简里湖湘”两大部分,以湖南简牍的重大考古发现为主线,按简牍出土的历史年代为序,依次梳理和介绍各时代简牍文物的出土情况,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
“潇湘弦歌”部分由“潇湘访古”和“三湘寻简”两个单元组成。介绍湘、资、沅、澧四大流域的重大考古发掘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出土文物,突出简牍的发掘和整理研究情况,其中详细介绍了12批次最具代表性的简牍考古发现,充分展现了湖南地区简牍文物的考古发掘、研究、保护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将大量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进行辅助展示。如云观博A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由虚拟的馆长带领观众参观,还可以把展品“拿”在手里看,甚至把“博物馆带回家”。
超星文博一体机将简牍文物的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内容整合,使原本深奥难懂的简牍文物凭借现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活起来”。
此外,长沙简牍博物馆还特地为此次展览准备了简博工坊、穿越时空的映画、简牍书写、学术讲座等丰富的社教活动,以多种方式带领观众体验简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