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江苏是全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粮食播种面积大、总产量高。当前,在江苏各地,秋收已经接近尾声,粮食晒干或烘干也进入了黄金期。“及时烘干、安全入仓”成了种粮户们一年到头最大的期盼。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国网江苏电力已经在省内13个地级市全部建成了粮食电烘干示范项目,累计推广电烘干设备1619台,年替代电量达3147万千瓦时(度)。据预测,按照江苏省3600万吨年粮食总产量测算,如全部采用电设备集中烘干,年替代电量可达24.92亿千瓦时。
△江苏各地秋收已经接近尾声
抓住烘粮“痛点”,提升电能市场占比
今年,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网江苏电力全面落实相关要求,切实解决为民服务难题。
11月20日,记者走进泰州市姜堰区大伦镇永欣农机专业合作社,不大的院子里堆满了排着队等待烘干的稻谷,厂房内机器轰鸣。合作社负责人顾加春喜滋滋地介绍,今年粮食烘干季,周边大多种粮大户都将粮食运了过来,他家6台电烘干设备一直是24小时满转状态,而要放在去年,10-11月秋收季正是他最犯愁的时候。
而比他更焦虑的,则是捧着粮食找不到烘干地方的种粮大户们。顾志如就是曾经那个更焦虑的人。但今年,他却丝毫没有为粮食烘干而发愁:“在‘电烘干’物联平台上,我找到了更多烘干企业,经过对比距离、价格和剩余烘干能力等,选定了一家离我家比较近的,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省去了运输费用。”
“传统燃煤烘干费用高,烘出来的粮食有裂纹、焦糊、变色情况,品质低,运费还要一大笔钱,挺心疼的,比较起来电烘干最划算,采用空气源热泵烘干一吨粮食,用能成本只有34.9元,比燃煤、燃油、天然气能节省三成左右。”在采访现场,顾志如给记者说起了电烘干的好处。
搭建“电烘干”物联共享平台,首先要有足够多的“电烘干”设备。然而,该设备投入成本大,覆盖面不广。前期如何解决这个最现实的问题?
△空气源热泵烘干机设备
2017年,泰州供电公司营销部联系到了泰州市粮食局,希望能争取到补贴 。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一致结果:由政府成立专项补贴,供电公司负责具体落实。在泰州地区,每购买一台电烘干机,农业合作社可获得市政府4万元补贴,加上省政府的2万元补贴,一台8万元的电烘干机,个人只要掏2万块钱。目前,泰州地区粮食电烘干设备已达204套,比2017年增长了16倍。
破解信息“盲点”,共享平台解决大问题
今年1月,泰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市场及能效管理专职倪杰在调研中发现,电烘干设备越来越多,但服务中心电烘干机的年空置率高达80.6%,主要原因就是粮食种植户和粮食收购公司不清楚临近粮食电烘干点的位置,或不清楚电烘干与传统烘干的质量优劣对比、价格对比等信息,无法“货比三家”。
倪杰觉得信息上不对称的盲点是问题的题眼,也是突破口。完成硬件部分,在软件部分,如何基于现有电烘干企业,搭建一个电力物联共享平台,让农户少跑冤枉路、机器少闲置,同时还能推广电能替代,成了泰州公司今年初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先是走访农户和农村合作社,了解生产情况,解决信息报送问题,然后联系了百度地图,通过这个平台将信息整合,初步搭建了‘电烘干’物联共享平台。”倪杰掏出了手机,向记者展示起来。
2019年9月,秋收农忙前,“电烘干”物联共享平台正式上线,充分体现了“平台型”“共享型”在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的作用。
△“电烘干”物联共享平台页面
“现在,有了这个共享平台,农户可以通过网站或手机app看到全市所有粮食电烘干服务点的位置、实时剩余烘干能力等详细信息。”倪杰介绍,目前,该平台已覆盖泰州地区全部38家粮食电烘干点,共有176家种粮户使用该平台查找烘干点,粮食烘干总量达6.12万吨。
△种粮大户顾志如用手机查看烘干点信息
据了解,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已经在省内13个地级市全部建成了粮食电烘干示范项目,累计推广电烘干设备1619台,年替代电量达3147万千瓦时。按照江苏省3600万吨年粮食总产量测算,如全部采用电设备集中烘干,年替代电量可达24.92亿千瓦时,可提升终端能源占比约0.05%。
通讯员 许阳青 黄楠 夏臻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