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月14日讯 (记者 高宁 通讯员 刘奕彤)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据悉,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烟台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崛起了一批优质重点企业、打造了一批高质量平台载体、落地了一批创新示范项目。
助力优质重点企业,构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增长极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与鲁东大学签署“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协议,并于当年获批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对高新区培育航空航天产业、聚集高质量发展战略科技力量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将聚焦海洋智能装备与航天发射交叉融合,系统研究解决海上卫星发射面临的发射回收支持装备、指挥控制系统、海上发射火箭适应性及卫星应用等关键共性及卡脖子技术,为海上高频、常态化发射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海上航天产业技术需求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枢。
海上发射,一箭九星,家门口保障星辰大海
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中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九颗卫星同时发射升空,圆满完成海上发射任务,并首次开展发射平台的测量工作。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和中国航天513所承担了海上发射支持保障任务。“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参与并圆满完成我国第一次商业海上卫星发射海面平台支持等任务;联合承担“海上卫星发射与回收”“海上城市综合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与回收设计及仿真验证系统”等省、市重大创新工程项目。
中国航天513所航天高新技术园正式启用,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应运而生,山东省微纳卫星技术创新中心入选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
航天高新技术园正式启用,航天电子技术创新中心、微组装厂房、数字化电装厂房、电子产品研发楼等投入使用。
烟台高新区管委与中国航天513所合作再升级,签署共建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合作协议,全力打造以空间技术研发、卫星研制和应用、飞行器高端配件制造、航空航天综合配套服务为重点,高科技特色鲜明、细分领域优势突出的烟台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推进高质量平台载体,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强引擎
53家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烟台高新区迎来“北斗”产业发展新篇章。
烟台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园正式建成开园。产业园由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运营机构-上海西虹桥导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设立,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烟台信息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聚焦烟台北斗卫星导航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依托高新区,结合烟台实际,抓住北斗卫星覆盖全球的契机,带动山东省乃至环渤海湾区域的北斗应用、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斗时空智能科创中心和产业集聚高地。截止目前,产业园已汇聚上下游企业53家。
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0年度山东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省省内唯一一家为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开展高性能紧固件配套的高科技企业,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应用于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项目,未来将延伸产业链,突破轨道交通、核工业及航修市场,布局西安、上海分公司及高新区医疗分公司、检测分公司和创新服务分公司,2024年计划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
引入创新示范项目,开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局面
北航空天技术应用(烟台)产业园正式启动,空天技术应用项目集中签约,烟台高新区打造空天技术集群。
北航空天技术应用(烟台)产业园正式启动,产业园由北京北航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占地63.72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优势学科和科研实力,携手烟台高新区打造以空天技术研发应用、航空航天精密电子设备制造、卫星数据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空天技术应用集群载体平台,助推高新区加快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高地。
举办空天技术应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烟台空天技术应用研究院、国际商业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二十一世纪空间应用技术、兰德华“北斗+”智能巡更巡检、泰伯网、氢璞创能等项目正式签约落地,进一步促进高新区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双创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化落地。
2021年,迎来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征程,烟台高新区表示,将聚焦国家战略布局,充分结合国家145重点任务、重大专项,突出创新引领发展,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13所、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东方蓝天钛金紧固件综合研发生产基地、北航空天技术应用(烟台)产业园、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等优势企业、重点园区为依托,招引空间技术研发、卫星研制和应用、飞行器高端配件制造、航空航天综合配套服务等细分领域龙头领军企业,建链、强链、延链、补链,规划建设一批突出特色、突出产业集群效应的特色园区,加快构建航空航天产业生态体系,打造烟台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