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尾非遗文化,麒麟舞、西秦戏和渔歌你喜欢哪个?

想读懂一座城,就要从城市的历史开始,感受其民俗文化的魅力。汕尾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9个国家级、2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是国家稀有剧种,还有皮影戏、英歌舞、汕尾渔歌等民间艺术文化。

我们这次来到汕尾,走进汕尾非遗文化,发现麒麟舞、盖仔狮原来与广东醒狮完全不同,真的涨知识了。

来汕尾旅行除了吃喝玩乐,我们还看了汕尾非遗文化项目,包括麒麟舞《瑞麟呈祥》、皮影戏《龟与鹤》、西秦戏《游江南》和渔歌《织网谣》。

在汕尾图书馆参观海陆丰传统狮艺扎作工艺时,我对海丰麒麟舞、青塘盖仔狮印象深刻,以往看舞狮的人年纪偏大,而海丰舞狮班的年轻人居多,最小的男孩只有14岁,真的少年可期!

一直以来,非遗传承人年纪都很大,我很担心他们走后非遗文化随之消失,这次来海丰看到舞狮班以青少年为主,可见汕尾非遗文化绝对能延续下去。

1.陆丰皮影戏:

小时候在潮州社戏看过皮影戏,如今重现眼前,让我想起童年的美好回忆。陆丰皮影戏是国家级甚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龟与鹤》正在上演,栩栩如生的龟鹤剧烈打斗着,后面年轻人正配合默契地挥舞皮影,为我们呈现精彩的寓言故事。

皮影戏,又称皮猴戏,是以兽皮雕镂成影人,借灯光显影于屏幕的表演故事,集绘画、雕刻、制作、表演、音乐、舞台技艺于一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陆丰皮影戏属于南派皮影戏,跟潮州皮影戏差不多,以潮汕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将水墨画、通花剪纸、单线平涂等各种民族绘画形式运用于影人上。

2.海丰麒麟舞:

每到逢年过节,以潮汕地区最热闹最有年味,汕头有莺歌舞,汕尾有麒麟舞,其中陆丰独角麒麟舞是汕尾常见的传统民俗活动。

跟广东舞狮一样,麒麟舞也需要两人配合,只是醒狮身子比较短,而独角麒麟身子很长,麒麟头要随着音乐上下跳跃舞动,麒麟尾巴不停舞动,还要拉动长长的麒麟腰身,表演难度更大,没有真功夫无法驾驭。

麒麟舞之后有武术表演,表演者轮番上场打拳(南拳套路),每个班子至少有五项打表演,有舞刀弄棍,也有空手夺白刃等高手对决。

我们在汕尾图书馆看到狮艺扎作工艺作品,包括各种麒麟、盖仔狮、瑞象等纸扎工艺,现场还能看到麒麟头制作过程,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3.青塘盖仔狮:

汕尾海陆丰地区的“舞狮”,一般有狮猊、麒麟、瑞象、金龙等形象,其中盖仔狮属于狮猊,是海陆丰狮中之王。

舞狮猊时,由两人各执狮头和狮尾起舞,并有和尚和紫微仙童配合演出,演绎紫薇仙童收服狮猊的民间故事。

盖仔狮又称狮王,陆丰青塘人将舞狮和武术相结合,表演难度大、精彩程度高。每逢节庆假日,汕尾民间活动都以舞狮来助兴。盖仔狮有三千多年历史,它起源于军傩,是古代军队中用来作为出征祭曲、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一种仪式。

4.汕尾西秦戏:

西秦戏是汕尾海丰的传统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西秦戏又称乱弹戏,由明代西秦腔传入海陆丰,并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在清朝时期形成西秦戏。

我们看的是西秦戏属于文戏,如果是武戏会更好看,因其武打技巧取自南派武功,打斗场面粗犷豪放,雄浑激昂。

5.汕尾渔歌:

有人喜欢沂蒙小调,有人喜欢吴侬软语,而我喜欢汕尾渔歌。作为渔民生活真实写照的汕尾渔歌,多分布于汕尾城区、海丰县鲘门、碣石等乡镇。它采用潮汕方言演唱,既有独唱、齐唱,还有群体合唱,有担伞调、东风调、丰收调、姑妹腔、大纭歌等。

汕尾渔歌节奏平缓、旋律优美,有捕鱼歌、恋情歌、婚嫁歌、斗歌等题材,我们看了渔歌《织网谣》,讲述渔民在纺线、织网、造船、摇艇、补网等日常劳作。

6.剪瓷雕:

剪瓷雕是潮汕寺庙建筑常见的传统手工技艺,也是国家非遗项目之一,具有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和永不褪色的特点。

我们在妈祖阁、元山寺的屋檐、门楼和壁画上都看过剪瓷雕,主要选取颜色鲜艳的彩瓷为材料,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小瓷片,再用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和山水,通常每个作品都要用几千甚至上万块瓷片,需要耗费几个月或几年时间才能完成。

在寺庙中的剪瓷雕以老虎、龙凤较为常见,我喜欢看神话故事的剪瓷雕,无论山水、树木和石头,甚至七仙女、猪八戒、关公、钟馗或菩萨等人物都栩栩如生,堪比形象生动的舞台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