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历史研究】战争动员是否导致了地区增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战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这一观点广为流行(Romer, 2011; Krugman, 2011),但也存有异议,有学者认为战争动员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导致政治经济变化或引起和平时期技术增长路径的偏离(White, 1980; Goldin, 1980)。辩证的看,战争动员能带来好处,使工人和企业能够接触到新的生产技术或更好的基础设施,然而这类临时性需求可能转瞬即逝。对此,Taylor Jaworski and Dongkyu Yang(2025)基于一个三部门的经济地理模型就二战期间相关投资对战后美国地区发展、结构转型及国民经济的整体表现进行了深入研究。

为应对1939年的欧战升级,美国早期的战争准备工作在国家防御咨询委员会(NDAC)主持下进行。由于见效甚微,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用生产管理办公室(OPM)取代该机构,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在基于行政令9024设立的战时生产委员会领导下,美国动员工作开始加速,设施扩建的总额达260亿美元。到1945年二战结束,美国约有1500万人在军队及其辅助部门服役,在农业、矿业、公路、军事设施及工业厂房和设备的资本改善方面的总支出超过680亿美元,官方失业率降至自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的最低水平。

相较战前的生产情况,二战后美国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尽管大部分投资流向了战前工业化地区,但一些因素(如安全、劳动力和原材料的可用性、交通拥堵和其他基础设施)也促使投资流向美国中西部、西部和南部欠发达地区。从长周期看,新设工厂布局、地区集聚效应和潜在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作者通过模拟区域间贸易和人口迁移来量化二战动员对美国工人福利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

他们假设每个县内有三个主要行业: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地区和行业间存在生产率差异,劳动是企业生产的唯一投入要素,工资由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确定,个人根据对未来消费的预期去选择居住地和工作地点以实现福利(效用)最大化。作者将企业的生产率分解为外生的技术进步、过去与当期人口的集聚效应、以及与战争相关的投资对生产力的影响三部分。进一步,在商品市场出清和劳动力市场出清条件下,作者将个人的工资由生产率、劳动力数量和市场准入来表示,其中生产率项包含战争动员因素。

在数据层面,Haines(2010)的1920年至1990年间美国各县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销售、工资支出和就业信息是本文数据的重要来源。作者同时考虑了二战前美国各县的制造业和人口结构差异,并通过各县间高速公路的旅行时间构建市场准入情况。二战期间新工厂的相关数据来自美国民用生产管理局,图1中黑色代表价值超过100万美元的公共工厂,灰色代表价值超过100万美元的私人工厂。

图 1 与战争相关的新工厂位置信息

接下来,作者估计二战期间战争动员对制造业工资的直接影响。他们将地方新建工厂与二战时间点的交互项定义为1,在控制县级固定效应、年固定效应以及县级与年交互固定效应的基础上,发现二战期间新建工厂使工资(生产率)提高了大约10%,所有工厂的影响系数为0.116,公共工厂为0.082(表1)。异质性分析显示,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在拥有新建工厂的县里,生产率大约增长5—10%(表2)。

表1 战争动员对制造业工资的影响

表2 战争动员对各地区制造业工资的影响

如果剔除二战期间新设工厂对生产率的影响,美国整体及地区福利水平(消费福利)会怎样,就业又会有什么变化?作者进行了一系列反事实分析。他们通过对比实际均衡与假设没有新设工厂的均衡状态发现,设有新工厂的地区总福利水平要高0.581%,并且相对较高投资集中度的美国东北地区福利收益更大(0.815%)。如果将因战争动员而提高的生产率再增加25%、50%、75%和100%,福利水平将表现出线性增长趋势,以生产率翻倍为例,对应的福利水平将从0.581%提升至1.177%(表3)。

表3 战争动员的福利影响与生产率效应

作者又进行了反事实分析的另一种情形:即考虑在大的县域层面上设立工厂而非实际位置。这是因为假如没有二战的爆发,在大县上建造新工厂更符合现实逻辑,这种情形下能更好地利用集聚经济效应,其福利水平也将高于因战争动员所产生的福利效应。正如结果所示,将工厂建在人口最多的县,其福利水平将提高0.736%。这一发现印证了战争动员更多的是实现与战争相关的短期目标,而非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

最后,作者展示了在有无战争动员情况下美国各地不同行业的就业变化。从图2可以看到,战争动员导致了制造业就业长期增长;相比之下,农业就业较没有二战的反事实情况有所下降。可以说,战争动员对美国全境的就业结构变化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战争动员并未促进就业结构的区域趋同。

图 2 美国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反事实就业情况

本文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审视了二战相关投资对战后地区增长的影响。显然,战争动员对福利产生了适度正面影响,它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但并未达到彻底改变落后地区经济的程度,战后美国经济的整体和区域转型归因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文献来源:Jaworski, Taylor, and Dongkyu Yang. "Did war mobilization cause aggregate and regional growth?."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2025): 101685.

轮值主编:林 展 责任编辑:彭雪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