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D个上帝呀

上帝不是你看见才会相信,而是你相信才会看见。

我D个上帝呀

文章来源:公众号《随便食单》

不知道哪位高人说了句“顾客是上帝”,竟然一句封神,刹那间各种“神迹”现世,令我辈凡人大叹神奇:有点了杯热水却发现水端上来居然是热的,故愤而投诉;有节俭环保人士嫌菜量太大,要求打五折半价才心安理得;有必须要带娃到高级餐厅,宛如一桌包场满心亲情哪顾旁人;更不要说因鱼香肉丝没有鱼,就报警对簿公堂索赔讨说法以正视听……要说与神经病和伪君子相比,还是真小人实在,不用大费周章口灿莲花,反正你只要给对方免单,就可以撤回差评了……以上各种千般神操作,真可引人膜拜惊叹:我D个上帝呀!

听起来像不像小说情节?至少可以作小品片段。其实统统不过只是生活碎片。意不意外,惊不惊喜?那是对你——不妨问问你身边开餐厅的朋友,这些恐怕是生活的日常。倘若苦水也能化成水,后果真是不敢想……请一定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他们肯定还能回馈你更多的精彩——像马克吐温说过:“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看来艺术一定是源于生活,但是不是高于生活还真不一定。

《大开眼界》 《2001:太空漫游》

别说你看不懂,看不懂就对了,人与人的差异在于层次;我们与更高智慧生物的差距,就在于分属不同的维度。给全世界观众《大开眼界》之后,就急着去天堂报到的库布里克导演,早在1968年就拍出了神作《2001:太空漫游》,之后他在接受《Playboy》采访时为我们揭开了人神之间的终极奥秘:“我们可能会因为智力上的巨大差异无法理解他们,因而只能把他们当做神。”。

库布里克导演接受《Playboy》采访

我没当过上帝,倒是金凯瑞先生替我们体验了一把《冒牌天神》 。这部2003年环球电影公司出品的喜剧,讲述了一位诸事不顺的电视台播报员,把所有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倒霉事,全都怪在上帝的头上,还居然真把上帝他老人家骂到下凡现身,并决定出让一天的宇宙管理权给他,让他也好好“享受”一下掌管全世界的感觉……结果不说也能猜到,这活儿肯定是不好干,反正换我是不干,因为干不了。

《冒牌天神》剧照

别以为“上帝”一词是泊来品,其实还是借用了传统道家的观念。在 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现“上帝”一词的是《尚书》中的《虞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这里指的是昊天上帝,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老天爷”——《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

昊天上帝

西方《圣经》中的“上帝”源于希伯来文“Elohim”,作为基督教的至高神,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并对人赏善罚恶。作为希伯来人崇拜的独一真神,出于敬畏不敢直呼其名,于是把祂的名字写作“JHWH”,只记辅音,不记元音,也无法拼读,读经或祈祷时,就用“adhonay”(阿特乃,意为“吾主”)来代替。后来基督教神学家把“adhonay”一词中的元音嵌入“JHWH”之中,拼写成Jehovah,读作“耶和华”,最早出现在《旧约》中,于是上帝有了自己的名字。而最早把“God”翻译成“上帝”的是1582年(明万历十年)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他在1595年编写的《交友论》中,开始使用“上帝”这个概念来指称造物主。利玛窦最开始在中国经典中发现了“天”和“上帝”的概念,后来他了解到朱熹将“天”解释为一种义理,与《圣经》中“Deus”的含义不同,故而采用“天主”和“上帝”来翻译。

利玛窦与徐光启

1817年(清嘉庆十二年),第一位来到中国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曾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汉字典——《华英字典》,正是他首度把《圣经》译成中文,并采用了“神”一词对“God”进行翻译。

新教传教士马礼逊

你看神仙起个名都这么不容易,难道当神仙只是盘个腿儿摆个pose这么简单?天下哪有这好事儿?跳大神也是个体力活儿吧?当老大光摆谱可不够,关键时刻可是要扛刀的——这还不算那些不关键时刻,多半也是要躺枪的——据说当年被誉为“明星御用皮鞋匠”的Salvatore Ferragamo先生,曾被顾客抱怨制鞋时间太长:“上帝创造世界也不过只用了七天,你做一双鞋居然要我等三个月?”,于是Ferragamo先生拉开窗帘,指着外面说道:“那么你觉得上帝的作品如何呢?”——所以别说上帝,把凡人赐候好了就不容易了。

要说世界上还就有不服软的人,作为高仓老板的表姐,就希望永远给客人带来惊喜——我说你这根本是自虐行为,她倒是一直乐此不疲——从高仓TAKAKURA拿了黑珍珠,我还是第一次造访。这季的菜单是大道至简的反朴归真,上面只有食材的名字,至于味道和如何料理,要你自己去体会了。曾有导演希望拍出可以“互动”的电影,让观众选择不同的结尾。这样确实增加了某种趣味,但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无疑才是对创作者的考验。在这样信息泛滥的时代,比创造更重要的其实是选择。高仓没有菜单,吃什么全是表姐亲自安排,这份自信与大胆,不仅来源于她的知识与见识,更体现出对自己品味的信心和乐于分享的热情,今天她为我们准备的套餐是:

北海道松叶蟹:澄清蕃茄冻配新鲜松叶蟹肉,酸甜冰爽兼鲜嫩多汁,一大口吃下,味蕾瞬间被激活。在提不起胃口的炎夏,有这样一道前菜真是救死扶伤。

北海道枪鱿鱼:其实这道汤的全称叫北海道炝鱿鱼真薯汤。正是菌子的季节,里面搭配了应季的松茸和莼菜。丸子鲜嫩,松茸鲜香,汤色清而不寡,味道回甘悠长。

枝豆冷汤:属于季节限定,可谓不时不食。

鱼生薄切:黄狮鱼与平谷黄桃的奇妙组合,让水果的香甜平衡了海鲜的腥咸。按照这个组合方式,可以尝试用不同水果来搭配。比如换作酸味的水果,也许更能衬托某些鱼的丰腴鲜甜。但估计考虑到避免与开头松叶蟹那一道的重复,所以换了一种味型。

海鲜刺身:新鲜是评价刺身的唯一标准。只有新鲜,才能让你体验到生食食材的全部优点。现在表姐会尝试用到一些有意思的本地优质食材,比如这里搭配的一小片福安绿笋,质地脆嫩味道清爽,是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因形似马蹄而笋肉洁白,故又称马蹄笋、白玉笋。绿笋是夏季特产,据说富含粗纤维、可溶糖及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维生素A、B、B2、磷、铁、钙等物质,生津消暑,降脂降压,清除体内垃圾,增强消化功能,堪称夏季理想的保健食品。不过如此精妙的食材,也可以考虑有机会独立成篇了。

喉黑绝代双椒:日本人饮食中很注重控油,因此对富含油脂的鱼都比较推崇——因为料理的时候可以不用额外加油了。烤喉黑鱼便是充分利用鱼本身的油脂,自然香润丰腴,但没想到主角却是这两支京都伏见产的辣椒,每斤价格过千元,而且红色比绿色还贵。据说日本人种植的时候,给予辣椒非常充分的营养,所以结出来的效果就是完全不辣。反而满嘴香甜,里面还酿上了虾泥,更Q弹脆嫩。

活香鱼:夏季的香鱼,是日本人心中的料理圣物。由苦到甜的口感,丰富细腻而余味悠长。但考虑到中国客人的习惯,表姐还是想办法去除了香鱼肝脏,把苦味降低。天妇罗皮薄肉嫩,体现厨师对食材和温度的充分把握。

冰霜:中场休息,准备开始第二轮攻势。

新西兰黑金鲍配紫苏花:入口的时候搭配紫苏花与否,味道竟完全不同,建议可以分别尝试一下。汤汁太鲜美了,昆布真是天然的“味精”,这才是自然的馈赠。

M9和牛菲力:牛肉不用说,但别错过了旁边的黑蒜。

布列塔尼蓝龙虾:看起来像是法餐,却是十足的东方味道。布列塔尼蓝龙虾以炭火烤香,下面垫了刚下来的新洋葱,上面是今年新采的绿茶信阳毛尖。用出汁高汤把毛尖萃泡,让不同的氨基酸充分交融,再淋在龙虾上。周围是用龙虾的虾头虾尾熬制成高汤之后再打成的泡沫。视觉与味觉的双重加持。

高仓卷:堪称此间的镇店之宝,以大根(萝卜)卷为底,金枪鱼大腩鞑靼、三文鱼仔、北海道马粪海胆、日本生食级鸡蛋,配上特别订制的卡露伽低盐鱼子酱,真的是一口入魂!满满的氨基酸,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燕窝:完美的甜品,才划得上完美的句号。可惜很多餐厅都忽略了这一点。

推杯换盏间行云流水,表姐细心分享娓娓道来,一餐下来渐入佳境而无繁冗之劳形,无论美味与讲解都值得回味,宛如细节与细腻交织的一曲。这一切的前提,是人家做的用心,讲的仔细,我们吃的投入,听的认真。但倘若你不是满怀热情与好奇,真的来欣赏美味,只想着如何搞定客户,追到对象,或沉溺于桌前的觥筹交错,琢磨着饭后下一个约会……当下纵使万般美好,这美好对谁也没有意义了。就像假如只把电影当作了卿卿我我的背景音乐,恐怕会错失了创作者的一片苦心——不要忽略细节,那里才是上帝的所在——无论是一道菜,还是一段生活。像罗丹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并不只是在谈论艺术,也可以放之生活中的种种。

帕斯卡说:“上帝不是你看见才会相信,而是你相信才会看见。”。想想什么是我们想象中上帝的样子?可能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救世主——或者更多——说到底祂是白胡子黑胡子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祂是全能的、充满爱的,祂可以创造一切,祂只施予而从不索取,祂会原谅你所有的错,祂会对你的祈求伸出援手,祂是爱,爱是祂……这不就是我们对父母、爱人甚至老师、老板的期盼吗?如此看来,我们每天都在扮演着各种“上帝”,哪怕只有对方一个信众。所以站在商家的角度,与其说“顾客是上帝”,不如说是希望“能够把顾客当成上帝”,但前提是先要像个“上帝”的样子吧——要不为什么说“Lady first”而不是 “Woman first ”呢?首先,她得是Lady——如是我闻佛祖云:世间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照此说来,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上帝”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比如从学会彼此相互尊重开始……

高仓TAKAKURA(汇佳店)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汇佳大厦B1层-103

电话: 010-59111123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