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治痛风王魏:在痛风急性期使用秋水仙碱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痛风是一种历史较为悠久的疾病,在古代因只发生在那些达官贵人身上而被称作“帝王病”。然而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这种疾病也开始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继传统三高后新的“第四高”。秋水仙碱,作为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期症状的药物之一,已存在200多年历史了,可以说是一种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治疗药物。可在实际的使用中,很多患者朋友对于秋水仙碱的使用注意事项却不太了解。今天,我们就简单地给大家科普下在使用秋水仙碱的过程中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事项:

1.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原理是什么?

秋水仙碱能通过抑干扰人体内溶酶体脱颗粒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黏附性及趋化性,当然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药物抑制了白细胞的活动和吞噬作用,减少乳酸的生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快速止痛。

2.秋水仙碱在使用时为什么不是首选用药?

临床上治疗痛风急性期发作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共三大类。临床上一般优先选取非甾体抗炎药,其次是秋水仙碱,只有当前两者药物不适用或效果不佳时,才会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

临床上不将秋水仙碱作为首选用药的原因有两点:

(1)秋水仙碱的使用剂量与中毒剂量相似;

(2)并且副作用较大,会引起消化道反应、肝脏损害等。

而非甾体抗炎药与秋水仙碱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疗效相同,但其副作用远小于秋水仙碱。故临床上常将非甾体抗炎药作为首先用药。

3.秋水仙碱只能在痛风发作期使用吗?

结合各国治疗痛风指南来看,它们普遍要求痛风患者在急性期发作的24小时内服用秋水仙碱等消炎止疼药来缓解症状。并且对于患者来说,越早越用药,效果越好。

由于秋水仙碱只具有消炎止痛功效,故其不能被使用在非急性期(此阶段以降尿酸治疗为主)。

4.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秋水仙碱能和其他的消炎止痛药联用吗?

一般来说,对于轻中度痛风,也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累及1个或几个小关节,或1-2个大关节的病例,临床上推荐患者选择我们前面提到三大消炎止痛药中的一种。

对于重度、多关节受累或1-2个大关节的案例,可以接受联合治疗。联用的 2 个药物可均为全量,或根据情况,一个药物全量,另一个药物用半量。

推荐的联合方案有三种搭档方式:①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②口服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③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相联合。但不能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该方案对胃肠黏膜损害明显,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

5.秋水仙碱的副作用有哪些?

​(1)消化道反应,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胃口不好。(这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

(2)骨髓抑制,可引起血小板、白细胞减少,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这是因为秋水仙碱对骨髓造血功能进行抑制的结果。

(3)肝脏损害,可引起肝脏的损害,可引起肝功能异常,转氨酶的升高,严重者可发生黄疸。

(4)肌肉、神经病变,包括肌肉麻木、刺痛,肌肉痉挛,肌无力,行血液检查可发现血清肌酸激酶升高。

(5)休克,可出现尿量减少,出现血尿,抽搐及意识障碍,但多发生于老年人。

(6)影响生育,女性长期使用可出现闭经或痛经,而男性则表现为精子减少或消失;对于胎儿还具有致畸的作用。

(7)还会出现脱发、皮损,发热等症状。

6. 秋水仙碱如何使用才安全?

关于秋水仙碱的治疗,2012年美国风湿学会(ACR)痛风治疗指南的建议最详细。如果患者在痛风发作时没有使用秋水仙碱预防性治疗,或虽然使用秋水仙碱预防性治疗,但14天内没有使用负荷量的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以选择秋水仙碱治疗。

负荷量为1.2mg(每片0.6mg)或1.0mg(每片0.5mg),1小时后服用0.6mg(或0.5mg)。12小时后按照每次0.6mg,每天1-2次服用,或每次0.5mg,每天3次维持至痛风完全缓解。

如果患者使用秋水仙碱预防性治疗,且14天内使用过负荷量秋水仙碱,本次发作不再选用秋水仙碱,而选择NSAIDs或糖皮质激素。如果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后服用秋水仙碱已≥14天,也需换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

经过比较,考虑到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国内外各大指南对于秋水仙碱的使用建议基本类似。对于痛风急性期,首剂加倍,小剂量使用,部分指南将秋水仙碱作为无禁忌证前提下的首选治疗用药。对于预防急性发作,各指南建议服用秋水仙碱3-6个月或6个月以上。

总之,患者朋友请记住,秋水仙碱的用量与中毒剂量相近,故对于患者朋友来说,应始终将最小用量铭记于心。还有一点就是在用药前,一定得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切不可盲目用药,以免耽误治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