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Z世代|推行环保与可持续,他们这样做

环保与可持续是时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密切关注的议题,中国国际时装周致力于推行环保与可持续,助力于时尚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行业内的不少设计师已经在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充分践行环保与可持续,那么即将步入社会的准设计师们在可持续方面是怎么做的?

“聚焦Z世代”将目光转移到正在崛起的Z世代年轻人身上,正值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期间,来自各大院校毕业生的作品以发布秀或展览的形式纷纷亮相,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在环保与可持续方面的实践。

废旧材质回收利用

01

为防止浪费,旧衣回收并重新设计是当代毕业生推行可持续的方式之一,以此实现资源的合理应用,并传递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张千一作品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的张千一毕业设计主题是“新生”,灵感来自于旧衣改造,将旧衣中的特征部件重组应用,赋予其全新的设计形态。“随着时尚产业的发展更迭,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浪费,我想做的是把其中的特别的东西摘取出来,进行重组,让它有一个新貌和新的生命。”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汪书琴作品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汪书琴作品主题为“废”物重拾,灵感来源于偏远地区及部分群体环保意识薄弱的现象,以及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具体表现为快时尚和慢时尚的对立,可持续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服装提取了兼具趣味性和冲击力的元素,采用废旧服装拼贴的方式,利用有趣的解构,并经过多次比较、搭配以达到整个服装效果,并实现变废为宝的循环利用。

浙江科技学院-季沁园作品

浙江科技学院的季沁园作品名称为《海错》,从《海错图》中的海洋生物提取灵感,通过回收废旧服装以及对面料进行二次改造,挖掘废弃面料的使用价值,如应用牛仔库存、边角料和终端资源,用不同水洗效果的牛仔面料,通过裁剪、拼贴、缝纫,表现其渐变的效果,创作出具有独特色彩和海洋纹理的面料,倡导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江西服装学院-陈景作品

江西服装学院陈景的作品《灵魂摆渡》灵感来源于幽静的清晨,在面料的搭配上运用了以回收废旧可乐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环保型纤维防菌羽绒面料,还将以前制作服装时留下的废料拼接成了渐变的条纹运用在了裤装上,于材质及制作工艺上践行可持续。

绿色材质及工艺

02

Z世代的年轻人拥有非凡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这一点在当代大学毕业生中有着鲜明的体现。除了旧衣回收利用之外,亦有年轻的设计师发挥研究精神,通过实验,创造出可降解的环保材质。

来自长春人文学院的唐丹阳作品名称为《可以吃的服装》,从菠菜中提取纤维代替传统的面料纤维,使之拥有环保可降解的特性。

长春人文学院-唐丹阳作品

在作品的研发过程中,唐丹阳还尝试了苹果、火龙果、黄瓜、胡萝卜等食材,最终选择了呈现效果比较好的菠菜,通过与糖浆混合研制及多次试验,成就了这款可折叠、熨烫、缝纫,亦可以吃的服装。

研制过程

多款纤维制作尝试

“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盛,绿色环保成为服装行业的环保趋势。蔬菜水果纤维的研究与发展顺应了当下的环保趋势也为服装面料的研制和开发展开了新思路。”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潘诗佳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潘诗佳的作品主题为“易碎的约束”,基于“束胸”展开,在服装的款式呈现上,通过3D打印笔勾勒出符合“束胸”、“鱼骨”的造型,其中3D打印的耗材选择的是可以降解的树脂,服装采用靛蓝植物染料,通过冷染工艺呈现,在材质选取及染色过程中践行环保与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环保,从源头做起

03

培养环保与可持续意识是基础,大多数学生的毕业作品都在传递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温芷茜作品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温芷茜的作品名称是《囚》,从酸雨污染的角度入手,运用面料改造的方式(将羊毛附着在毛呢面料上,用戳针将其毡化)模拟被酸雨侵蚀的墙体、植物等自然形态中的肌理效果,并采用撕、烧、喷涂等手法还原剥落的墙体、腐败的树干,以及被污染过的水质视觉效果,制造出危机早已潜伏于人类周围的压迫感;色彩选用的是黑白灰无彩色系的经典配色,让人产生肃穆之情,对自然心生敬畏之感。“这种直观的视觉效果反射出大自然无声的抵抗,呼吁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生,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其他院校的更多年轻的准设计师们都在身体力行地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到作品设计中,为环保出一份力。

受大环境影响,不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为学生灌输了环保与可持续理念,培养环保及可持续意识是保护地球,造福自我的出发点,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