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牛奶现异物争议调查需要追上网速#】#旺旺集团揭秘旺仔牛奶生产全过程# 11月20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的孩子在喝一品牌牛奶时感觉到有异味,于是将奶瓶用刀割开,发现里面有异状物。23日凌晨,涉事公司针对近日相关舆论发布说明,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赴现场,积极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同时,对生产线进行全面审查,没有异常。#旺仔事件当事人称从没说过喝出老鼠#
从当事网友提供的视频来看,场景确实有些不堪入目。视频发布者表示,他没有弄虚作假,拆罐的时候就是正常拆,里面的物品绝对不是他自己塞进去的,还对记者“发誓赌咒”。尽管当事人信誓旦旦,但到底是怎么回事,也确实有很多网友表示怀疑。显然,大家更需要看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同样,涉事公司已经声明生产线“没有异常”,而且“从生产到灌装共经过3道滤网过滤,物料空罐使用前通过异物检测剔除系统,进行严格控制”,但这也并不能解释清楚产品中的“异物”是从哪里来的。
事实上,涉事公司也表示“正与有关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尽快查清事实原委”。然而,此事的调查显然在一开始就该交给第三方监管机构,而不是任由商家和消费者各执一词。尤其是在时隔多日之后,很多调查恐怕都会失去一定的时效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理想的状况是,消费者怀疑食品内吃到异物,应当保留食品外包装、购物凭证、异物照片、视频等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协举报投诉”。但在正常的生活场景中,让人从喝牛奶时就开始取证,的确有些强人所难。所以,有不少人首先选择的是“在网上曝光”。虽然这种做法可以吸引眼球,更快得到商家的关注,但是不是有助于事实的澄清,显然值得商榷。
如果消费者曝光失实,损害了品牌的名誉权和商誉致使其遭受经济损失,或者传播范围太广、情节严重的,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比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商家因名誉受损导致的经济损失等。一个简单“质疑”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超当事人的想象。
当然,商家遇到此类事件,也应该是首先用调查和证据服人。总之,人们希望看到的既不是无止境的“口水战”,也不是没有真凭实据的种种“猜测”“臆想”。
网络时代的传播速度用一日千里都无法涵盖。希望第三方机构尽快介入,用严谨的调查结果追上“网速”,从而平息这场风波。这不是“小题大做”,食品安全问题本就大过天。产品出现了“异物”总是有原因的,总有一方要为此承担责任,不要指望靠“和稀泥”蒙混过关。到底怎么回事,唯有真相方能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