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霖化护 士当无畏丨ICU里的“男”丁格尔:生命托付背后的坚守

胶东在线5月12日讯(记者 刘文琼)穿过医院熙攘的走廊,嘈杂的人声渐渐消散。监测仪器规律的滴答声、医护人员匆忙的脚步声,以及偶尔的低声询问,交织成这里独特的生命韵律。这里,是离死亡最近,却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ICU(重症监护室),这里是医院内的特殊战场,收治全院最危重的患者。

吴春霖,一位在护理岗位上深耕11年的“男”丁格尔。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这个没有硝烟,却时刻与死神竞速的医疗“战场”,聆听这位白衣战士的守护故事。

“对我来说,工作中的每时每刻都是挑战”

2014年,吴春霖正式踏入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在这里,他见证了无数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让患者活着”,是他心底最深的执念;而“行动”,则是他对生命最真挚的敬畏。

走进ICU,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病床,每张病床旁都环绕着精密复杂的仪器。当被问及护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时,吴春霖坦言:“在这儿,每分每秒都是挑战。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仪器也在不断更新迭代。就拿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来说,它们的数据变化,既是心衰、心源性休克等患者病情的警报器,也是守护生命的卫士。我们必须吃透这些设备,深入掌握它们的核心功能。”

医护人员,如同与死神赛跑的战士,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着患者的每一丝细微变化。每天早晨7:30交接班后,吴春霖便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他会提前熟悉分管患者的病史、近期化验结果和病情动态,针对不同患者,围绕“最核心的病因是什么?怎么预防病情恶化?发生变化又该如何处理?”这三个关键问题,精心制定护理方案和应急预案。“在ICU,病情变化往往只在瞬息之间。面对重症患者,我们得时刻观察血压、瞳孔、意识状态,凭借专业知识做出初步判断,关键时刻必须争分夺秒。”吴春霖严肃地说道。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大学五年,吴春霖潜心钻研护理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医院,他最初在急诊科工作。那时,质疑声时常在耳边响起:“男生当护士,能行吗?”“护理工作这么细致繁琐,男孩子真的适合吗?”面对这些疑问,吴春霖只是淡淡一笑:“事实证明,我们男生或许比女生还要心细。”

作为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翻身、拍背、喂食、擦身、处理排泄物……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在采访中,吴春霖反复提到:“护理工作,就是要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他解释道,护理并非完成操作就结束,而是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在遵循医嘱的同时,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面对无法言语的患者,他会通过书写、手势等方式耐心沟通,给予鼓励和安慰;遇到情绪焦虑的病人,他不会简单地呼叫医生注射镇痛药物,而是用温和的话语和恰当的方式安抚患者,既缓解患者身体的不适,也给予心理的支持。“在ICU,除了与病魔抗争,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往往更能温暖人心。”吴春霖感慨道,“而这,正是支撑我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的动力。”

“坚守护理初心,做一名合格的守护者”

回顾多年的护理生涯,吴春霖感慨万千:“看着许多患者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转危为安,当他们撤下呼吸机,拔掉身上的引流管,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意义。”

曾有一次,医院收治了一位双腿截肢大出血的患者,连续输注血液一天一夜。为了确保血液供应不间断,一场通宵达旦的“生命接力”在医院展开。这段经历,让吴春霖至今记忆犹新:“医生在台前与病魔正面交锋,而我们护士在幕后,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生与死的一线之隔。”

吴春霖(左一)

如今,吴春霖已是医院西区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治疗(CRRT)小组骨干成员。工作之余,他不断学习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技术,并顺利从全市护理学会CRRT培训班结业。谈及未来规划,吴春霖眼神坚定:“我这个人比较务实,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立足本职,做好护理工作,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生命守护者。在专业发展上,我打算深耕护理领域,尤其是在科室质量管理方面深入钻研,力求有所突破。同时,我也希望能发挥传帮带作用,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年轻护士,为医院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吴春霖(左十)被评为2024年度“优秀护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