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里的保障尖兵(组图)

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起飞执行任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记者刘素云、谈波、陈凯):中国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自2018年9月轮换部署以来,面对动荡的地区局势、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潜在的安全威胁,用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作风,出色完成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驻达尔富尔联合特派团(联非达团)赋予的各项任务。4架直升机往来穿梭于达尔富尔各个任务点,运输人员和物资、运送弹药危险品、转运护送伤病员,在天空中描绘了一道道壮美的和平航迹。

在这支充满战斗力的分队中,有这样一群士官,他们的岗位在烈日下的警戒哨、在轰鸣着的发电站、在烟熏火燎的炊事班……下面,就让记者带你一起走近他们在任务一线的工作和生活。

快反尖兵:上士刘善民

“营门发现一伙不明身份人员企图冲袭营区,请立即支援……”听到对讲机传来急速的报告,快反组长刘善民立即大喊一声:“战斗准备”,然后迅速穿上防弹衣、戴上头盔,熟练地从枪柜中取出枪械,带领5名快反队员,跃出宿舍,朝预定点位冲去……作为快反组长,他头脑灵活,对营区各个布防点位和预案流程都熟记于心;他素质过硬,健硕的肌肉和敏捷的身手是每天坚持健身的结果。除了快反驻点备勤,他还要担负车队护卫和夜间巡逻等机动任务,枪和防弹衣是他形影不离的伙伴;“取枪!验枪!检查战斗装具!”是他最常用的口令。他说:“保护分队时刻安全,是警卫战士的责任。”

向水箱加注保障用水

驾驶尖兵:上士金梦来

连接超级营地和法希尔机场的是一条长约4公里、宽度不到6米的柏油马路。“这是我们驾驶员的‘阵地防线’”,金梦来说。每当有飞行任务,他都要和战友们编组护卫车队,驾驶运兵车、救护车和中巴车等,通过这条路,护送机组成员往返于两点之间。然而,这条路也暗藏“危机”:既有当地群众骑着驴和马匹通行,也有来回穿行的儿童和散放的羊群;不时再遇上民众游行,设置路障阻碍通行,混乱的场面立刻会令人绷紧神经。为了确保车队行进安全,他和战友们都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交战规则》内容,经常有针对性地组织车队行进间防卫演练,不断提高协同配合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了给机组成员一个舒适的乘坐环境,每次出车前,他总是提前启动车辆,调试好空调。他说:“让飞行员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去执行任务,是我的责任也是心愿。”

防卫演练

水工尖兵:四级军士长王欢欢

水是任务区最宝贵的资源,供水站是分队最重要的岗位,王欢欢就是这里的“掌门人”。每天除了接收后勤部门定量配送的生活用水,还要看护净水器配制部分纯净水,用来保障做饭和饮用。他说:“我们必须精打细算,节约使用。”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定时开关阀门是他的常规工作,赶上飞行任务繁重的时候,他就和战友轮流值守,等候分批归来的机组,再分段供上几分钟。供水的活还算舒适,废水处理就没那么轻松。每当遇上污水管老化破裂、抽水泵“罢工”,他就要忍受着刺鼻的气味,清理秽物,第一时间展开维修更换。他总是笑呵呵地说:“飞行员们战风沙、斗酷暑,一天最长工作近10个小时,回来后能立刻洗去汗水和尘土,有助于缓解疲乏,为了大家方便,营区美丽,我麻烦点、累点没什么。”

电工尖兵:上士唐伟

唐伟的“主阵地”是由4台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成的电站,这里是营区的“动力源”。每天早晚他都要仔细巡查一遍:先看有没有渗漏的地方,再擦拭机器上的尘土,然后抄录用电数据,最后再给机组补充燃油。发电机组噪音很大,废气呛人,但这一套流程他从来不“打折”。为了减少风沙的危害,除了每天常规检查,每两个月还要更换全部滤芯,清洗散热装置,虽然经常弄得满身油污,但换来的是发电机组始终稳定的状态。他坚定地说:“这是工作流程,也是联合国每季度装备核查的标准。”在他的精心维护下,持续工作了两年的电站几乎与出厂时相差无几,历次装备核查都受到高度评价。

积极准备接受联非达团装备核查

电器维修尖兵:中士周啸宇

在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的非洲大地,吹一阵凉爽的空调、洗一个热水澡算得上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了。然而,暴晒、沙尘和长时间工作运转,加大了空调漏水、不制冷,热水器“失灵”等电器故障的发生。每当遇上这闹心的事,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周啸宇:黑黑的脸庞上挂着笑容,手里总拎着一个工具箱。“我原先也不会修,都是从网络上一点一点学的”,他笑着说。从最初的新机组装、管路清洗,到线路排查、拆卸移机,再到补加制冷剂、更换小配件……大大小小的故障不断提升着他的“功力”,慢慢从一个电器门外汉变成了修理“小能人”,还经常给战友普及保养常识,带领大家定期巡查检测、集中清洁疏通,不仅提高了电器设备的工作性能,也减少了维修频次。

机务官兵对直升机进行维护

炊事烹饪尖兵:中士何将彪

在不足20平米的操作间,两口直径一米的大锅,何将彪挥动着铁铲,煎炸炖炒;灶台旁一个4层的蒸箱,冒着米饭和馒头的香气,一日三餐,50多度的高温,每一餐制作下来,他都像蒸了一个桑拿。让他更劳神的应该是调剂食谱,因为联合国供应的食材种类远不如国内丰富,为了“刺激”大家的食欲,他带领班里的同志经常调整烹饪方式,调剂口味种类,清炖、红烧、烤制、水煮……变着法儿让大家“解馋”。针对飞行人员执行任务体能消耗大、热量需求高,经常中午都无法返回营区就餐的困难,制作飞行间餐是他最“上心”的工作。他总是认真听取飞行人员意见,想方设法制作牛肉饼、豆沙包、盖浇饭和炸酱面等“定制美食”。他说:“每当看到飞行员为我做的美食点赞,心里就特别高兴,‘胃动力’也是战斗力。”

汽车修理尖兵:中士江晓鑫

任务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加速了车辆线路、管路和密封部件老化,加之通行路况差、启动频次高,车辆极易发生各类故障。今年4月份的一天中午,两个机组前往机场执行任务,护卫车队还没出营,一台中巴车就“发脾气”趴了窝。带队干部一边调配备用车辆,一边通知他抓紧排除故障。经过检查,原来是发动机的皮带老化断裂,造成风扇停转,水箱超温所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冒着40多度的高温,他立刻钻进车底开始换件,新皮带既硬又紧,试了几次都无法套入皮带轮,他心想用开水把新件烫一下应该能行。于是端来一大盆开水,把新皮带一点点摁到盆里,开水烫着皮带,皮带烫着手,但他坚持着。几分钟后,新皮带果然变得膨大松软了些,在战友刘云遥的配合下,更换顺利完成,“趴窝”的中巴车重新发动成功。脸上粘着油污的他笑着说:“保障飞行是我的职责,车辆一旦出现故障就是‘警报’,我必须随叫随到、尽力排除。”

“虽然不能和飞行员一起在达尔富尔的天空中翱翔,但我的心随着机组一起在飞。他们每一次平安起降,也搭载着我们对和平的付出和心愿。他们在天空,我们在地面,都是责任担当。”这是驾驶员、上士冀强伟在维和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为了托举和平之翼,他们甘当“幕后英雄”,像一颗颗“螺丝钉”,用忠诚和坚守,铆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维和使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