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贪婪似乎是与生俱来,而虚伪却不同,虚伪是在智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虚伪是为了掩盖不太光彩的事实,就像穿上衣服除了抵御寒冷之外,还有遮羞的效果。最初的人们,是不懂羞耻的,按古话来说就是——不知羞耻!
贪婪最初源于谋生,谋生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我们的祖先,最初在打下一头猎物的时候,恐怕是围在猎物旁边狼吞虎咽。食欲的积累,是在谋生过程中愈演愈烈。当然,性欲是要早于食欲的,性欲对于两性关系来说,是为了传承。如此看来,性欲比食欲要原始很多。当人们在面对这两种欲望的时候,人们习惯于以食欲为荣,这就诞生了“吃货”这个词汇,但是人们对性欲却难以启齿,否则势必要诞生一个新的词汇——性货。人们对“吃货”勇于担当,但如果谁被称为“性货”性货的话,那势必是一种耻辱。
由于狩猎技能和农耕技术尚未发展,人们在忍饥挨饿的过程中,渐渐滋生了贪婪的个性。这恐怕跟短暂的生命息息相关,因为人们总希望在有限的人生里获得更多东西。最好是想什么就有什么,这很容易引发各种纠纷,皇权的纷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人们没有得吃的时候,就干脆去抢,甚至没有女人的时候,他们也会去抢。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战争和强奸之类的行为。国家建立之后,法律随之健全,不被人们接受的行为,或者危害到人们的行为,都会被视为犯法。当然,如果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以信以为真的话,那么金钱的作用就会在史书上暗淡下去。
这个世界,只要是人创造的东西,我们都不能轻易信以为真。人的虚伪可不是一时之间的,而是贯穿整个历史长河。在我们所能阅读的大部分著作里,我们很难会看到人们不光彩的一面。一切似乎都很高尚,并且显得华光万丈。就像有些人喜欢把正史和野史区分开一样,觉得正史更为真实可靠。可是,我更喜欢看一些野史之类的野东西。不过,虽然觉得野史更为真实,但是野史也不太可信,所以读历史只能当作是故事来读。
既然人类染上了虚伪的毛病,那么我们更应该去相信原始的欲望之类的东西。在我的观念里,只有最原始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这种原始的东西是难以掩盖的,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须。这就好像喝水一样,因为我们要依靠水活着,这是铁定的事实,所以人们不会不去承认自己需要水。而有些东西,并不是必须的,或者看上去不是必须的,所以人们习惯于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文化这种东西,是依靠传承的。而关于某些东西的灌输,往往会让人生不如死。人言可畏,这句话的力量可不是说说而已。当人们都接受上帝的时候,你硬说人是猴子的话,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就像一个失身的女人,她只能以死来洗净自己的灵魂。可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灵魂到底是否存在,而有些人却对灵魂信以为真。
我们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轻易去相信一些未被证实的东西。轻信造就了大多数人的悲哀,而这大多数中的大多数往往达到了迷信的地步。你不仅仅是相信,而且达到了痴迷的地步,这就算是迷信了。
主流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很大,我们现在穿得衣冠楚楚,而最初人们是不穿衣服的。不穿衣服在现代社会是很可怕的罪过,这可不是晚上戴墨镜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想尝试不穿衣服造成的后果,你大可脱光了到街上去溜达一圈,你会发现只要你脱光了,有没有戴墨镜都显得微不足道。
活得久了,你就会发现,文明是很有趣的。其实,文明就是存在,存在只能依靠传承。简单来说,如果没有文字,就很难有文明,因为文字是传承的媒介。现在,我们抱着一本书,或者抱着手机,就能从过去找到一些文明的蛛丝马迹。如果没有文字,我们恐怕就不认识关羽,这就是所谓的存在感。人们需要存在感,否则“一死了之”是很可怕的事情。人们希望被人记住,希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在无意之间遇见一个人,下次见面的时候,你还记得他的姓名,年龄,从事的职业。那么这个人也会对你印象深刻,因为你对他印象深刻。这种存在感,希望被人注意的心态,在朋友圈里可见一斑。如果吃个饭发到朋友圈值得原谅的话,那要求点赞就显得没那么令人愉快了,即便只是举手之劳,人们似乎也不太情愿。
在追根溯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会对人类的文明有所了解。人类引发的一切文明,都源于最原始的那些欲望。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这些东西终究还是存在的。只要存在,不管承认不承认,都可以作为研究文明的依据。欲望是起点,从这个起点散发出璀璨的文明。
在谈论文明的时候,人们总是引以为豪,习惯于用“璀璨”这些词汇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