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国家大运河文化带的大背景下,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联合CBC建筑中心共同发起“运河上的京津冀——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运用大师工作营、国际竞赛等创新形式,邀请到全球顶尖设计大师团队,共同勾勒运河沿岸整体发展蓝图,激活其潜在的空间价值,重塑杨柳青的城市风貌,重现杨柳青的文化活力和城市魅力,助力杨柳青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全球文化中心新标杆。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晓江作为杨柳青国家文化公园大师工作营顾问专家,在发布会发言及采访中强调了文化之于城市,文化之于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李晓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杨柳青大师工作营顾问专家
发言 | Speech
—
(节选自李晓江先生发言,略有删节,共1656字)
天津的文化是很有特色的,但是文化到底应该怎么做,可能是我们规划过程中最大的难题。规划中的交通、环境、生态、创新、布局优化等方面,在诸如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区的建设,甚至是北京通州新区的建设都有很多推进。但是怎么做好“文化”这篇文章,我觉得确实是最难的一道题。在天津做文化这篇文章,我觉得非常非常有价值。
我们都讲,一个地区也好,一个城市也好,它的短期发展主要靠政策,中期发展主要看社会发展大趋势,长远的发展则拼的是文化。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城市和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领先了,有些城市和地区慢慢地落后,我相信这背后的原因一定是文化。所以我们将在文化的文章中探索一条京津冀的文化新路,这一点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尝试或者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贡献。这是我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五年多来自己思考的问题。黄晶涛教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话题,给了我们可能做好京津冀文化文章的一次机会。而且我觉得这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
天津杨柳青 © CBC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人变了。人们的改变最根本的是从一个温饱都没有解决的社会发展成一个中高收入的社会。在社会收入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社会的需求和老百姓的消费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消费从温饱到品质到奢侈品的产品消费,从产品到服务再到体验消费的发展过程。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对建筑空间、城市空间的体验从规划师、建筑师的自娱自乐,已经变成了今天大众对城市和建筑空间文化的审美体验和消费。比如上海的城市空间艺术季,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大众文化事件。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已经从专业人员的相互交流变成了深圳最重要的大众文化事件。北京、广州的国际设计周,也带给我们大量的关于城市和建筑空间艺术的展览内容,甚至把城市的社区更新、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作为设计周的重要的展陈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参与和关注。
我认为随着中产阶级的增长,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文化修养的提高,空间消费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的消费产品。这刚好契合了大家所说的文化保护、文化自信。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关注建筑空间、城市空间,像黄晶涛教授讲的通过设计和空间营造的手法来实现杨柳青的空间价值,替代以往的土地价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转型的结果。我觉得如何把抽象的、高大上的文化保护和老百姓的日常需求衔接起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这样才能使建设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这件事情有生命力。
杨柳青元宝岛文昌阁 © CBC
在社会文化需求和体验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时候,我们的文化空间并没有增长,每年的黄金周都有人满为患的情况。从规划的角度讲,我们不仅要关注乡村和城市,我们更要关注人们的日常需求,比如人们对旅游、休闲、度假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做好空间消费的产品的文章来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今天做的事情契合我们的社会进步,契合公众对审美和空间体验的需求,契合中国走向中产阶级多元生活方式和多元价值观的需求。
我非常欣赏杨柳青的策划和规划,创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地方韵味的,建构未来的、功能的、有生命力的,能够产生价值的一种空间。我们希望能够很快地看到它的效果,真正做到一个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空间。我们这次工作营不仅有景观师团队、建筑师团队,还有运营团队。我特别关注混合团队的合作,更加综合地探索文化的活动、文化的内涵。
杨柳青刻板年画 © UED
杨柳青是一个有浓郁文化产业的地方,不仅有千年古镇、千年运河,还有年画文化、赶大营文化,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认识,不断地去挖掘,我最担心的是做“假古董”,因为这些“假古董”的事情我们已经做的太多了,最后发现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我希望在新的时代,可以满足一些新的需求。在国家新的理念下面,我们在杨柳青能真正创造一个有现代文化和文化遗产价值的国家文化公园。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照搬,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应该是“传统文明的重新演绎”。融入今天的生活,今天的文化,服务于当下,打造“新篇历史剧”。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杨柳青能够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丰满的文化作品,具有现实的意义,经济价值的杨柳青。
访谈 | Interview
—
CBC:在京津冀协同一体化的背景下,运用大师工作营的方式打造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会产生怎样的区域效应?
李晓江:“文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条主线,但我认为大家现在对这条主线的关注和努力都还不够。尽管京津冀协同发展会有轻重缓急之分,但我认为“文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核,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缘由之一。“文化”也是一个地区最核心的资源和资本,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但对于这么大一个区域,它的文化又是多元的。与北京千年历史的首都文化不同,天津是百年历史的工商文化和千年历史的运河文化。但是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天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千年历史的杨柳青,我觉得这就是杨柳青运河文化的独特性。
天津杨柳青 © CBC
新时代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大决策部署,杨柳青国家文化公园大师工作营及邀请赛的举办,我觉得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大师工作营及邀请赛通过国际化的、跨行业的、跨专业的交融,造就一个既基于我们历史文化沉淀,又面向未来的国家文化公园。
我们把杨柳青放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这个背景里来看,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历史上是,今天仍然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大师工作营的方式,使千年古镇杨柳青在文化公园建设的大事件背景下更上一层楼,真正成为运河上一个文化节点,成为京津冀的文化节点,成为天津的文化名片。
天津杨柳青 © CBC
CBC:在房地产特别盛行的时期,杨柳青元宝岛却被“留白”,您踏上元宝岛时也非常感动,可以请您谈谈您的看法吗?
李晓江:我们国家在过去的二三十年经历过若干次房地产热潮,许多城市很快地把有区位优势的土地以最高的价格出让,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现象非常多。但是我真的没想到在杨柳青镇,隔河相望的这么一块地,而且是一块完整的河中岛,居然完整地被保留了下来。据介绍,历届政府曾计划开发这片土地,包括建文化设施,旅游开发,发展房地产等,但是每次当意见无法达成一致形成最好方案的时候,他们都把这件事情放下了,我觉得这点很了不起。元宝岛这块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土地被保留下来,让我们今天来研究和认识它的文化价值是非常难得的。
在经济发展中保持冷静,非常仔细与认真地去经营,去爱护好我们的空间资源、土地资源、文化资源,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远见的事情,这种远见给今天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空间平台。今天我们有这么一块宝地,我觉得真真正正是一个做大文章,做好文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