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如山》: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在平淡生活中培养有深度的孩子

文|路妈

物质生活的便利是一把双刃剑,有些人乘风破浪,更快速地实现目标、成就自我,有些人却为此止步不前,尽情享受。

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这把双刃剑是加快还是干扰孩子的成长,就看父母怎么操作了。要知道,孩子的生活观念和方式,无不透漏着家长的为人作风。

然而,孩子的这些观念和作风是否积极、乐观,并不取决于家境是贫穷还是富裕。父母的影响是关键,所以,真正起作用的是父母是否具有深度的见解。

余秋雨在《长辈如山》里提到,自己的母亲是大家闺秀,家境富裕,然而外公却愿意将女儿嫁到多灾多难的余家,也就是余秋雨的父亲余学文。外公欣赏父亲的忠厚。父亲暂时不能在上海安家,父亲便同意女儿嫁过去后离开上海,到乡下跟婆婆住,还干脆的说婚礼也可以在乡下办。外公坚信母亲能吃得起这份苦。

事实也果真如此,婚后的生活平淡无奇。余秋雨出生时,母亲和祖母一起起名字;母亲去探望外公;母亲耐心地涂描祖父墓碑上的碑文……平平淡淡的度过每一天。

父亲知恩图报,深知自己的婚姻连累了外公,跟外公道歉,外公爽朗的说是自己的决定。后来,父亲又主动请缨,帮忙照顾去世的妹妹的孩子,即便后来余秋雨又有了三个弟弟,家境拮据,但是长辈们都把表妹放在特殊重要位置。

余家上下相亲相爱,遇事共同面对,争先恐后地承担,给余秋雨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言传身教,用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孝道和担当,余秋雨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形成了自己对人生、对长辈深度的认知

在余秋雨看来,父亲的一生正如他口中的牙齿,洁白又干净。母亲识大体、吃苦耐劳。然而,这一切平淡却在父亲去世后,掀起了一丝涟漪。

《长辈如山》通篇文字,看似平淡,犹如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没有一丝涟漪,但是一颗鹅卵石足以打破湖面的静谧。然而打破内心的平静、生活的平淡连一颗石头都不需要。

曾经在上高中的时候,一次晚自习,老师给我一个纸条,说是我姑姑给我的,姑姑是隔壁初中的老师,因为是二爷家的姑姑,平常很少联系。我打开纸条,瞬间流下眼泪。我爸爸因为在工地干活的时候从架子上跌落下来,在医院已经住院半个月了。因为担心影响我的学业,所以家里人都没有告诉我。因为不知道爸爸具体的伤势如何,我顿时感觉天塌了,整个人都在胡思乱想。

余秋雨先生的《长辈如山》这篇文章跟余华先生的《活着》这篇文章文字有点像,整篇文章的文字看起来跟作者没有关系一样,这么多的人物,这么多的事件,本可以用更加轰轰烈烈的文字来体现,会让读者看得心情更加跌宕起伏。初看活着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心里会很难受。富贵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因他而离去。让我多次想拿起那本书再看一遍,却又放下。心里害怕经历生死。

余秋雨先生的《长辈如山》是另一种风格,不论是对祖父母、外祖父母还是父亲的回忆都是平平淡淡的生活,让人在一丝伤感的氛围中感觉一件件生活的琐事和一次次的家庭谈话带来的回忆美好。也许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父母言传身教的力量。

长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下一辈人的思想,好的家庭氛围正是这些积极的行为和处事观念。长辈如山,巍峨迢递,又近如咫尺,为我们遮风挡雨;长辈如水,绵柔细长,又天涯比邻,为我们滋润心田。这些“如山”、“如水”的长辈,一言一行都在指导着孩子的深度。

孩子一路成长,父母一路修行。

关注【一路有娃】,同行山重水复育儿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