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论语之重新解释

null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叹惜君子无用武之地。子贱,姓宓(音密)名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认为,子贱尊君、守礼、孝悌,举能、招贤、退不肖,遵守天命,能以仁德服人,以礼乐治世,可以称为君子。子贱做单父(今山东菏泽)宰时,曾向孔子报告:“这里有五个才能比我强的人,指导我如何治理单父。”孔子认为,应该让他治理更大的范围。

皇疏:亦评子贱也。“君子哉若人”,此通所评之事也。若人,如此人也。言子贱有君子之德,故言君子哉若此人也。“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因美子贱,又美鲁也。焉,安也。斯,此也。言若鲁无君子,子贱安得取此君子之行则学之乎!言由鲁多君子,故子贱学而得之。李泽厚先生也按照这一意思进行解释,译为:君子呀,这个人!如果说鲁国没有君子,他怎么会得到这种品德呢?笔者认为,这样翻译不妥。因为,如果鲁国君子很多,社会风气很好,国力应该强盛。但是,为什么鲁国逐渐衰退最后被战国七雄吞并了呢?君子很多,风气很好,国力却不强,这样的君子、这样的社会风气还值得学习、值得效仿吗?显然,这样的君子与社会风气不符合社会的需要,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与孔子的意思是矛盾的。按照孔子的意思,君子多,风气好,国家大治,应该国力强。君子少,则相反。所以,孔子在这里的意思应该是说鲁国没有君子或者君子很少。君子,结合上下文来看,是指道德高尚的人。者,指原因。前斯,指鲁国。后斯,指子贱这样的君子。取,选取。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孔子本人虽然极力推崇君子,但他本人选女婿却不选君子。君子道德高尚,但未必有才能,未必能获取财富,未必能养家糊口,把女儿嫁给君子,道德上能受益,好听又好看,但不一定幸福。孔子选女婿,首要的是道德品质肯定要不错,但道德水平不必达到君子的水平。在道德品质不错的基础上,他更侧重于选择有才能的人,尤其是谋生的能力、避祸自保的能力等,而不选择道德水平更高的人。因为,居家过日子,第一需要是吃饭、穿衣、住房和交通工具等经济基础,仅仅道德高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当然,并非不需要道德品质,而是不需要君子那样高的道德品质。

【笔者译】孔子评论子贱说:“像子贱这样的人,就是道德高尚的人!由于鲁国没有道德高尚的人(当政),鲁国怎么能选择重用子贱这样的人呢?鲁国的当政者在提到道德的时候,总是哀叹道德水平下滑、世风日下,总是劝人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弘扬正气,但是,在用人的时候,却不重用道德高尚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得不到重用,说明这样的道德没有得到当政者的认可。无论说得多么好听,人们一看实际行动就明白,当政者提倡什么,当政者真正提倡什么,人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说。”

附:【李泽厚译】孔子评论子贱说,“君子呀,这个人!如果说鲁国没有君子,他怎么会得到这种品德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