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脱里的心动,靠谱吗?

frozen-bubble-1943224_640.jpg

pixabay.com

“我在玩密室逃脱的时候遇见一个男生,他简直就是我的理想型!”

“我和他在一起了,但是,他和我想象中的好像不一样。”

“我们分手了。”

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一个月前的某个凌晨两点,而主人公正是我的朋友小念。

01

当我与小念再见面的时候,她已经有了新的开始,也能与我津津乐道自己在这段恋情中的冲动与不成熟。

我曾问她是如何看待当初的自己,她回答:是自己陷入了吊桥理论的圈套。

吊桥理论是指当一个人在过危险吊桥的时候,由于紧张,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一些外界因素对其产生影响,那么这个人很可能会错把由这种危险情境下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从而认为自己喜欢他,滋生出爱情的情愫。

正如小念的经历,当她玩密室逃脱受到惊吓时,一位异性前来保护她、安抚她,那时她感觉自己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从而难以冷静地分析事件发生的真实原因。

人们往往为了解释自身的遭遇,而对一些事物进行自以为的推测,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总结。

02

考试成绩出来后不理想:“这次又没发挥好,每次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都走来走去,害得我紧张。”

中午午休时,室友突然打开灯大声说话,和室友反应情况后,他表示:“那我下次尽量不在中午回来了。”

打篮球的运动员都很高大,当遇见一个身高条件优越的同学在别扭地练习投篮时:“你长这么高居然不会打篮球?”

在没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通过自己的感官、大脑,对事物产生错误认识,忽视外界其他影响因素,从而导致:“错误归因”。

比如A事件发生了,紧接着B事件也发生了,就认为A是B发生的原因。然而两件事也许只是巧合,或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看待事物时,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站在道德的层面点评他人,但对于自己往往是客观的角度。

对待他人过于严苛,而当自己犯下同样的错误时,却能找到各种合理的理由。

03

人类在不断总结中进步,往往经历一些事情后,我们都会总结并剖析成功或失败背后的原因。

但你的果不一定是你归的因造成的。在为自己的遭遇寻找原因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自省。

当匆忙的生活节奏带给我们很多麻烦时,仔细想想,我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我们很难去做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情。

如果只站在自己的井底去仰望头顶的那一片天空,而忽视井外的风景,就会被“我觉得”“据我了解”这些单方面词汇禁锢思想。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问题的视野和人生态度。当我们通过自己的经历去解释生活中的很多为什么时,我们不能只选择我们想看的。也许不是所以的观点和态度我们都十分认同,但是我们都应该给予尊重。

其实 ,考试失利与监考老师没有必然的联系;其他人午休时,回到寝室后可以尽量放轻动作;那个身高条件优越的男生是真的不会打篮球......

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本质,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治愈烦恼的不是时间,而是明白。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媒说话、共青团中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