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国该咋念?政协委员建议更正为cháguó,民政部门回应

“苴国”该怎么念?

早前,四川省广元市一名政协委员提出,更正苴国读音为“cháguó”,凸显广元茶叶历史文化内涵。11月18日,广元市民政局公开了相关答复函,民政局表示,经研究决定,暂不宜更正苴国“jūguó”读音为“cháguó”,待疫情结束,我们再适时召开有关方面的专家会予以论证。

广元市民政局介绍,1995年5月8日,广元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上报《关于市城区部分街道命名更名的请示》,并附示意图表明位置。其中,因广元为春秋战国苴侯邑,拟将刚建成的东坝利州东路之南与利州东路平行的城市第二大道命名“苴国路”。市人民政府1995年5月17日召开论证会,邀请市委宣传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领导和市区两级民政、文化、建设等部门同志及有关人士讨论这一命名、更名方案。1996年3月27日,市人民政府综合各方面意见后下发《关于市城区部分街道居民地命名更名的批复》,其中命名包括苴国路。之后,又以“苴国”为专名命名了苴国广场、苴国市场。市人民政府同时广泛张贴了命名更名公告。

广元市民政局称,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第三条“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和第五条:“地名的更名应遵循下列规定: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以及其它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必须更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确定一个统一的名称和用字。不明显属于上述范围的、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规定,经研究决定,暂不宜更正苴国读音为“cháguó”。

苴族、苴国是指上古至战国漫长历史中以广元为中心、生活在今广元和汉中等地的苴民族及其发展成的苴侯国。2016年,《广元日报》曾刊文介绍了“苴国”的来龙去脉及读音。

消息称,有市民因看电视历史剧《芈月传》将“苴(jū)国”读作“chá国”而怀疑广元的“苴(jū)国路”、“苴(jū)国广场”、“苴(jū)国市场”的“苴”字注音搞错了,据说还有市民投书市委、市政府对此表示关注。

“苴”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唯有“jū”一种注音,两种诠释:①补,组词为“苴补”;②苴麻,大麻的雌株。而在《汉语大词典》上,“苴”字有“jū”、“zhǎ”、“chá”、“zū”、“bāo”、“xié”6种注音,注音不同其义亦不同。其中,“苴chá”有一种诠释:浮草;枯草。

苴国之“苴”应怎样读?文章称,将苴族之“苴”读为jū的是权威的巴蜀史专著、教材等。其中,《华阳国志·校注》明确的为此字作注且加同音字:“〔苴(jū居)〕巴人的一支”。《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注:“‘苴’字,有多种音……一般读同‘疽’,音jū。”四川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四川历史》课本给“苴”加括号注音“jū”。旧县志也将其读为“jū”。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下请教原省地方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分卷》主编蒲孝荣教授苴国与葭萌音义,蒲教授亦回答“苴”读“jū”。

文章称,《芈月传》将“苴(jū)国”读作“chá国”应是名副其实的戏言。再说,如将“苴(jū)国”读作“chá国”,“苴”就得解释为“浮草、枯草”,符合当地历史地理实际吗?故苴国路、苴国广场、苴国市场的注音仍应遵从巴蜀史学界、教育界结论读为“jū”,切不可轻信戏言,以免成为笑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