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黑科技全新定义养老康复,听90后创客徐培麒说……

在棋局对弈中重拾肢体活力

在虚拟垂钓间完成康复疗程

上海智康机器人研创的

"背包康复师"

正以游戏化智慧

打造触手可及的康复福祉

5月10日,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将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智康机器人的90后创始人徐培麒将出席主论坛,与各界青年才俊共话上海这片创新沃土上的创业传奇。

让康复训练变游戏通关

不用舟车劳顿往返医院进行枯燥的康复训练,在家门口就能通过做游戏训练上肢,自从浦东新区周浦老吾老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引入"背包康复师",一些需要康复训练的老年人就成了中心的“全勤生”。

蔡阿婆:

“我退休后突然手就不能动了,字也写不了。我看到这个仪器很开心,想把手臂力量恢复起来,所以我坚决要到这里来。我有时候一天训练两次,特别是横向的训练对我很有用,感觉还是有进步的。”

闵阿婆:

“我是为了增加手臂力量,腿脚不好也不可能一直去医院。这个挺容易上手的,钓鱼什么的都挺好玩,我还钓到过好几条。我现在每天上午坚持来训练,手臂也有力了,在家切菜也很快了。”

中心护理主管 乔翠华:

“用中心的背包康复师训练的老人,基本都是没有太多精力和信心到医院做康复的。现在每天来日托的时候顺便训练,有的人已经有一定的效果了。

我们作为养老从业人员,肯定也期待有更多这样小巧、便捷、成本更低的高科技助老产品研发出来,走进我们的社区、走进更多老年人的家庭,缓解家庭照护和就医压力。”

与此同时,在普陀区创新里大厦的智康机器人实验室,徐培麒正和同事们沟通、调试着新一代产品。面对人工智能的热潮,这支团队坚守着“创业不在追风口,而在守价值"的初心。

“我们希望通过智能技术实现康复的可及性,以更低成本让人们获得智能康复资源,让智康机器人成为需求者家庭的第一选择。

我们产品去年底拿到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已经陆续应用到一些医院、养老日托中心。我们也正在申请残联的康复辅具目录、民政的康辅租赁目录。目前适老化改造的市级补贴已经申请成功了,更多人可以享受到这些政策带来的福利。

今年6月份的上海国际养老博览会上,我们也会发布第二代更加轻便小巧的居家康复上肢智能产品,其他在研的产品也都在路上。”

从挂号求见到行业破壁

从曼彻斯特大学高级控制与系统工程硕士,到上海交通大学MBA,徐培麒的履历曾与工业机器人紧密相连。但是多年前,家中长辈中风后,因为没有持续可及的康复资源导致偏瘫失能的经历,让徐培麒毅然转向医疗康复的新赛道。

“比起提高工业效率来说,让每个人的老年生活更有质量是一件更有社会意义的事情。”

他集结起一群志同道合的技术人才,跨界叩响华山医院、交大医学院等康复医学专家的大门,从零起步,实现了临床验证、医疗器械注册的全链突破。

“之前我不认识一位康复医生,对医疗器械注册体系也一无所知。在研究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上,找到了交大医学院的团队、华山医院的专家等,为我们提供临床的指导,把康复理论的知识体系灌输到了我们的产品里。

因为不认识康复专家,我还去医院挂号,去专家的科室加微信,等专家不出门诊的时候再登门拜访,介绍我们开展的工作。后来专家也非常热心,帮我们推荐了其他医生为我们提供临床指导。”

生态雨林催生创业新秀

康复机器人研发需要临床、政策、产业链等多重淬炼,徐培麒深感上海尤其是公司所在普陀区为团队成长提供了丰沃土壤。

“我们做这个项目上海必然是最合适的地方,上海的机器人研发团队非常强、非常多,临床资源也非常丰富,还有非常好的投融资环境,同时也是银发经济受众最广的城市。从这几方面去看,这个项目如果能成,一定是在上海。

公司成长过程中,普陀区帮的忙就太多了。公司就是孵化于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获得了平台的支持,合资成立了智康机器人。之后通过孵化器引荐,科委注意到了我们团队研发的产品,推荐鼓励我们申报武宁创新共同体的项目,最终入驻到了现在所在的创新里大厦,获得了资金、场地等政策支持。”

在多维度的赋能下,徐培麒团队逐渐走向更大舞台:从科创集市的高曝光,到成功申报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从斩获中国创意创业大赛新秀奖,到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气之星。

当下,借助上海市、普陀区积极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东风,智康机器人正将创新涟漪扩散至长三角。

“整个沿沪宁产业带的就是我们的产业协同带,我们能够很好地把上游的零部件、研发资源充分结合和利用起来。我们积极响应普陀区重点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号召,并借助政策的东风,现在已经跟江苏平安有限公司,包括南通的养老产业园达成了战略合作,研发方面也在跟南京医科大学的教授进行一些合作。”

对于即将召开的论坛,徐培麒格外关注上海对青年创客提供的多元化、多层次、高效率的融资服务。对于前路漫漫的创业之路,他希望和团队一起稳扎稳打走向最终点。

“对我来说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能够在这次论坛中找到我们项目的知音。创业的路上肯定不是一帆风顺,需要长期去坚持,就像龟兔赛跑一样,我们宁愿当这个乌龟走得慢一点,也不会像兔子一样跑一跑停两步,这样走不到终点。

我觉得创业首先需要有信仰,不然碰到困难就很容易退缩和躺平。我们希望做居家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创造者和引领者,这对我们来说是坚定的信仰。”

-本文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