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俏虎头如何入鸟巢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来自河北阜平的44名孩子,
唱响《奥林匹克颂歌》。
“虎头虎脑可可爱爱合唱团”的故事
火遍全网,
得到国内外人士的盛赞。
2月4日晚,“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用希腊语在开幕式上歌唱。新华社记者曹灿摄
请将孩子们合唱的图片放大,
您会发现,
“虎头娃”们的服装上充满巧思:
头戴虎头帽,
身着虎头图案,
脚上是虎头鞋,
这些,都是取材于河北的传统元素 。
站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舞台的,
不仅有可爱的孩子们,
还有河北的传统元素及民俗文化。
开幕式上,
冰雪雕刻的“中国门”缓缓开启,
戴着蓝白“虎头帽”的引导员率先出场,
高举着由“中国结”设计串联而成的
雪花引导牌,
一场关于“雪”的入场式就此开启。
值得一提的是,
引导员佩戴的虎头帽一共有7种图案,
都是采用来自河北民间的传统虎头图案,
经过了民俗专家的考证。
2022年是中国农历的“虎年”,
传统中人们习惯在虎年,
给孩子们戴虎头帽来传递祝福。
场边的入场式标兵不断舞蹈,
他们所佩戴的口罩上,
以中英双语印出“欢迎”字样,
在全球疫情背景下为所有参赛人员送去特别的问候。
入场式标兵的服装采用了蔚县剪纸图案,
凸显中国人过年的喜庆吉祥。
入场式后,所有引导员高举雪花引导牌,
通过舞蹈与地面的光影互动,
在五环的见证下,
地面上写着各代表团名称的
小雪花星星点点,聚拢成团,
在舞台中央缓缓升起,
以橄榄枝图案构成的一朵大雪花。
李白诗云: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这一场景,
将历史文化中的河北呈现眼前。
冬奥会开幕式的欢迎仪式演出上,
来自张家口的演员挥舞着霸王鞭,
还有打树花的表演,
把张家口独特又热烈的民间艺术,
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又被冬奥带货了!”
从虎头帽、虎头鞋、剪纸,
到雪花、火炬周边……
网友纷纷求同款,要链接。
河北元素在开幕式一个个高燃瞬间中
上演着属于河北的浪漫,
每一处都是细节,
每一处都有故事,
收获了一大批国内外粉丝。
河北传统的民俗文化,
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
开幕式中的剪纸元素如惊鸿一瞥,
这一传统民俗技艺以全新方式在惊艳世人。
源于明代的蔚县剪纸是我国唯一一种
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
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实际上,蔚县剪纸不是“剪”而是“刻”,
刀工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粗犷、质朴的特性,
又有南方剪纸细腻、秀丽的风格。
剪纸艺人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
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
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
蔚县剪纸能够刻画的内容包罗万象,
内容涉及花鸟鱼虫、神话传说、戏剧脸谱、重大节庆等
八大类6000多个品种。
蔚县剪纸是民间社会的产物,
更是百姓生活的写照。
2006年,蔚县剪纸入编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冬奥会的筹办和冰雪运动的普及,
以冬奥为题材的冰雪剪纸作品
成为文化市场的新宠。
越来越多的蔚县剪纸艺人
传承技艺的同时,
开始不断对内容进行创新,
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利伟
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而他也是冬奥会开幕式上
“虎头娃”形象的拥有版权者。
在周利伟看来,蔚县剪纸代表的是
冬奥举办地张家口的元素和文化,
而今年冬奥会又逢虎年,
以“剪纸+老虎”的形象
展现的是吉祥如意,更是文化情怀。
周利伟的虎头帽剪纸作品
是经过其祖辈、父辈多代人的创作沉淀,
这次使用的剪纸形象创作于2017年。
在报送前,周利伟又对“虎头娃”剪纸
样式、点彩等做了微调,
“大家肉眼不一定看到,但我必须追求完美。”
虎头娃作为刺绣出现在衣服前,
设计师对剪纸中的形象进行了调整,
“我最高兴的是‘虎头娃’
被保留了下来,这是最精华的。
调整和变化更符合
开幕式的整体氛围和环境,我很满意。”
周利伟出生于蔚县南张庄的
一个剪纸世家,
父辈兄妹7人都是剪纸大师。
2013年夏,周利伟大学毕业
开始投身自己从小耳濡目染的
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次让周利伟火“出圈”的
是他助力申冬奥的
剪纸作品《大美冬奥》。
作品采用阴刻、阳刻技法,
将天坛祈年殿、张家口大境门、
冰雪运动员、祥云等
大量相关元素融入其中,
这幅作品不仅为周利伟带来了多个奖项,
还在申冬奥成功之际,
被当作“国礼”送给了国际奥委会。
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
“北京8分钟”短片中有一幅
巨大的剪纸作品画面。
这幅令人惊艳的剪纸作品《相约长城》,
同样出自周利伟之手。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他的作品再一次
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
展现中国厚重而有独特韵味的文化魅力。
“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
蔚县剪纸里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
我希望能用蔚县剪纸
讲好冬奥故事、中国故事,
让更多人了解冬奥、了解中国。”周利伟说
2015年7月31日,
作为中国剪纸界唯一代表,
张家口市蔚县人高佃亮
带着9幅剪纸作品,
应邀参加了
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申冬奥之旅,
见证了京张申办冬奥
成功的历史时刻。
当天晚上,当巴赫先生宣布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城市为北京时,
正在现场的高佃亮挥舞着手中的剪纸作品,
激动得热泪盈眶。
回国后,高佃亮花了三个月
完成了邮票版的剪纸作品《世纪之约》。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
与中国蔚县剪纸艺术交相辉映,
闪烁着奥林匹克文明与中华文明
交流交往交融迸射的光亮,
令人爱不释手。
就像一位观众说的那样:
“它们不是印刷品、不是画作,
而是独一无二的民间剪纸艺术品,
这些令人惊艳的小小邮票,
是中华民族了不起的外交家。”
正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总导演张艺谋所说,
“这就是新时代,我们得向世界
讲出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不只是讲述文化传统与文明成果,
更要讲述自己的故事。
冬奥会上的诸多“河北元素”,
无一不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
昨天、今天和明天。
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相融合,
是河北民间文化与习俗的传承,
更是创新与发展。
冬奥会让河北向世界展示了
熠熠生辉的文化软实力,
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独特的艺术特色
与美学价值的传统技艺“古为今用”,
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卉、弓幸民综合报道,图片及视频源自新华社、视觉中国、北京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