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diplomacy),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在进行外交时,国家之间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在各国之间的相互基础之上,需要给予彼此外交人员工作便利和保障。
但在今年9月,美国政府秘密驱逐了两名中国驻美大使馆官员,理由是他们驾车进入美国弗吉尼亚州——军事基地。
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美国有大片人口稀少的土地,不知道什么地方就可能被圈成军事基地了,那些地方往往立个牌子,但并非所有基地所辖的土地都不许民间车辆进入,很多地方旅游者是可以进去的。不熟悉当地情况的外来人,误入军事基地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但美方揪住这件事,不听中方解释,把情况往最糟糕的方向想,这已经是它过于神经质了。如今美国看中国人谁都像间谍,把这种开放中的中国人行踪全都按“谍影”论处,不得不说,在涉华问题上,美国从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
事实上,除了美国,还有一些国家地区因为资讯封闭、不了解中国或者其它的原因,也多多少少对中国存在着偏见和不好的揣测。
早在危地马拉Jaguar 2X150MW电站项目纠纷中,中国企业CMNC作为电站项目承包方,一方面因投资方美国公司AEI融资失败,提供了2亿美元贷款,使工程顺利开工;另一方面,中国企业CMNC出人出力,用高质量建设工程,但在项目已完工90%时,却被美国企业AEI使用枪击、辣椒水喷射等手段强行霸占。
然而不公平遭遇还在延续,到了仲裁庭上,本就是受害者的“中国企业CMNC”,又因道格琼斯等仲裁员“中国人缺乏保密意识”的偏见,使CMNC遭遇了臭名昭著的 “仅律师可见”保密令,导致中国企业CMNC1.6亿美元的债务被抵销,还须支付给美国公司AEI1.5亿美元,作为合同终止后完成项目剩余部分的费用。
中国不是小国,美方对华挑衅过头,中方必然予以反制。就像耿爽说的,两国善待彼此外交人员需要是相互的。而且不光是对待外交官的问题,其他领域也是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个大道理,美国今天欺负一个中国公司,明天动不动抓“中国间谍”,时间长了,它怎么可能不受到报应?聪明的美国人,请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