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摄友出门拍照总是会觉得无从下手,一个是可能景区人比较多,再一个就是当天气一般,景色也一般的时候,拍摄兴致就会大减,觉得拍不出什么好照片。但风光片不一定非要拍摄大场景的画面,其实很多小景风光同样非常有魅力。
那么什么是小景风光,怎么能拍出不错的小景风光照片呢?好机友摄影今天就和各位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
目录
一.了解小景风光
二.小景风光的优势
三.小景风光的拍摄器材
四.小景风光的表现方法
一.认识小景风光
给小景风光下一个严谨的定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尽管见到一张具体照片时,很多摄影爱好者也许能凭直觉感性地区分是否属于小景范畴,但小景本身所包括的题材五花八门很难一语概括。
笔者觉得与其给小景风光下定义,不如先总结下它的对立面——大景风光
1、大景风光
大景风光,也就是广大摄友俗称的“大片”,往往具备几个重要的特性:
➤纵深:典型的大景画面通常具有明显的前景、中景、远景。
➤宽广:大多数大景风光由广角镜头完成。超越肉眼的透视广度、边缘畸变造成的视觉冲击是让人一见钟情的绝招。
➤多元素: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大景风光画面中元素的多样性——绚烂的天空、盛开的野花、形态美妙的水流等等自然元素的相互组合、相互呼应都是大景风光常见的形式。
以下照片即为传统意义上的大景风光,由16mm的超广镜头拍摄,辅以流行的景深合成技术来达到整个纵深的清晰锐利,以体现一种视觉冲击。
2、小景风光
与大景风光形成鲜明对比,小景风光具备迥然不同的特性:
➤相对较窄的视角:与大景风光的第一眼震撼不同,小景风光的视角往往集中于一个局部。而这个局部的构思选取则充分展现了摄影师对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
➤注重于自然景观局部细节的规律:小景风光由于视角的特点往往包含元素的种类并不丰富。然而正因如此,一张好的小景作品会对仅有的元素在画面上呈现的形状造型、分布排列有着更为严格、挑剔的要求。
➤烘托氛围、意境:很多小景风光旨在表现一种整体氛围、意境,而不在于突出画面中具体哪个景物,也并不一定需要画面中有明显的视觉中心点。
也正因小景风光的这三个特性,当我们在拍摄风光照时,可以将视线收回来,从小处着手,避开人群与平淡的大场景风光,拍出独具一格的作品。
二.小景风光的优势
1、小景风光更容易构图
大景风光包含的景物多,所以在构图时,要把它们按照一定规律安排在画面中的难度就比较大。而由于小景风光中的画面元素较少,构图也就更简单。
不过在拍摄小景风光时,一定要培养出用肉眼模拟小景风光效果的习惯。也就是说看到一个景色,可以想象出用长焦镜拍摄的效果。练好这项技能对于提高小景风光出片率非常重要。
如果还不能很好的想像出小景的画面效果,可以打开相机的实时取景模式,一边观察,一边取景。
2、小景风光更有陌生感
小景风光片之所以会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大场景的局部进行拍摄,可以拍出很多平常看不到的景象,因此很容易让风景具有陌生感。
毕竟我们观赏风景都是用的肉眼,不会有人一路拿着望远镜,或者专门往细小的局部去观看风景。
所以优秀的小景风光拍出来后,总会有“这是在这儿拍的吗?”类似这种疑问。只要你能够发现具有美感的局部景色,小景风光也是可以出大片的。
3、小景风光更容易出片
同样一个场景,大景风光能拍出两张照片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拍摄小景风光,可以对多个局部进行取景拍摄。即便是一个场景,也可以拍出多张景色截然不同的画面。
4、受环境影响很小
由于小景风光是在大的场景中寻找有特色、有美感的小景进行拍摄,所以即便环境中有很多游人,或者天气不是很给力,对小景的拍摄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毕竟较小的取景视野可以将绝大部分的干扰排除在画面之外,而只保留你所发现的局部的美丽。
5、 更容易体现摄影师的主观原创性
不可否认大景风光同样可以非常创新,然而创新的程度受环境(特别是地形)的限制要大得多。
很多所谓大片,尤其是那些热门景点的大片,或多或少是在不断重复别人的作品,变化的往往只是天气条件而不是摄影师自身的想法。这种大同小异的重复使得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
相反,在同一场景、同一天气条件下,小景风光的拍摄潜力、选择是无限的。这种丰富的选择提供了摄影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平台,来创造出带有个性、真正属于自己的摄影作品。
6、 小景风光难以复制
也许你已经通过之前的实例分析发现,很多小景风光作品得益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光线条件。这些条件往往转瞬即逝,也通常难以预测。
另一方面,小景风光的拍摄角度、取景构图甚至拍摄地点经常是在现场临时发掘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也许第二天到了同一场景都未必能重新找回一模一样的构图。
因此绝大部分优秀的小景风光作品极难被复制重现。物以稀为贵,这也奠定了一幅好的小景风光作品的价值。
三.小景风光的拍摄器材
1、对相机的要求
由于小景风光主要以画面的形式美以及独创性取胜,所以对于相机的要求很低。其实哪怕只用手机,同样可以拍出优秀的小景风光作品。
尼康D7500即可胜任小景风光拍摄
2、对镜头的要求
上文也提到了,小景风光通常需要对画面局部进行取景、拍摄。所以为了尽量排除不需要的景物,建议使用中长焦镜头进行拍摄。70-200或者18-135这类具有长焦段的镜头最为合适。
中长焦镜头更适合小景风光拍摄
四. 小景风光的表现方法
1、化繁为简
大自然是纷繁错综的。越大的场景、越广的视角通常意味着更多杂乱元素的入境,而对整体画面表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拍摄大景时经常会在前期绞尽脑汁寻找能避开更多杂乱元素的角度,或者后期耗费大量时间埋头擦除、修复、克隆掉干扰视线的元素。
然而并不是任何条件在前后期努力下都能使最终的照片达到理想的效果。遇到这类情况时,不妨退一步思考一下是否可以通过变换焦距、拉近画面、仔细观察选取一个巧妙的局部来大刀阔斧地化繁为简。
这里的“简”并不是说画面元素越少越好,而是尽量让画面看起来有规律、有韵律,更干净。拍摄思路主要为以下3点:
➤光线:尽量让画面具有光影变化或者过渡
➤层次:景虽小,但也要有一定的层次感,最好让画面展现出一定的空间感。
➤简洁干净:让画面简洁干净更能体现处小景摄影的特点,并且会让画面更具美感。
其实简洁干净不仅是小景风光的要求,对于摄影来讲,简洁属于基本要素,关于“减法”对于摄影的重要性,各位摄友可阅读:越减越出彩!为什么说摄影是减法艺术?看完就懂了
2、排列规律
有一类小景着眼于通过被摄物体的排列规律来表现大自然所创造的机缘巧合。而这些特征多数可以归结为简单的点、线、面的组合。
在前面的实例思路中提到过层次这个概念,而层次其实也可以归为排列规律的范畴。
层次的本质是远近排列的一些平面,通过它们的轮廓线辅以不同的光影和清晰度来刻画出一种规律,进而折射出距离感。
3、质感
众所周知照片是一种二维媒介。如果说点线面的排列规律还比较容易用二维媒介直观表现,那么质感这个三维概念的平面表现则进一步展现了小景风光的精妙之处。质感的强调通常基于两个重要要素:
➤明暗:在合适方向、强度的光线照射下,景物表面的细小凹陷、凸起、层叠会被阴影和高光自然区分开,而这种明暗对比很自然的在平面媒介上创造出立体感。看过、学过素描的读者一定对这种手法不陌生。
➤色彩:岩石表面由于成分不同而形成的多彩花纹、植物枝叶因为受光不同形成的颜色渐变——色彩的变化也暗示了质感的变化。
➤平面拍摄:镜头与画面垂直,画面中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焦平面,我们将这种拍摄方法称为平面拍摄。
平面拍摄是体现小景质感最常使用的方法。它的好处是重点突出、畸变较小、也不需要很大的景深。
难点则是对被摄物体表面结构比较挑剔,如果表面仅仅只有细微的颗粒或者起伏,那么很难找到一种光线角度能够将质感刻画强烈。
➤非平面拍摄:镜头与被摄表面不垂直则被称为非平面拍摄。非平面拍摄在寻找拍摄位置、角度的时候要密切关注光的方向和柔和程度,来创造最和谐的光影立体效果。
而拍摄的难点则是无论用长焦还是用广角,都很容易造成景深不够,导致画面中大片边角部分脱焦。如果脱焦的边角在不容易注意到的暗部还问题不大,如果是在高光、高饱和区域则干扰视线、成为败笔。
拍摄中要注意经常通过相机LCD放大照片、仔细检查各部分清晰状况。使用较小的光圈配合三脚架的辅助大部分情况下能解决景深问题,但少数极端情况则还需要配合使用多张景深叠加的技术。
关于如何让画面更具质感,好机友摄影撰写过详细的文章进行讲解,感兴趣的摄友可阅读:拍出的照片没质感?因为没有掌握这些技法
4、氛围
从显而易见的“化繁为简”,到容易理解的点线面“排列规律”,到有点模糊的“质感”表现,我们讨论的小景风光范畴正一步步越来越抽象。这种“抽象”的顶点则是本文介绍的最后一个小景风光类别:氛围
氛围也称意境,是一种说不清、摸不着但又能确实感觉得到的东西。它往往来自摄影师置身于特定环境中的一种情绪、感受,通过照片的渲染来传递给观者。
氛围小景灵活多样,云、雾、霜、露、雪等多种天气条件都是表现氛围的绝佳素材。氛围小景在构图上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包含标志性的景观,也可以没有明确的视觉中心素。
只要画面的整体效果能够恰当展现一种明确的氛围,那么作品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