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01

概念

云计算的出现带来 IT 业务模式颠覆式改变,用户无需再去应对复杂的底层 IT 架构、运维以及应用开发。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以最少的管理工作或通过与服务提供者的交互实现快速地供给和释放”。

云计算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按需提供给客户。对用户来说,由于不用进行初始 IT 基础设施投入就可以通过按需付费的方式去享受 IT 服务,数字化门槛和 IT 整体成本都大幅降低,而且还可以根据需求变化进行敏捷开发、扩容。对云服务提供商来说,云计算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应和用户粘性,固定成本会随着用户的增多而不断摊薄,客户的IT 系统和数据在云上不断沉淀带来了良好的用户粘性。

02

发展阶段

1、准备阶段(2007-2010),公有云、私有云。云计算概念开始落地,但商业模式尚在探讨,用户认知仍需教育。

2、发展阶段(2010-2015),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虚拟化和存储技术获得突破,云计算开始进入企业级市场,容器技术在该阶段获得发展,生态建设和商业模式实践用户成功案例日益丰富。

3、成熟阶段(2015-至今),云计算运营模式创新提速,云计算成为基础设施,生态和商业模式成熟,云计算成为必备IT资源。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PaaS (平台即服务)技术获得较大发展 SaaS 层(软件即服务)趋于活跃,行业整体处在快速增长期。

03

分类

云计算分为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三类。私有云为自己开发或者云运营商针对特定用户开发。其特点是控制力强,服务、规则、部署位置可控;安全性高,安全可控。主要应用企业云办公。公有云为第三方提供。具有响应快、标准化、自动化;低成本、可按需申请、按使用量付费;可无限扩展的特点。混合云是将公有云提供的存储、计算能力同企业自有资源结合的云。兼具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特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弹性快速扩张以及敏捷开发部署。

04

服务模式

云计算服务是指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和服务。云服务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

应用云(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云服务厂商把应用服务出租出去(包括底层 IaaS和 PaaS IaaS 和 PaaS 运营商可自建也可租),消费者不用直接安装软件,在线使用并按需付费。客户主要是行业或者消费者客户,不具备软件开发等能力,注重的是解决自身 IT 需求。

平台云(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云服务厂商将IT 系统中的平台软件层作为服务出租出去(含 IaaS 层, IaaS 运营商可自建可租用),客户自己开发和安装程序。客户主要是具备较强实力的软件和应用开发企业,注重开发测试环境,降低硬件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可以专注于开发。

基础设置云(l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云服务厂商将IT 基础设施层作为服务出租出去,由使用者安装平台软件、应用程序。客户主要是具备综合IT 技术实力的企业,不需要第三方提供开发、运行环境以及硬件维护的企业,只关注计算、存储等硬件能力。

05

总结

从产品到服务,在应用云计算之后,终端客户不必再购置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转而租赁硬件资源,对于软件同样如此。从产品维护的角度,终端用户本身不比再投入资源,而转由服务商提供。云计算服务厂商提供授权采用不同付费周期,避免一次投入过大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造成的资源浪费,是一种类似于共享经济的形式。

作者:林琳,北大纵横合伙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