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当我选择得到进入电纸书市场的第一款产品时,看中的正是它不事修饰但功能到位的软实力。用 当时的话 说:不是为了得到「得到」,只是为了得到一张能顺畅运行开放系统的电子纸。
电纸书在我心目中是一种强调功能性的设备,像本平装书一样,重在内涵而非外观。市面上多数电纸书产品似乎也佐证着这种印象:材质以塑料为主,外观设计朴素,常常还带着能「跑马」的宽边框;虽然结实耐用,但跟「精致」二字沾不上边。
那电纸书可以做成「精装」吗?
当我听说得到推出定价 3000 元级别、以外观设计为主打的高端阅读器产品——得到阅读器 Max 时,好奇和疑问自然开始在脑中浮现:走向「精装」的电纸书应该是什么样?在外观上走向精装的同时,得到阅读器 Max 是否也有着相匹配的内涵?
配置升级,还有扑面而来的精致大屏
得到阅读器 Max 的「精装」身份从开箱环节就显露无遗:包装是类似套装书的厚实纸箱,表面刻有精致的线条画纹路;内箱设计也反映了书本的隐喻,采用翻页结构,手写笔、主机和配件依次「嵌」在各页中。
我拿到的是称为「破万卷纪念版」,除了标准的主机和手写笔,还配备了保护套、折叠支架等配件。
包装外观及内容
拿起得到阅读器 Max,精致细腻的特征也先后从触觉和视觉中传来——5.8 毫米的厚度搭配磨砂金属机身带来一种非常凌厉的触感,让人想起当年的 iPad Air 2;与同为深空灰的 iPad 相比,得到阅读器 Max 机身上穿梭的天线条带大胆使用了亮橙色,带来一种有冲击力的撞色效果;正面左上角的丝印得到猫头鹰,在整体的时尚基调之上增加了几分秀气。如果要说有什么遗憾之处,那就是背面的丝印内容过多,个人看来略显凌乱。
丝印及背部细节
此前,我一直把 7.8 英寸当作电纸书的理想尺寸,既可以提供宽敞的视野,又不失便携;这也是我购买初代得到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进入 10 寸区间的得到阅读器 Max 想和上代一样塞进大衣已经不再现实,但从下表可以看到,其体积和重量相比于同尺寸的 iPad 仍具有一定优势,带着它出门也不会感到累赘。
尺寸、体积与重量对比
除了材质和厚度,得到阅读器 Max 外观上另一项明显特征就是非对称设计:左侧有一个宽约 2 厘米的「握柄」,恰好能为拇指提供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减少打滑和误触。但不得不说,重量达到 420 克的得到阅读器 Max 已经不那么适合单手握持了。
这样一来,新增的重力感应就成了及时雨。我一直很奇怪这项手机、平板最基础的功能,到了电纸书市场何以就成了少数高端产品的专属,这也是我对初代得到为数不多的几项不满之一。得到阅读器 Max 补上了这块短板,绝大多数界面都支持横屏使用。
于是长时间阅读中可以「左右开弓」了,避免了单手久握的疲劳;同时,10.3 寸屏幕横置后恰好与 A4 纸的短边(21 厘米)长度接近,无需缩放即可看清大开幅的 PDF 文档和桌面版网页,拓展了得到阅读器 Max 的使用场景。
大屏效果非常清晰
得到阅读器 Max 使用和初代得到一样的 E Ink Carta 屏幕,分辨率均为 1404×1872 像素;尽管像素密度有所下降,但清晰度在正常视距下仍然足够。冷暖双色前光也维持了 32 级可调,照明效果更加均匀、漏光现象也不复存在。
照明效果均匀
性能方能,得到阅读器 Max 搭载 骁龙 636 处理器,相对于初代得到的骁龙 625 略有升级,主要是 GPU 和内存性能上有部分提升,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打开大型 EPUB 文件和复杂网页时还是能感到速度稍有变快。这种提升虽然较初代尚未拉开显著差距,但就电纸书的使用场景而言,骁龙 636 仍然是足够胜任甚至有余力的。
得到阅读器 Max 在硬件上的主要短板是电池——这是选择轻薄的必然代价。得到阅读器 Max 的电池容量为 3000 毫安时,相比 7.8 英寸的初代得到仅多出 200 毫安时。时间所限,我没有来得及做严谨测试,但在开启 WiFi 和较低档背光的情况下,得到阅读器 Max 在五六个小时的亮屏使用(包括电子书和网页浏览等)后就使用了一半电量。和传统简装版小屏幕电纸书相比续航能力不占优,但相较同尺寸平板依然有竞争力。
一脉相承的优秀软件与阅读体验
出色的底层系统和辅助功能
经验上,凡是掌握内容资源的厂商推出的电纸书产品,其软件开放性往往也较低:有的使用完全封闭的定制系统,有的虽然使用 Android 底层,但会对应用安装施加很多限制。
这既是出于版权保护的考虑,也受到业务重心、面向群体等因素的影响。推出于 2019 年的初代得到是我见到的第一款既有内容库支持、又使用开放系统的电纸书产品:尽管其系统是在文石原版上定制,加入了得到的内容库和账号体系,但并未对系统的开放性做人为限制。
这个良好传统被得到阅读器 Max 充分继承。在得到功能相关 UI 外,得到阅读器 Max 运行的仍然是一个标准、现代的 Android 10,可以任意安装第三方软件(包括启动器和具有设备管理器权限的软件)且支持谷歌服务框架。这样的开放性让得到阅读器 Max 的应用支持与普通 Android 平板无异,也大大丰富了用途。
运行 Notion 与 HedgeDoc
此外,得益于文石在电纸书领域的积累,得到阅读器 Max 的软件体验有着很好的底子,在系统层面提供了很多实用的辅助功能,包括多级可调的刷新率、应用对比度和 DPI 调节等,让那些并未面向电子纸屏幕做针对性优化的普通应用也有很好的运行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悬浮球。这个功能虽然上代就已内置,但在新版系统中大幅增强:快捷按钮栏位增加到 9 个,且可以将常用按钮始终显示在屏幕上;选项中增加了一些对于电纸书尤其实用的功能,例如通过模拟划屏实现的翻页等,还可以设定为第三方应用的快捷方式。例如,我就在屏幕上固定了多任务、向下翻页和欧路词典的快捷方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得到阅读器 Max 没有实体按键的遗憾。
丰富的悬浮球功能扎实的得到电子书阅读体验
在电纸书的核心功能——阅读方面,使用得到账号购买和下载的电子书会使用定制的专用阅读器打开,它在界面和功能上类似于手机上的得到 app,具有字号、字体(固定为得到今楷、思源宋体、思源黑体和界面字体方正准圆)、行间距和页边距等几个简单的版面设置。
版面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阅读得到电子书时,得到阅读器还考虑到了一些电纸书特有的使用场景。
例如在过去,分享书中的精华内容在电纸书上并不方便,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像对待纸书一样掏出手机拍照。得到阅读器 Max 则在工具栏和笔记的弹出菜单中都设计了「分享」按钮,点击后会将当前页面或段落截图,并生成一个二维码以便分享。
得到还对系统自带的截图功能做了类似的增强,任何界面截图后都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快速分享。
这个方便的小功能唯有在隐私问题上还欠考虑,二维码分享实质上是通过将截图直接上传实现的,显示的二维码就是截图的公开链接。虽然链接地址包含时间戳等不易猜测的识别符,但这种通过隐匿实现的安全性(security by obscurity)毕竟是有限的,希望得到在后续更新中提供关闭自动上传、以及对分享后的截图设置权限控制和删除等选项。
分享功能
资源方面,得到阅读器 Max 可以访问得到完整的内容体系,包括电子书、听书和课程。虽然数据所限我无法从客观标准评价得到电子书库的竞争力,但在 4 月底测试时已经可以看到 3 月出版的图书上架,侧面也反映出得到的资源更新速度有一定保障;以 豆瓣 2020 年度读书榜单 中的 20 本「最受关注图书」和「高分图书」为关键词逐一搜索发现上架了 14 本,仅部分外文译作未上架。
图书资源令人惊艳的新版 NeoReader
和上面提到的得到电子书不同,如果用户在「本地」功能页中选择自行拷贝无版权保护的文档,则会调用文石开发的 NeoReader 阅读器打开。NeoReader 在初代得到中已有内置,但当时版本的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之前还是以使用开源的 KOReader 为主。
得到阅读器 Max 此次搭载的新版 NeoReader 则让人惊艳。
性能表现上与 KOReader 这个标杆相比不落下风,渲染体积较大的 EPUB 文件和纯图片 PDF 的速度有时还更快。版式选项也变得更加丰富,对于 EPUB 考虑到了中英混排、文件编码等细节需求,对于 PDF 则提供了完善的切边、分栏和阅读顺序选项,以便适应论文、漫画等不同版式的阅读需求。
新版 NeoReader
这样一来,除了一些技术向的选项(例如自定义 CSS)还达不到 KOReader 的细致程度,NeoReader 在大多数时候已经可以取而代之,悬浮工具条、标签页多开等细节功能还更胜一筹,从而成为了我测试期间使用最多的阅读软件。
得到阅读器Max的系统和软件整体上令人满意,良好的得到电子书、听书和课程支持,开放系统兼容类似 Kindle 读书、微信读书、掌阅、多看等第三方内容软件,同时 NeoReader 的升级也使得之前比较弱的本地文件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不过在线书库和本地文件的阅读体验存在一定的差距,希望得到和文石未来能够深入合作,让这方面的体验衔接更加紧密。
手写功能:一次水到渠成的回归
初代得到尽管也是与基于文石产品定制,但删减了手写功能。由于我已经有了 iPad 和 Apple Pencil,手写功能的缺失并无太大影响,由此带来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反倒成为了当时促使我选购的因素。
但不可否认,「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古话毕竟有其道理:阅读过程中的圈点批注有助于增强对纸书的拟真感,相比于手指圈选和打字批注也更精准高效。此外,如果说 7.8 寸的屏幕写起字来还有些局促,接近 A5 开幅的得到阅读器 Max 则具有了作为电子手帐的挥洒空间。
因此手写支持在得到阅读器 Max 上的回归也就水到渠成了。
得到阅读器 Max 的手写功能有较好的硬件基础。随附的 Wacom 电磁手写笔采用哑光设计,带有防滑纹路,质感明显好于市面上常见的通用设计。笔身重量约为 14 克,大致介于普通水笔和钢笔之间,没有飘忽或坠手之感,比较适中(作为对比,第二代 Apple Pencil 为 20.7 克,得到手写笔节约的重量可能是因为无需电池)。
得到阅读器 Max 手写笔(最上方)与其它手写笔对比
与第二代 Apple Pencil 类似,得到阅读器 Max 的手写笔一侧是扁平的,可以通过磁力吸附在机身侧面。但由于机身侧面带有弧度、接触面积很小,导致吸附力有限,幅度稍大的晃动即可使手写笔脱落。因此,得到手写笔的磁吸主要只能方便临时收纳,外出携带时建议大家分开存放以防丢失(可以使用附带的笔套)。
屏幕方面,得到阅读器 Max 支持 4096 级压感,另外得到阅读器 Max 出厂即预先贴好了一张磨砂膜,在保护屏幕的同时,也起到弥补手写触感的作用。从实际书写体验看,这张贴膜确实让书写时的阻尼和摩擦声都接近于真实纸笔。
软件配套方面,为了与手写机能相匹配,得到阅读器 Max 的主屏幕中专设了一个「笔记」标签页,其中汇集了用户在电子书、听书和课程讲稿中划线批注的笔记,但更主要的功能是作为手写笔记本的入口。
在这个手写笔记模块中,常见的笔型、线宽、纸张模板和页面管理等功能都有提供。笔记页面可以导出为 PNG、PDF 格式。但导出的 PDF 内容是位图而非矢量格式(不能无损缩放),且不能将手写内容识别为文本后叠加在页面上,不便于后续处理。因此,得到阅读器 Max 目前还只能作为一本独立的电子笔记使用,无法与用户现有的其他知识管理体系打通。
手写笔记模块
在电子书阅读中,手写功能也得到了充分支持。其中,得到电子书支持一项实用的划线笔记功能:只要在文本下方用手写笔画道横线,系统就会自动识别文本范围,并将其转化为批注;相应内容也会作为笔记被同步到得到账户中。如果要圈点的文本较长,还可以使用更为方便的「括号笔记」功能,即用一对括号标出重点部分的两端,括号之间的内容就会被全部加上横线。
手写标注
在用 NeoReader 阅读自行导入的文档时,手写功能就要全面些了,可以在一个专门的工具栏中设置笔尖形状、笔画颜色,或通过套索圈选部分笔迹后移动或缩放。此外,NeoReader 对于笔尖和手指的区别也更准确,还可以单独关闭手写或触控操作之一,从而基本杜绝了误触情况。
标注效果
综合来看,现阶段得到电子书对于误触的识别有待改进,横向起笔和手掌的接触经常被识别为翻页操作,频繁发生时非常影响笔记体验;得到阅读器 Max 的手写支持仅限于内置应用,在 OneNote、概念画板等第三方手写或绘图工具中,手写笔操作被当作普通触控对待,巨大的输入延迟使得手写完全不可用。好在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系统更新轻松解决的问题,希望得到在后续的 OTA中能够逐一解决。
总结:名实相符的「精装」电纸书
得到阅读器 Max 的官方售价是 2999 元(附带官方价格 199 元的得到电子书卡),在电纸书市场毫无疑问属于高价行列,因此「值不值得买」是无法回避的话题。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聊一个在纸书出版行业的常见做法。
在传统纸质书出版中,那些市场预期较高的作品往往是精装本打头阵,六个月到一年后再推出平装本。精装本和平装本的内容一致,区别只在于装帧、纸张这些「硬件」。如此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两个价格敏感程度不同的市场,形成交叉补贴,提高销量和利润。
同样的策略并不适用于电纸书。这是一个不太容易在硬件方面做出区分度的市场:核心元件电子纸的供应由元太垄断,可选项少且演进缓慢(E Ink Carta 和 Mobius 技术都是 2013 年推出的);相对简单的应用场景也让性能军备竞赛意义有限。因此,厂商更多只能在「软」的方面寻求精装。
从这个角度看,得到电纸书的产品策略是比较务实的:初代得到从「平装」市场切入,积累一定经验和口碑后,再通过此次的得到阅读器 Max 上探「精装」市场。同时,与技术流厂商合作,避免了在硬件方面自起炉灶的不确定性,再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补齐前者的内容短板。
尽管在软件整合上还存在一些小瑕疵,但瑕不掩瑜,得到阅读器 Max 这样一款产品仍然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完成度颇高、软硬两方面名实相符的「精装书」,不管你是电纸书爱好者还是你的朋友是电纸书爱好者,得到阅读器 Max 都会是一款升级、收藏或馈赠的精致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