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泽:以“党建赋能 法润枣乡”品牌绘就法治新图景
近年来,临泽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打造“党建赋能,法润枣乡”特色品牌,通过“党建+法治”深度融合,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注入强劲法治动能,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党建与法治深度融合,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老叔,你看这个手册主要是教我们辨别生活中常见的电信诈骗,你是我们村里购物大户,我给你再仔细地讲一讲,你可千万别被骗了……”吃过晚饭,新华镇西街村网格员张红燕开始走家串户,“拉家常”“谝闲谎”,让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掌握了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临泽县以“枣乡党旗红”党建品牌为引领,构建“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的基层治理体系。通过“一村一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全县培育342名“法律明白人”和680户“学法用法示范户”,形成“村有用法带头人、户有守法明白人”的基层治理网络。同时,司法局深化“党建+网格”模式,整合村级全科网格,选聘专职网格员91名、兼职网格员725名,打造“1+7”网格法律服务队伍,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纠纷调成率达98%以上。司法局通过案卷评查、发布指导案例等方式强化规范执法,2024年对18个行政执法部门的52卷案卷集中评查,发布指导案例7件,确保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
创新服务机制,法润民生显温度
日前,市民张某怀着焦急的心情来到公证处,咨询有关其父亲名下股金的继承公证事宜。张某告诉县公证处公证人员,由于自己母亲陈某年近八旬,身体状况不佳,行动极为不便,根本无法亲自到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手续。
临泽县公证处在对张某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查后,考虑到当事人的特殊困境,迅速启动老、残、病、弱人群公证“绿色通道”,指派两名公证人员驱车前往陈某家中,为其提供上门公证服务,依法为其办理了继承公证的手续,并及时为陈某出具了公证书。
临泽县以“减证便民提速”行动为抓手,推出“一次办”“容缺办”“上门办”等便民措施。2024年共办理公证案件1138件,提供预约服务618件次,为经济困难群众减免费用11.06万元,实现公证服务“触手可及”。法律援助质效同步提升,全年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217件次,代写法律文书134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816万元,切实将法治温度传递到群众身边。针对基层群众法律需求,司法局创新“普法小摊”“法治夜校”等接地气形式,在赶集日设立普法摊位,通过方言讲解、案例释法,2024年累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让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法治赋能乡村振兴,打造“无讼”乡村新生态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民法典第三篇,合同类的,比如说,你们签的土地流转合同……”这是土地法庭每周的专业知识学习。近日,临泽县法院枣乡特色土地法庭法官受邀至临泽县平川镇芦湾村,为芦湾村的群众送上一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讲课,结合真实案例就群众关心的侵权纠纷、担保责任、相邻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刻解说,并现场回答了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
“我们每季度对涉农纠纷多发的村镇及多发原因进行分析汇总,针对群众关心的土地承包流转租赁、宅基地等问题结合典型案例送法上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进行详细讲解,同时答疑解惑,引导广大村民增强法治意识,树立用法解纷理念。”临泽县司法局平川司法所所长魏红宗说。
临泽县将法治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创建26个国家级、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修订完善“一约四会”,推广“红黑榜”“晒被子·比孝心”等移风易俗实践,助力乡风文明。在涉农纠纷化解中,司法局协同法院创新设立“枣乡特色土地法庭”,聚焦玉米制种、土地流转等涉农案件,推行“法庭+农时”巡回审判模式,办结涉农纠纷97件,服判息诉率达90.72%,实现矛盾纠纷“留在基层、解在源头”。(程莉)
(枣乡临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