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挪死,人挪活,为什么?
------基于经济学角度的解释
宋 圭 武
人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为什么?这根本是由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同所造成的。树的生长需要满足自然属性,而人的成长需要满足社会属性。
从自然属性看,一棵树在一个地方长久了,必然越来越适应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根也越扎越深。若要挪动,在新环境中,由于适应成本大,反而对生长不利,不利于树成活。
从社会属性看,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尽管这个人可能后来也改正了错误,但周围的人由于有利益竞争关系,总是会抓住这个人的错误不放。即使这个人在这个地方干出了很大成绩,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另外,从社会属性看,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难免会得罪周围的一些人。而得罪的这些人,可能一生都会成为这个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一些研究也表明,伤害人一次,往往需要补救十次,才有可能扯平,但总是还留有疤痕,所以,人是伤害不起的。
如此,当一个人在一个单位感觉发展不顺时,若年龄允许,或有关条件允许,不妨换一个环境,会更容易成功。因为在新的环境中,一是可以以自己前面犯的错误引以为戒,必然更少犯错误;二是也躲开了原来得罪了的一些人,找你不是的人必然少了,阻挡你前进的人也必然少了。
具体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若在40-50之间,若在原单位发展不顺,可以考虑换换单位。对于行政单位公务员,年龄若在35-45之间,若在原单位发展不顺,也可以考虑换换单位。当然,最终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发展不顺时,换不换单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年龄仅是一个方面。
由于存在树挪死、人挪活现象,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为我们如何做人提供了启示。一个人在一个单位,从一开始就一定要谨慎,本本分分、规规矩矩、踏踏实实最好。若出了问题,换单位虽然也有变好的可能性,甚至有较大变好可能性,但换环境总是有成本的,甚至会有很大成本,有的人甚至换过去后还有可能不如以前,情况变得更差。所以,在前进道路上,如何实现人生成本的最小化,需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系好、系正。小成靠智,大成靠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立足善良,不急躁,不怠慢,把每一件小事都谨慎做好,与每一个人都尽可能处理好关系,不要轻易伤害人。要大成,就需要时时守住这个理。当然,说不能轻易伤害人,也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做人原则。有些人做人做事若不符合做人原则,甚至严重背离,还是需要爱憎分明的,不能当和事佬和老好人或当软弱可欺的羊。只是面对这些问题,处理需要更有艺术性,更有弹性,要注意多留回旋余地,要把柔和刚有机结合起来。(作者: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