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耳耳
出处 / 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
0 1
前不久,章子怡发微博给大女儿小苹果庆生。
一家四口幸福合照,那么温馨的照片,评论却让人越看越不舒服。
先是评论小苹果长相: “说25岁我都信。”
然后吐槽小苹果衣着:“生日派对怎么还穿短袖牛仔裤?”
这届网友,似乎管得宽了点。
更有甚者,上升到章子怡偏心: 给小女儿穿金带银,却穷养继女?
的确,章子怡对小女儿醒醒,是出了名的富养。
汪峰曾晒过一段视频,当时他带着醒醒去剧组探班章子怡,醒醒对妈妈的首饰感兴趣,章子怡就立马摘下来给她玩。
搜了之后才发现,这套珠宝价值五亿……
有的明星借都借不到的高定礼服,章子怡却允许醒醒钻到裙子下面,和自己玩捉迷藏。
醒醒想要骑马,她就包下整片场地,让女儿玩个够。
于是,有人开始脑补“恶毒后妈”的故事,说章子怡其实始终没把小苹果当作女儿,之前的亲昵不过是逢场作戏。
然而,章子怡让她们失望了。
前不久,她在网上po了一组万圣节的照片,头顶“拖把”,眼线张扬。
看惯了她身着礼服优雅领奖的样子,网友们纷纷表示:“怎么感觉有点精神恍惚?”
直到有人发现,合影中搂着章子怡的女孩,其实是小苹果,网友才恍然大悟,这是在陪女儿参加万圣节派对呢。
哪怕被嘲妆容辣眼睛,她也不愿缺席。
其实章子怡一直都很清楚, 小苹果最不需要的,就是被“富养”。
如果说,5岁的醒醒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孩子的兴趣,父母应该尽力满足与挖掘; 那么15岁的小苹果 ,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小时候父母闹离婚,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的她,不需要高级礼服,也不需要珠宝。
她想要的、缺少的,是尊重与陪伴。
从畏畏缩缩的小姑娘,到婷婷玉立的少女,小苹果的转变显而易见。
章子怡,这7年,你究竟做了什么?
0 2
还记得章子怡第一次和小苹果正式地出现在镜头面前,是在醒醒的百日宴上,小苹果表演钢琴开场。
表演结束后,汪峰急着感谢章子怡,她却先把小苹果叫上台,介绍给大家:
“刚才开场弹琴的小朋友,是我们的大女儿熙熙(小苹果)。”
刚接过话筒,小苹果就忍不住红了眼眶,她抽泣着说:
“谢谢爸爸妈妈让我来参加妹妹的百日宴,希望大家能开心。”
参加同父异母的妹妹的百日宴,本就在情理之中,她却要特地感谢爸爸妈妈“让”她参加。
话语中的小心翼翼,让人觉得心酸。
这大概是因为,小时候的她,没感受过太多的爱。
葛荟婕17岁遇到汪峰,18岁生下小苹果,自己都还没长大,更别提照顾孩子。
汪峰在北京工 作,葛荟婕爱玩游戏,小苹果从小被丢在爷爷奶奶家长大。
汪峰责备她不陪孩子,她怀疑汪峰外面有人,一度吵得不可开交。
原以为离婚后二人能好聚好散,没想到真正的“战斗”才刚开始。
汪峰再婚后,她把矛头对准了章子怡。
章子怡晒出与小苹果牵手的照片,葛荟婕骂她心机:
“自己有女儿不晒,牵着我女儿玩幸福?心机!”
小苹果晒出自己的生活,葛荟婕又在讽刺汪峰:“宝宝你很棒,不听你爸的。”
大人之间的拉扯,受伤的总是孩子。
一边是给她生命的亲妈,一边是给她安慰的后妈,选哪个都会被指责。
无奈之下,只能逃避。
那段时间,鲜少看见小苹果谈论自己的家庭。
所以章子怡深知,比起物质富养,小苹果更需要的是精神富养。
章子怡第一次和小苹果见面,是在她11岁生日的时候。
一见面,章子怡就捧上了一个蛋糕,上面写着大大的表白:
“熙熙宝贝,我们都爱你,生日快乐!”
去美国出差,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带着小苹果去玩;
《妻子的旅行》中,她体验完惊险刺激的项目后,立马跟小苹果视频,随时随地跟女儿分享妈妈的见闻感受。
小苹果舞蹈比赛得第一,她的骄傲与欣喜挡都挡不住。
爱意与陪伴让小苹果不再像一只紧张的小刺猬,她终于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开朗了起来。
从前从不在公共场合提到父母的她,如今会拍抖音逗章子怡玩。
曾经不敢直视镜头的她,如今对着相机大秀和妈妈的母女手机壳。
难怪有网友感叹: 章子怡算什么后妈?简直比亲爸还靠谱。
所以,章子怡凭什么能“征服”小苹果?原因只有一个:
“我的大女儿,缺失了母亲的爱。
但是我特别幸福,因为我有缘认识了她,有缘成为她的母亲。
我要把所有的爱,也许会胜过我的亲生女儿,我都愿意给她……”
父母是孩子无法逃脱的影子。
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物质富养,更需要的是陪伴和爱的滋养。
0 3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对我们有重要影响的那个人。
指在一个人社会化和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的具体人员。”
在重要他人的生命中,我也同样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我会被重要他人无条件地爱护。
拥有重要他人的孩子,勇敢自信,敢于尝试,也不畏失败;
没有重要他人的孩子,则会用一生去寻找那个人。
在寻找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会变得冷漠,有的孩子会习惯讨好。
张爱玲就是前者。
母亲在她4岁时离她而去,父亲对她不闻不问。
她14岁时,父母正式离婚,父亲立马有了新欢。
对于后妈,张爱玲在《小团圆》中这样写道:
“我父亲要结婚了……
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铁栏杆上,我必定把她从阳台上推下去,一了百了。”
很多人以为是继母对她不好,但其实孙用蕃为了和张爱玲搞好关系,不仅让自己的妹妹和张爱玲作伴,还把自己的昂贵衣服送给她。
继母的真心诚意的“物质富养”,在她看来其实是“趋炎附势”。
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一生的养分。
与张爱玲相对的另一种孩子,则会穷极一生寻找一个人让自己依靠,哪怕姿态再卑微,也无所谓。
阿娇就是这样。
1岁失去父亲,20岁母亲改嫁,这20年来,她辗转在不同的亲戚家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很少有人真心对她好,更多的是皱起的眉头和撇下的嘴角。
意识到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后,她只能将一切都压在伴侣身上。
为了让对方永远留在身边,她愿意透支自己的一切,满足对方的所有要求。
所以才有了那件轰动一时,至今她都没走出来的事件。
受伤之后,她依旧在寻找,却不敢再轻易相信。
就像一只翅膀碰到火苗的飞蛾,在接近和退缩之间拉扯徘徊。
因为想结婚,想感受婚姻的温暖,所以她嫁了个对她还算不错的人。
可是和赖弘国一起上节目,她始终是一副戒备的神情。
甚至两人被曝离婚后,赖弘国给出的理由都是“她不爱我”。
看过一句扎心的话:
“一直觉得家庭幸福的女孩很幸运。
她见过好的感情是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没有精神滋养,再怎么富养也无济于事。
与其塞再多的零花钱,不如好好花一个小时陪陪孩子。
0 4
也许很多人都没发现,其实情商智商双高的郭麒麟,也是离异家庭的孩子。
父母在他4岁的时候离婚,他从小跟着父亲郭德纲在天津四处演出。
三年后,郭麒麟7岁,父亲再娶,后妈叫王惠。
一开始,他和所有小孩一样,对后妈本能地抗拒。
那时郭德纲和王惠在北京打拼,郭麒麟在天津上小学。
孩子双休的时候,正是父亲忙的时候,王惠就每周都去天津把郭麒麟接到北京,一家三口团聚。
王惠和郭麒麟
就这么坚持了到小学毕业,他开始把王惠叫妈了。
放下心防的他,初中有喜欢的女生,第一个告诉的不是郭德纲,而是王惠。
后来有一个主持人问他和后妈关系怎么样,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跟我妈比我爸亲。
只有先彼此信任,才能彼此接纳,然后彼此温暖。
很多人问王惠,结婚那么久,为什么不再生一个孩子?
她说害怕麒麟不高兴。
直到有一天,郭麒麟对她说:“妈,你给我生个小妹妹吧。”
2015年,她才终于生下次子,那时她和郭德纲已经结婚12年。
但她对郭麒麟,绝不只是“溺爱”。
她曾发过一条微博,解释和郭麒麟的关系:妈妈儿子,师娘徒弟。 是慈母,也是严师。
郭麒麟沉浸在富二代光环中时,是她一语点醒了他。
有次郭麒麟收到郭德纲的朋友送的一盒巧克力,他兴高采烈地跟王惠炫耀:
“你看你的儿子多好,大伙儿都知道我可爱,给我巧克力。”
王惠没有顺着他的话,而是语重心长地说:
“不是因为你可爱给的,是看在爸爸面子给的。”
从此这句话像紧箍咒一样套在他头上。
也正因如此,郭麒麟现在才如此圈粉,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浮躁与傲慢。
演出犯错,先给师哥道歉,再给搭档道歉,然后分析问题,跟观众保证不会再犯。
别人震惊他至今没有买房,他回答得坦坦荡荡:
“父亲的钱是父亲的钱,23岁买不起房,不丢人啊。”
有认错的担当,也有奋斗的勇气,这大概是每个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最让人羡慕的两个品质。
与其说这是郭麒麟和小苹果的成功,不如说这是王惠和章子怡的胜利。
金钱可以量化,但爱可以质变。
给孩子再多的钱,他都不会改变;可给孩子充足的爱,一定能让他“焕然一新”。
重组家庭不是一定不幸福,亲生父母也未必一定靠谱。
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家人间的联系。
孩子衡量幸福的条件,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开心。
可以没有顾忌地大笑,也可以在失落时找到怀抱。
孩子想要的家庭,也始终只有一个:
“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他们都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