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汽车的那些年代,穷人出门大多靠的是双腿,遇上远点的路程走个好几天也是正常情况,达官贵人出门多用的是轿子,有钱有权的会提前置办好轿子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出门的时候叫家仆抬上前往目的地,像皇亲贵胄这样的人家家大业大,府里时常备着好几顶轿子,还会特意养十来个轿夫,专门负责主人的短途出行。
轿夫在选择上一般以年富力强的精壮小伙子为最佳人选,他们体力好耐力足,很适合抬轿子。他们大多数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一旦被王府选中做了轿夫,待得时间久了自然而然会染上富人的恶习,比如打架斗殴、仗势欺人等等。平时不需要抬轿子出门时就聚众赌钱,喝酒闹事,严重的还会弄出人命。如果地方官想要秉公执法,不可避免的会得罪王府中人。
所谓的“打狗还得看主人”就是这么来的。虽然轿夫们在社会和王府的地位都是最低的,可正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主人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在犯事以后一般不会受到严惩,地方官不敢追究他们的责任,久而久之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对于这帮狗仗人势的轿夫们看的最透彻,他说这帮人是聚集在封建统治势力之下的无赖集团。
轿夫们的地位取决于主人的地位,如果他们的主人处在封建势力的顶端的话这帮轿夫的地位自然在所有轿夫中是最高的。所以当轿夫们遇到比他们自己还骄纵的人时就只能乖乖的夹起尾巴做人了。“恶人自有恶人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清朝末年恭亲王奕訢的轿夫就因为太过于专横吃了大亏,奕訢作为亲王还不敢为这帮轿夫出头,实在是憋屈。那么他们惹到的是谁呢?
这天恭亲王奕訢坐着轿子出门办事,在他们前面遇上了一个有着银顶、黄盖、红帏的豪华轿子,奕訢的轿夫看到有轿子挡了他们的路,哪里会忍?也不打听前面轿子里做的是谁就加快速度准备赶超。这种心理其实和现在有些开豪车的司机心理是一样的,见车就超或者是不能容忍别的车超过自己,轿夫们也是一样的,如果比不过对方的轿夫,岂不是说明他们的脚力不如别人的快?
在轿子里的恭亲王感觉到轿夫们加快了速度,撩起帘子看了一眼外面,刚好就看到豪华轿子里坐着的人了,他大吃一惊,赶紧喝令轿夫们放慢脚步不要超越豪华轿子。因为那顶轿子里做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哥哥惇亲王奕誴,要说奕訢和奕誴都是亲王地位相当,哪怕轿夫们超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他这个做弟弟的出来给哥哥陪个罪这事就过去了,可为何奕訢会这么惊慌呢?
原来惇亲王奕誴人送外号“小五爷”,是道光皇帝的第五个儿子,能力是不如奕訢,但是为人脾气古怪,连慈禧老佛爷都敢怼,平时大家见了他都绕着走,能不接触就不接触。有回慈禧太后不满意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就找负责宗人府的惇亲王奕誴商量废后的事情,惇亲王那天不知道是心情不好还是不满意慈禧的建议,就没好气的给慈禧太后说当初皇后的凤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要想废了她还得从大清门抬出去。
要知道清朝只有在皇帝大婚时才会打开大清门把皇后的凤辇抬进去,大清建朝三百余年也只有五位皇后有此殊荣,惇亲王奕誴的这番话怼的慈禧哑口无言,再不敢向惇亲王提起废后之事了。有此事例在前,恭亲王更不会轻易得罪惇亲王了,一个连慈禧太后都敢怼的人他也惹不起。所以他才会在发现对方是惇亲王奕誴时就命令轿夫们不要超越了。
谁知道轿夫们根本听不进去奕訢的命令,越发跑的快了,奕訢大喊“不要超不要超,里面是我哥哥!”轿夫们根本不理会他,还说“是你哥哥,又不是我们的哥哥”。最后的结果是轿夫们抬着奕訢超过了惇亲王的轿子,留下惇亲王的轿夫们面面相觑,“第一次见有人赶超我们王爷的轿子,那就等着承受王爷的怒火吧!”
恭亲王也被自家轿夫气的半死,等到事情办完回到王府,给每个轿夫赏了几十大板,皮开肉绽不忍直视。你以为恭亲王惩罚了轿夫惇亲王就放过他们了吗?并没有。第二天惇亲王派人来借恭亲王的轿子,惇亲王府哪里会缺轿子?根本目的就是惩罚那帮不开眼的轿夫来的,恭亲王已经的罪过哥哥一次了,这一次更加不敢得罪他,二话不说就把轿子借给了惇亲王奕誴。
轿夫们到了惇亲王府接奕誴,他让人把很多银子放进轿子里,自己不坐,让轿夫抬着在城里溜达,还派人在旁边监督免得他们走累了偷懒歇息。这堆银子比一个人的分量重多了,一天下来轿夫们被折腾的欲哭无泪,整整走了一天惇亲王才放过他们。此后恭亲王府的轿夫就学乖了,再也不敢轻易超越别人的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