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是一个摄影师、剪辑师。一半的工作时间都在对着电脑屏幕,要么在修图剪片,要么就是在修图剪片的路上。而且,我做过激光手术,术前是个近视有500度的大“瞎子”,而手术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后遗症,到了亮度较暗的房间,我就会觉得视线吃力。所以一个护眼的智能台灯对我来说简直是刚需。
开箱
刚收到快递的时候发现是这么大的一个箱子,宽50cm,高60cm。没有一张大点的工作桌,还真放不开它。不过原本我就是用来给我的iMac来搭配,所以这个尺寸也在合理范围。不过重量真的超出了预期,整个台灯分为三部分:灯体(含桌夹)、底座、适配器。而且保修期限均为36个月,售后这块看样子还是实在的。
快递箱拆开后是产品的包装箱,再打开就可以看到泡沫包装了。从密封跟摆放上都很安全贴心,不用担心在快递途中出现破损。
产品外包装均为外语,给人一种高级的进口货感觉,拆开后底座上面写的依然是“中国制造”,说明我们的生产力渗透着全球各个领域。来一张与“弟弟”的对比,“弟弟”目前重8.8斤,可以看出包装的体积还是不小的。
组装
开箱之后,内部结构一目了然,没有一颗多余的螺丝。整体还是上述说过的三部分,灯体、底座、适配器。唯一需要组装的地方,是灯体与底座相连的部位,需要将螺丝拧紧。这款灯一共有五个配色,送到我手上的是粉色......
这是与底座相连的螺丝位置,螺丝是自己装在灯架上的,只需要用螺丝刀拧紧即可。
适配器可以单独链接台灯的电线。
外观
外观上,吸引我的是这款灯采用了弧形灯带设计,使照度面积增加了很多。而顶部的金属环是台灯的开关,没错!这个台灯是触控开关,对于我这种不爱看说明书的人,研究了好久才发现这个设计。
顶部还有一个圆形的按键,可以点按,也可以旋转,点按一次后可以调节照度/色温,旋转为色温冷暖值与照度明暗。
弧形的灯带设计,表面为充满质感的磨砂设计。
在白色的灯架上,印有明基的英文名“BENQ”。
使用感受
我的工作桌是140cm长,70cm宽。常用的面积不超过120cm,所以必须要有一款照明范围足够大的灯具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需求。
为了验证一下这款灯具主打的100公分宽广照明,我搬来了27英寸的iMac,可以发现这款灯具打开之后的有效照明空间明显盖过了27英寸的屏幕。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一灯大师”,完美覆盖一米二长的工作桌,桌面的光源明度基本一致,说明光线分布均匀。
更换了一台15英寸的MacBook,显得这盏灯的覆盖面积更是大了不少。在持续光照一小时后,我又触摸了灯带,感受不到明显的发热,这款灯的总消耗功率仅为18W,兼具了省电节能与持久护眼照明的需求。
可调节的色温有11档,并且他在智能方面让我感觉最舒服的是,将手指放在开关环上两秒之后,灯具会自主检测环境,开启自动模式。色温在2700k~5700k之间跟照度一起自动调节,方便熬夜阅读、工作剪辑时候的需求。并且50~60Hz的工作频率,也属于正常“无频闪”的可控范围,专业性跟影视用LED灯具基本一致。
看到明基除了这款台灯,还有落地灯,吸顶灯这种设计,我联想了一下如果将底座换为高脚灯架的话,以这款灯的照度足以胜任作为落地灯来使用。配合可调节的台灯灯架,便利性也会比一般家用台灯要强。
再来两张“定妆照”,令我最满意的地方,是这款灯的灯带面积真的很足,完美覆盖了一切我需要用到的工作面积。再有就是金属环的开关设计,第一次使用触控开关,灵敏度意外的很高。将手指放在上面两秒后会进入自动测光模式,这一点是我了解到真正的智能化、人性化设计。
缺点
既然是测评,我还是总结了几个缺点。首先是重量,灯具的大部分重量来自于底座。经过测量灯具的总重为4.5公斤,而底座就占了3.3公斤。从整体来看,作为“配重”来讲,我觉得有些“超重”。然后是这款灯具的“关节”,就是灯架的连接设计,在调节高度及角度的时候多少有些不方便。
最后是这款灯的售价方面,明基WIT的售价在1699~1899,是一款定位偏高端的台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如果有我之前提到的DIY方案,配合一款高脚灯架达到台灯+落地灯一灯两用,从设计跟实用性上面会不会可行。
不过整体来看,这款灯具的表现相当不错。它很适合长时间写作学习的学生,以及像我这种总是要对着电脑工作的人,另外喜欢看书的人也可以体验一下它的“阅读模式”,高效护眼,一按搞定。
本文由极果见习体验师魏子碩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