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仅仅代表夫妻、配偶么?

“只羡鸳鸯不羡仙”,古往今来,“鸳鸯”都是我们对夫妻、配偶的代称,唐代诗人卢照邻写道:“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比目鱼”因为弱视,所以都是两只生活在一起,“鸳鸯”也是雌雄不相离,所以后世常用这两种动物比喻感情亲密的恋人、夫妻。

null


但是“鸳鸯”除了代表夫妻、配偶之外,它还有很多层意思。

“鸳鸯”最初用来是用来比喻兄弟的。南朝萧统编著的《文选》中题为苏子卿诗四首的第一首:“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苏武形容自己和李陵以前是像鸳鸯一样的好兄弟,如今却如同参星和商星,一颗在西,一颗在东,此出彼没,永远不能再相见。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所作的《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是诗人送其兄嵇喜入司马氏军幕而作。“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这里的“鸳鸯”就是比喻诗人的兄长嵇喜。

null


“鸳鸯”用来比喻圣贤之士始于西晋,当时郑丰所作《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题名《鸳鸯》,序文即曰:“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扬辉上京。”这里的“鸳鸯”就是指的陆氏兄弟陆云、陆机,他们出身名门,且自身才华横溢,是晋朝著名的文学家。

三国时期,魏曹植诗作《赠王粲》:“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当时,王粲初归曹操,未任显职,悒郁不满,曹植便写此诗劝慰他并表达相思之情。其中,第三句的“鸳鸯”就是指贤者王粲,用“孤鸳鸯”求偶则是来比喻好友之间的刻骨相思。

null


到了明代,诗人、政治家李东阳在《寿琼山邱先生》诗:“芸阁编充栋,鸳班礼绝邻”中用到“鸳班”一词,指的是班朝,即上朝时文武百官的排列,引申为同僚之义。鸳行、鹭序均指鸳鹭行,宋代王禹偁的《贺皇太子笺》:“某谬忝专城,尝叨内署。正衙宣册,陪鸳序以无阶,僻郡効官,拜龙楼而尚远。”即指朝官井然有序的行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