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母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施耐庵这25个字把她勾勒的淋漓尽致

李逵不但是《水浒》中的第一暴力机器,就是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其暴力程度恐怕也无出其右者‍‌‍‍‌‍‌‍‍‍‌‍‍‌‍‍‍‌‍‍‌‍‍‍‌‍‍‍‍‌‍‌‍‌‍‌‍‍‌‍‍‍‍‍‍‍‍‍‌‍‍‌‍‍‌‍‌‍‌‍。李逵嗜杀、嗜血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每次梁山有事,便大开杀戒,江州劫法场时:

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造就这样一个变态恶魔,首先是有社会基础的。因为黑社会里讲究的就是谁比谁更狠、谁比谁更毒。不逞强斗狠,哪能有自己的生存之地呢?除对犯罪分子进行必要的社会层面分析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其个体成因。

就拿李逵来说吧,他暴力变态固然有社会基础,但问题是,水泊梁山中普遍存在的那么多的犯罪分子,为什么别人都不像李逵那样嗜血?这就需要我们对李逵这个个体进行相对细致的研究。

图源网络

在我看来,李逵这种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主要基于他的母亲,是因为李逵有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才培养出李逵这样的怪胎。《水浒》里对李逵母亲的描述不多,有限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假李逵剪径劫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中,但这也足够让我们管中窥豹,通过李母的一些只言片语来了解李母的为人了。我们知道,《水浒》中人物的善恶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类别归属的:比如说,老年男人整体形象还都不错,像史进的父亲史员外,穆弘、穆春的父亲穆太公,儿子虽然都个性鲜明,有的甚至飞扬跋扈,但老太公和老员外们都乐善好施、慈祥善良。而青年少妇则以荡妇居多,比如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

中老年妇女就更不怎么样了,帮助西门庆偷情、撺掇潘金莲杀夫的王婆、阎婆惜的母亲阎婆、史进的情人李瑞兰的母亲,全都是工于心计、见利忘义之人。李逵的母亲也属于中老年妇女的范畴,那么一定也逃不出这个窠臼。种种迹象表明,李母也绝非良善之辈。

图源网络

从表面上看,李母双目失明,是个非常值得同情的弱势老人,但李母的一些行为却令人不齿。首先,李逵杀人之后,远遁他乡,十几年杳无音讯,在这十几年中,李母全由哥哥李达赡养。但李母见了李逵却向李逵诉苦:你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吃,养娘全不济事!

我们知道,李达是个长工,家境不好,日子过得艰辛。但李达一家本分工作,生活安定,并且李达尽自己的所能赡养母亲十几年。按理说,对这样的人应该褒奖才对,但李母却把李达说得一文不值。李母的话里实际上透着三层意思:一是说李达无能,没本事,让自己多年来一直受苦;二是说李达对自己照顾不周,所以才有了上面那句话,“养娘全不济事”;第三层意思没明说,但言语间透露出的内容是:希望李逵把自己接去过好日子。李母的话一共才25个字,就是这简简单单的25字,施老便把一个颠倒黑白、搬弄是非、贪图享受的老太太活脱脱地勾勒在纸上了。李老太太在对李达的态度上已经算是很不明事理了,在对待李逵的问题上,就更糊涂了。俗话说:知子莫如母。你儿子李逵是什么品行,当妈的心里应该是最有谱的。但李母一听李逵说自己做了官,就信以为真。

李逵说:“铁牛如今做了官,上路特来取娘。”娘道:“恁地好也!只是你怎生和我去得?”李逵道:“铁牛背娘到前路,觅一辆车儿载去。”李母也不想想,既然李逵都做了官,接母亲连辆车子都没有,这不明显在撒谎吗?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官本位习俗。当李达当面戳穿李逵的谎言,说李逵在外又犯下重案,不让母亲跟他走时,李母却偏偏不信,岂不弱智?通过对李母表现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李逵平时糊涂、偏执的影子。

图源网络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李母的性格。李逵背着母亲走到半夜,李母口渴。李逵说:“老娘,且待过岭去,借了人家安歇了,做些饭罢。”李母却不依不饶,说:“我日中吃了些干饭,口渴得当不得!”李逵说:“我喉咙里也烟发火出;你且等我背你到岭上,寻水与你吃。”李母说:“我儿,端的渴杀我也!救我一救!”李母说要什么,必须有什么,容不得一点迟延,简直活脱脱的一个老妇版的黑旋风李逵。看了李母的这些表现,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会产生李逵这样的怪胎了。最后,施耐庵之所以安排李母被老虎吃掉,是因为他清楚李母在李逵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对李母结局的设计很有深意,读者可以将其理解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冥冥之中的合理安排。其目的无非是在警示后世的母亲们,一定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