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3
中国汉字有与世界各种文字思路同源的特点。中国的古汉字,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奇葩。而中国人是世界人类的一部分,因此,中国人具有世界人类的许多共性,中国古汉字同样体现出世界文化的许多共性特征,这在古汉字中同样展现这个特征。这里限于篇幅,只是简单地加于描写。比如,为何繁写体的“劉”字可以简写为文刀刘?刘字为什么等于文化?它与世界上“文化”一词有何相同与不同?
为何繁写体的“劉”字可以简写为文刀刘?说来话长,这是一个很复杂但是又很深刻的文化现象。繁写体的劉字与耕种联系在一起。
劉字由卯+金+刂(刀)组成。卯木(即乙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属于十二地支中的一个;甲木代表参天的大树,卯木(即乙木)则代表低矮的树木和植物,即灌木丛和野草等。劉:卯+金+刀,其意思为:用金属制的刀来砍伐灌木丛,用以开垦荒地。
而开荒,几乎在世界上几个重要文明中都是表现为“文化”。比如,英语的culture(文化)而这个词还有耕作、栽培等义。同时,该词的词根cult也是刀状的词根。
俄语культура(文化)而这个字的词根культ也同样有农业耕作、耕耘,松土除草的意思。
因此,无论从英语、俄语,还是从汉语来说,耕作都是同文化在一起的。自然而然,劉字也就代表文化的意思。当然把劉字简化的时候,就变成文刀刘了。值得指出的是,从刘姓探源,刘字原意是一把大刀。这样算起来,汉字与来自古希腊文字的英语、俄语中的“文化”,都与刀相关了。由此可见,全世界各类人种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竟然有如此的思维相同,真正的奇特啊!这类的字应该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
不过,如果我们深入追究古汉字刘字与英语、俄语中就“文化”一词的异同,那么,我们还会发现,古汉字中的劉(刘)字比起英语、俄语这两种语言中的“文化”一词,要更加详尽地描写出了“文化”的各种必要因素。
首先,劳动工具,即农业所用“刀”具—这在汉字(金属刀)、英语、俄语中也都有;在英语和俄语中,如同在古汉字中,都隐藏了进行农业劳动的人-劳动力。
其次,汉字比起英语、俄语还多了一项内容,这就是,汉字表明了劳动者用刀具进行农业劳动的对象——灌木丛(卯木)。
汉字揭示了(农业)文化的另外两个最基本特点:劳动工具(金属刀),以及劳动对象(灌木丛)。
在以上三种语言中,在劳动者均被隐藏下来的情况下,汉字最准确、全面地揭示了文化(最早形态是农业)的另外两个最基本特征。英语和俄语只是讲了一个最基本特征:劳动工具—刀具,隐藏了使用刀具的劳动者。
自然,古汉字比起只是表音的外语(英语和俄语),则更加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是它与有极其逼真的象形图案结合在一起,而且,它还有外语难于具备的表达复杂事物的极强能力。这或者就是中国古汉字能够与时俱进,能够继续辉煌的根据所在吧。
卯字在汉字中主要作为“灌木丛”出现,卯木不能作为栋梁之材,只能够砍下来作柴火,烧材之用。卯字部首在组成其他汉字中,同样体现出卯作为烧柴、或者作为灌木丛的这个特点。下面看得清楚的字有:“贸”、“聊”。
贸:卯+贝组成。个贸字,就将一个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要素之一的商品,商品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的买卖双方,如何进行商品的交流关系,揭示得一清二楚。那不,贸字表明的是,卖出柴火(烧材),换得钱(贝);或者用钱去买柴火;这两种行为都是“贸”,或者叫着“贸易”行为。
聊字由耳+卯组成。聊字指的是人们之间这样一种行为,这就是聊天。在进行聊天活动时,人们谈论的,即人们耳朵里听见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是一些百姓每天开门都要应对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7件事。而烧柴则是七件事中的第一件事情,难怪聊天中要把烧柴作为聊天的基本内容了。
如果人们要严肃地说一些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上的大事,那就不能用“聊”,而是要用“论”,即讨论、辩论、舆论、评论等词语。
附录:英语关于文化与农业相关的词:
Cultrate(d)小刀状的,锐利的
Cultriform (植)刀片状的;(动)剪刀形的
Cultch 铺于牡蛎产卵场用的牡蛎壳料
Cultivate 1耕,耕作 2栽培,养殖 3培养,修习,磨练
Cultivated 1耕过的,耕作的,栽培的 2有教养的,有素养的,优雅的
Cultivable 1可耕作的,可栽培的 2 可培养的,可教化的
Cultivation 1耕作 2栽培,养殖 3 培养,修习,磨练 4教养,修养
Cultural 1。 文化上的,文化的;2。教养的,修养的;3。栽培的,养殖的,培养的
Culture 1文化,精神文明;2教养,陶冶,修养;3栽培,养殖,养育;4耕作
Cultured 1有教养的,有修养的 2耕种了的,人工培养的,人工养殖的
Culturist 1栽培者,培养者,养殖者 2文化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