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民间传说一
民间传说宁都县东韶乡凌云山上有汉高帝祖坟。汉高帝刘邦祖父“天葬”于此山的故事在刘氏族谱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73世祖.讳荣公,字仁号(一作仁浩)生于周郝王二十年丙寅(公元前295年)八月十五日子时,(一说八月十日),卒于秦始皇嬴政十五年已巳(公元前232年)十月二十日未时,享寿六十四岁,妣赵氏、梁氏。生子:瑞(名昻、字显初)。此祖系源明公七十三世孙,累公五十六世孙也。历世修家,富有百万,积善布施。有恩与人,后来家财施尽。一日有福德仙人亦向其求借,家已无银,荣公解手上玉镯给他。仙人自言家住江西赣州府宁都县太华山铜鼓村(今凌云山)。至明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请驾至草舍,如数归还。至期公依其言,偕孙刘邦从江苏徐州同往太华山。到了铜鼓村,果见山环水秀,清幽雅趣。仙人前来迎接,设宴相待,酒至半酣,荣公似醉假寝在座。其孙刘邦似觉山岩倏忽欲坠,急走十二步,一跌,又走十二步又一跌,回头一看,并无屋宇,只有坟墓一座,仙人正在山顶呼龙。荣公被生葬在龙穴中,名人形脐穴。至今其坟可远见,而不能近登。裔孙扫墓只得在山下遥祭。墓现在江西省宁都县东韶乡汉口村凌云山(海拔高达1462米),村民传颂是“天子墓”“天子地”即荣公墓。后刘邦得天下,传24主帝位,皆此仙人穴荫佑也。妣赵氏、梁氏合葬镇江府黄龙出洞形”。
凌云山
凌云山脊如巨大的墓背,前端石壁状似墓面。因为此地终年风景秀丽,紫气萦绕,集山川灵气、风水精华孕育了刘邦这样一代帝王天子,故坟墓所在地叫“天子地”。以“天子地”为中心,出现了一系列与汉室王朝有关的山川地名:发源于“天子地”峡谷流经辛野、琳池的河流叫“汉水”,溪水出于凌云山口的地方叫“汉口”(即今汉口村);“天子地”前方两座耸立如柱的山峰,一左一右,恰似守灵的将军,故名“将军柱”。东边的峰柱土层较厚,叫“泥将军”(指文丞相);西边的峰柱石崖裸露,叫“石将军”(指武将军)。它们遥相对立,肃穆庄严。“天子地”以东稍远处平列12 座山峰,名“东十二太保”;西边也有12座山峰相连,曰“西十二太保”,呈现群臣、众将护卫着天子的阵容态势。在“天子地”的西南方,横插一座大山,曰“王莽山”,就是它“王莽篡汉”,造成汉王朝中断近二十年。
凌云山
宁都城乡旧时建有汉帝庙十几所,皆因相传凌云山巅曾有汉高帝祖坟而建庙祀奉。此庙在其他县邑极少见。另外,安福乡马迹村有座“铁墓”,系宁都刘氏唐代始祖刘宗臣的茔墓。据《刘氏族谱》记载,刘宗臣在朝廷为官,后解组游金精胜地,复往凌云山朝谒汉高帝祖坟,施定居马迹村。
这些传说,几乎与汉室王朝的历史有些吻合,在天顺《大明统一志》、乾隆《宁都县志》、道光《宁都直隶州志》等均有记载。仅属传说而已,不过它给凌云山自然保护区增添了一层文化底蕴。
“天子地”优美传说:相传此“天子地”其坟可远见,而不能近登。裔孙扫墓只得在山下遥祭。在远处看去,若隐若现可以看到形象的墓地,走到近处又看不见墓地,只有石壁状似墓面。每年清明都有很多白鹭(又一说是天鹅或大雁)飞到“天子地”撞山祭祖,白鹭到了“天子地”时众白鹭就会把带头的白鹭啄死,作为祭品用来祭祖。
据当地村民所说山上是没有墓地的,确实只有石壁。我曾经相约几个风水师去寻找过,但是由于当时天色已晚,路途又太远,深山老林山高路陡没能上去,很遗憾!都没能到达目的地。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有空到三僚来,我们相约几个风水师再一起去考察考察。
凌云山
历史民间传说二
民间传说"天子地"在宁都县太华山(今凌云山),活葬太华山铜鼓村——“人形脐穴,坐东朝西”的“龙穴”上(后来刘氏家族传说:刘邦之所以得天下和刘姓出了西、东汉24个皇帝“皆此穴所荫佑也”)。
汉高曾祖刘清公,生仁浩(号),即刘邦的祖父丰公。丰公自幼好善乐施,乐于助人,卒葬江西。
丰公生刘煓,字执嘉,即高祖的父亲太上皇。公自幼“酤酒卖饼、斗鸡、蹴鞠”晚年移居新丰宫居住,卒葬万年(今陕西栎阳万年城太上皇陵)。公生四子,即伯、仲、邦、交,邦公妈开创雄汉之伟业的汉太祖上高皇帝。
刘恒心编著《汉祖流史---刘氏大成谱》1997年出版,金交椅坐二十四帝的传说原文:
刘邦的祖父丰公,字仁浩,战国时期随父刘清一块在魏国做官,一次楚顷襄王恩赐给他两把金交椅,并且食邑千户,是个百万富翁了。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赢政加坐金銮殿十二年后传位二世胡亥,他们父子腐化堕落、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建宫殿、建阿房宫、大修陵墓等等酷刑苦役,致民不聊生,加上自然灾害,天下人遭大饥荒。刘仁浩目睹民众之疾苦,即将百万家产全部散施百姓,拯救子民活命,他自己确变得家贫如洗了,唯有两把金交椅尚存。
后来刘仁浩的一位至交称道设宴请客,借去一把金交椅,却不见送还,并且迁居他处,蓄意侵吞丰公的无价之宝。
不久又来了一位赤脚仙人,称说是江西省赣州府宁都县太华山紫龙庵的大德仙人,今来借金交椅,以赴寺院宴请施主。刘仁浩心想:先前一把已被人借去沉没了,如今又来了这位素不相识的世外之人,莫非又是骗局?欲不应允。但又转想,百万家财都施舍尽了,又何差一把金交椅?人生在世,怀存正义,心胸坦荡,则安然舒泰,纵坐竹椅、木椅,甚至石板,依然心安理得,安乐自得呀!于是慷慨答应:“既然道长需要,就搬去吧!”赤脚大僧敞开上半身袈裟,袒露出难驾又圆又凸的腹脐,眉开眼笑地说:“刘公,明年八月十五请驾至太华山庵舍会唔,自有要言相告,并奉还此把金交椅。”说罢,左手轻轻拈起金交椅,右手把仙拂一招,霎时,浮云托身,飘然而去。
翌年八月,刘公偕孙子刘邦寻往太华山,但见:千岭逶迤,霭绕晴岚,草木苍翠,景色幽美!祖孙两人翻九十九座大山,又爬过九十九道山梁,跋涉得精疲力量,还是寻不到寺院的踪影。刘公道:”莫大的太华山,方圆几百里,哪里去找云庵呢?我们还是回吧!不要为了把金交椅而奔波。“刘邦说:“为人不可失信!祖父既然答应了师父,依期会唔,岂不按诺言而行?”刘公点头,祖孙再行。走到一条泉洞边,见一位老人在磨着铁棒,就上前问道:“老兄,可知此太华山有什么庵堂?”老人摇头:”从未见过。“刘公骤感失望,举步欲退。刘邦又问长者:”老人家,你磨这铁棒为何?“长者答道,要磨成绣花针,给孙女出嫁。”刘邦长叹道:“你要磨到什么时候?何不花钱买一支?“长者答道:”自己磨成的针和用钱买的针,意义不同!到以磨到什么时候,我坚定苍天不负苦心人,铁棒也能磨成针。心专石穿嘛!“刘邦听后非常感动,大声呼喊祖父:”你听见没有?心专石穿呀,我们继续走路寻庵吧。祖父应声“嗯”,两人又往前走了十几里路。丰公肚饥口渴,坐在松阴岩上。邦儿!快去寻点水给爷爷喝。刘邦走下岭底,见一山坑,清清澈透,游鱼可数,即捧水畅饮,甘闵甜美!但却用什么东西盛水给爷爷喝呢?正在焦虑之间,浪花中推浮出一只葫芦飘来,刘邦高兴极了,说声:“天助我也。”说着,捞瓢盛了满满的一瓢清泉玉液走上岭来。捧至祖父面前,并且笑着说:爷爷,我发现下面有一条山沟,飘浮着菜叶下来。故此,溯流而上,必有人住。“祖父解渴后,顿觉浑身增劲,遂叫刘邦带路,前往,行不多远,果然看见另外山麓上祥云簇拥着一座石墙画栋的楼阁,屋顶上炊烟袅袅,腾上九霄。两人紧步前去,确是一座庵堂,门楣上楷书着”紫云庵“三个大字。但是,内中空无一人,即没木鱼、钟鼓之声,也无寺钟鸣响之音。静悄悄的,寂然世外之境。祖孙两人走进大门,石门豁然大开,到了天井边,丰公叫孙子到殿旁廊房去 寻点什么吃的,刘邦听从奔过横门。丰公见正殿厅中端放着一把金光光闪闪的交椅,他上前细看,正是自己的那把,心想舒适地坐下来,休息一会,谁知,一坐下去,猛然间一阵巨响,大殿庵壁全部倾倒下来,把他掩埋在里面。刘邦刚刚走出殿院横巷,骤闻背后一阵惊天动地的响声,赶快奔跑逃离,走了十二步摔倒一跌,爬了起来,又连走十二步,又是一跌,他再爬起来,回头张望,哪里还有什么庵堂呀,连祖父也不见了!只遗留一座坟墓,状似去年借金交椅的僧人的大肚脐,再抬头望山峦崖壁,显出五个大字“泰山石敢当”。后人称丰公被生葬之墓为“仙人肚脐”。亦有称“黄龙出洞形”。
迷信传说:刘邦每走一步,就出一个皇帝,先走十二步即出西汉十二帝,跌后,再走十二步,即出东汉十二帝。总共前后汉二十四帝,四百二十六年。
以上两民间传说的故事内容大同小异,就是故事情节有所不同而已,毕竟是历史民间传说,传久了就会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