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疆地区为数不多的面食,油塔子的出现可谓颇受欢迎,因其外观形状似塔,面皮上油腻腻的,所以就将其取名为“油塔子”。作为西北回族人发明的面油食品,一般是做早点配合粉汤来吃的。
油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纸,层次分明,油多而不腻,香软而不沾,备受喜爱,现在更是新疆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新疆伊犁的维吾尔族人除了用白面和油做成油塔子外,还延伸了油塔子的内容,做成一种叫“赛维孜”的油塔子(即黄箩卜油塔子)。
说起油塔子的由来,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前了,根据坊间传闻,一位有钱人家的回族厨师在蒸油香的基础上发明了油塔子。当时正逢穆斯林群众过“宰生献祭节”,家家原料齐备,他利用食材丰富的好时机,创造了这种绝妙的吃法,后来经过改良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这种形式。
制作油塔子的原料非常简单,以精白面粉为主,同时配以炼过的羊油、清油、精盐、花椒、纯碱等,而要想使软糯的面团成为塔状,难就难在一个手法上。
有经验的厨师在制作开始时,先取其中的一块,平铺在面板上,擀薄拉开,利用面团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拉得非常薄,然后在薄如纸的面上抹一层炼羊尾油,盘卷成塔状,随后如此往复,使之成为一个多层包裹的面塔,成型后上锅清蒸15分钟,依据个人口味,如果喜欢吃甜口的,可以清刷一层蜂蜜,喜欢的甜口的撒上盐花即可。
虽同样是面食,但吃上一口松软的新疆油塔子,总能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如同大美的新疆一样,就连食物都满含着广博与通达,油塔子不仅仅是单纯的食物,更是浓缩了新疆无限美好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