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已成为新时代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大金融机构纷纷积极探索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新动能。其中,浙商银行通过践行善本金融系列举措,开拓出一条扎实有特色的助力共同富裕之路。
2月18日,浙商银行发布了《全面助力浙江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二十条举措》(以下简称“二十条举措”),联合六家协会发布共同富裕倡议书,拉开该行“金融助力共富”系列行动的序幕。
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以下简称“金服会”)主席,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识,是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更是浙江金融业的核心使命。浙商银行擎旗善本金融,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既是善本金融的基本内涵,也赋予善本金融更高使命。为此,浙商银行提出金融助力共富的二十条重点举措,将深入推进金融顾问制度、深入开展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深入实施善本信托工程、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开展财富管理创新,努力成为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金融如何守正创新,为共同富裕提供澎湃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陆建强表示,站在全局高度去领悟和把握,共同富裕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原创性实践。“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强国建设是基础,也是实现路径;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是方向,也是目标形态。两者有机融合、双向奔赴,便是中国式现代化构架的文明新形态,也架构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
如何以中国特色金融新范式助力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发展?陆建强认为,其关键在于守正创新,“紧扣两大内核、聚焦三大方向、构建四大支柱”。一是要紧扣“均衡性发展”和“共享型生态”两大价值内核。二是要紧盯“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三大差距主攻方向,以综合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善本信托促进先富带动后富,以金融产品和理念驱动乡村振兴。三是构建普惠金融、保障金融、慈善金融、财富金融作为“共富金融”四大支柱,通过重塑财富积累机制,不仅把“蛋糕”做大做好,还要切好分好,实现“共富”的价值追求。
浙商总会顾问郑宇民表示,从“善本金融”理念出发,对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可以得到四点启发。一是要从“功利思维”转化为“工程思维”,把“共同富裕”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共同推动;二是要从“金主思维”转化为“金服思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三是要从“收割思维”转化为“播种思维”,强调功能第一性,这也是善本金融的出发点;四是要从“本职思维”转化为“本领思维”,提升对行业的投研能力。
面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可能给银行经营模式带来的焕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AI技术中的“开源”逻辑同样可以应用到金融领域中。未来,金融投资的“信用”将不仅仅基于企业现金流,而是基于经营情况、业务流量,结合大数据来分析其未来的盈利能力,从而可以使更多的企业享受到全方位的更普惠、更场景化的金融服务,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分析人士指出,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范式,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内核。当前,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使命,主动担当,主动创新破题,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澎湃动力,以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多维度助力共富,浙商银行“二十条举措”全面赋能
浙商银行发布的支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二十条举措,内容涵盖综合化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金融顾问、善本信托等多个方面。
浙商银行副行长骆峰介绍,该行将以综合化金融服务持续做大融资服务总量,力争到2027年省内融资服务总量突破13000亿元;以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助力打造“金融生态的优质区”,力争到2027年与县域签约实现全覆盖;以善本信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力争到2026年实现省内山区海岛县全覆盖,2027年实现省内县市区全覆盖。
例如,浙商银行表示,将把“县域”作为主战场,复制推广在“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成果,并将其作为新一轮“深耕浙江”三年行动的开局之战,在政府平台融资优化、重大项目服务、招商引资、投资者教育等方面设计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争取让每个区县都有重大项目服务落地。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金融助力共富已成为金融机构的共识。金服会、浙江省金融人才协会、浙江省上市与并购联合会、浙江省长三角资本研究院、金玉联盟、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还共同发布了《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倡议书》,呼吁全体在浙金融机构携手发挥金融顾问先锋队作用,凝聚更多金融机构的共识,抓紧制定助力共富的一揽子支持政策,携手推动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