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术界的“TED”——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Talks 盛大开讲

原标题:国内学术界的“TED”——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Talks 盛大开讲   美国的预言家托夫勒

原标题:国内学术界的“TED”——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Talks 盛大开讲

美国的预言家托夫勒曾跟我们预言过第三次浪潮,而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将深刻的改变我们的这个世界。未来世界将变的如何?技术又如何来推动我们社会的改变?我们又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2018年12月16日上午,在北京文津国际酒店阳光厅,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了首场“CCF Talks“活动,邀请到了5位在信息技术领域里有影响力的业界领袖、学术大咖、技术精英。和普通的学术报告会不同,Talks的讲者用15分钟的时间来讲述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热爱的事业。

杜子德(CCF秘书长):为什么要talk?

杜子德,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制度创新者。他,出身山西农村,当过乡村小学教师,饱含乡村的淳朴与乐观;他,留过洋,吃过洋面包,看到国外的美好却决然回到国内建设当时远远落后于欧美的祖国。他,供职于国内计算机领域影响最大的学术团体,创建了中国计算机学会最后活力的青年科技论坛YOCSEF;他,言辞犀利,却不喜欢别人喊他头衔,只有称呼“子德”。

和他以往的演讲一致,与其说他的15分钟是talk,不如说是对本次活动初衷的刨析和思辨。从talk的听众是谁和诉求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开始,通过参加亚马逊计算大会的体验,谈活动一定要从充分了解用户诉求的角度出发。

子德又讲到语言、思维、思辨和质疑、勇气的关系。语言背后要有思维,否则语言就很空洞没有影响力。思维可以化为思辨和质疑的力量,只有自已质疑才能发现真理。当然质疑很难,需要勇气也同时需要自身掌握充分的知识和能力。要自身形成一个从问题出发,思考、读书、思辨、实践再从问题出发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最后,子德说,我们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思想,更要有改变制度和文化的能力和勇气。青工委委员是青年精英,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奉献中提高,在提高中奉献!

任奎(浙江大学教授):图灵奖与密码学的不解之缘

任奎教授是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他的15分钟演讲,字字珠玑,精彩演绎了图灵奖和密码学这部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史诗巨作。

任奎的故事从密码学起源的二战时期讲起。其时英国科学家图灵破获德军“迷”式密码机成为密码学领域公认的顶级传奇故事,并且以他之名设立了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项—图灵奖。

任奎生动地讲起密码学先驱惠特菲尔德·迪菲从孤身一人对抗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密码技术的封锁,到和马丁·赫尔曼教授一见如故,英雄惺惺相惜,共同提出划时代的“公钥”密码系统,打破了政府和国家机构对密码技术和工具的垄断,共获图灵奖殊荣的故事。再到阿迪·沙米尔、罗纳德·李维斯特和伦纳德·阿德曼这一神奇的三人组合发明RSA算法。其后希尔维奥·米卡利和莎菲·戈德瓦塞尔因为提出的零知识证明,如何既能充分证明自己是某种权益的合法拥有者,又不把有关的信息泄露出去,再获图灵奖。唯一一位中国人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提出了姚氏百万富翁问题:两个百万富翁如何在不向对方透露任何身家信息的前提下比较各自的财富,更是密码学的新篇章。密码学发展的历史,如同一部英雄史诗,波澜壮阔。

任奎说:“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智力超常的人,他们天生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来的,我们今天讲到的这些故事里的图灵和图灵奖大师们无疑都是这样的人。随着中国的计算机科研飞快的进步,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迎来下一位改变世界的来自中国的图灵奖获奖者!”

吴甘沙(驭势科技 CEO):未来驾驶:也许与你想的有一样

吴甘沙是国内顶级的技术精英:2000年加入英特尔,2011年担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工程师、2014年升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领导英特尔全公司的大数据长期技术战略规划,确立5G通讯、智能计算和机器人三大方向。然而意想不到的是2016年他毅然辞职离开英特尔,开始了创业之旅。

无人驾驶有怎么样的魅力?让一位人到中年的技术精英放弃高薪毅然下海,他在15分钟里用影像和语言把在场的听众领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

从吴甘沙看来,未来无人驾驶能够减少90%以上的交通事故,未来在路上的车流整齐有序高效,车与车之间几乎是零距离。智能会进一步改变我们的城市:未来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在城市里面川流不息,人们到了目的地根本不用担心停车的问题。无人驾驶将改变我们的城市:更多的空间变成了绿地,变成了市民活动的空间;城市里大量今天被汽车占用的空间将被释放,无人驾驶的车可以提供送鞋上门、送新鲜蔬菜上门、医疗救护上门,甚至ATM机上门的各种服务。无人驾驶可以让今天不动的物相对用户移动,使得世界的距离变短。而在车里人们可以有丰富的生活,可以唱卡拉OK,可以做按摩,可以健身。

在描绘远景的同事,甘沙提到目前驭势科技已经实现了很多令人兴奋的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他们在杭州的地下停车库提供无人驾驶接驳,与纷享汽车合作进行无人驾驶调度。最后,吴甘沙说让我们一起期待在2025年无人驾驶的美好生活能够到来。

马歆(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我是怎么认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的

马歆是个地道的北京姑娘,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了17年。历经同事工作变迁、来来往往的她,在演讲的开始自嘲经常会在微信上被尴聊怎么还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这次Talk,她用15分钟讲述了她经历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在20年间推动中国信息科研事业做出的点点滴滴,也让在场的听众理解了她为何一直保有着对这份事业最初的热忱。

马歆回顾起二十年前随着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的成立,微软第一次把设立在美国的博士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带到了中国。至今“微软学者“奖学金有来自亚洲102所高校的414名优秀博士生获此殊荣,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是学术界的中流砥柱或耀眼新星。

马歆历数起坚持做了二十年的“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作为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世界上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 微软亚洲研究院至今已经有超过6000名学生来访。他们来自20多个国家的3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由开放的科研氛围,让这里成为年轻人释放潜能的战场。从新毕业生,到今天被各位同事昵称为“马歆姐”的她,见证了近二十年来中国互联网业届的发展和繁荣。

马歆最后饱含深情地说:“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至今唯一一份工作。独行快,众行远,微软亚洲研究院无愧于中国IT界“黄埔军校”的名号,我也自豪于我的角色”。

钟兴(长光卫星总设计师):上帝视角看地球

长了一张娃娃脸的钟兴,初看怎么都不能和“总设计师”这个称谓联系起来。其实他在卫星科研的道路上已经坚持了十多年,现在是长光公司“吉林一号”卫星研制团队的顶梁柱。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卫星是高大上的尖端技术,是现代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够制造卫星的人都是大咖,而能够掌控卫星的人更加是大人物。这似乎和普通大众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这次钟兴在15分钟的演讲中,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描绘了长光卫星的前世今生,让现场听众感受到遥在天边的卫星距离自己如此之近。一张张卫星传回的精美图片让听众发出阵阵赞叹。卫星研制的艰辛甘苦,更让大家感同身受。

遥感技术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长广卫星总设计师,从2015年10月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组星成功发射,钟兴亲历四次发射,今天“吉林一号”星座在轨数量已达到10颗卫星,遥感数据获取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大幅度提高,为农林生产、环境监测、智慧城市、地理测绘、土地规划等各领域提供最及时的遥感信息服务。

钟兴谈起今年9月6日在四年前失踪的MH370航班一度传出残骸被发现的消息。一名英国的专家通过谷歌地球软件发现了一架疑似坠毁的客机,就静静的躺在柬埔寨密林深处。长光卫星技术公司立刻调动自己的全部10颗卫星前往观察,通过实时画面来还原真相。此举在微博上立刻引起了超过5万网友的关注和互动。

钟兴说,航天卫星工程没有捷径、没有诀窍,必须要全面、充分地做好地面试验,把将来在天上要发生的事提前在地面逐个得到验证。他动情地谈到,看到自己参与研发的卫星在天上拍到的清晰图像那是他这辈子最荣耀的事。

演讲结束后青工委向讲者嘉宾们颁发了感谢奖杯,让我们期待下一次CCF talks的精彩呈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