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夷吾,字尧卿,东汉会稽山阴人。祖父谢宜礼,博通五经,是东汉初年有名的儒士大家,光武帝时期担任谏议大夫,史称“直臣”。
夷吾跟随祖父自幼学习经略,后又拜山中一老者为师,学习风角占卜术,在22岁时被推举做了郡里面的一名小官员,当时的会稽太守为第五伦,很赏识夷吾的才华,于是破格提拔夷吾做了督邮,代表太守巡查郡县,传达政令,同时兼管诉讼刑罚。
当时有民众举报乌程县的县令贪污受贿,太守第五伦十分气愤,让夷吾马上去抓捕治罪。夷吾到了乌程县,并没有调查和实施抓捕,只是望着县衙门,趴在地上哭了一场就回来了。全县的人都感到惊奇,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回来以后,他禀告第五伦说:“属下偷偷用占卜术算了一卦,乌程县长该已到死期,早在三十天,晚不超过六十天。他不过是苟延残喘,用不着施加刑罚,所以没有抓他。”第五伦信了他的话。一个多月以后,果然有驿使带了乌程县长的印绶,说乌程县长突然暴死。第五伦因此对谢夷吾更加礼遇和信任。
汉朝律法规定,车驾不准驶入府衙,必须下马步行。有一次太守第五伦妻子的车驾被下属偷偷驶入府衙,被夷吾看见,他马上喝止,并且当着太守的面批评他的妻子,从此以后,会稽郡县上下官员,再也无人敢触犯律法。
太守第五伦推荐谢夷吾为孝廉,朝廷于是让他做了寿张县令,因为治理地方有功,百姓安居乐业,很快朝廷又让他迁任荆州刺史。治理荆州期间,夷吾依法治政,爱护百姓,生活简朴,为官清廉,教化地方民众有如神明,深受百姓爱戴。恰逢汉章帝南巡至荆州,旁听夷吾治理荆州下属郡县300多件公务,每一件事的处理办法都深得皇帝的赞许。汉章帝对随行的官员说:“如果所有的刺史都好像谢夷吾一样,那朕就不用再担心天下的治理了!”。
随后,汉章帝诏告天下,封夷吾为“百官楷模”,让朝廷上下所有官员向夷吾学习,不断鞭策自己前行,为百姓谋福祉。
汉章帝回到朝廷不久,就下诏令让夷吾迁任钜鹿太守,并召夷吾进宫,赐予宝剑和车马。汉章帝谆谆告诫夷吾:“钜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郡,辖地广阔,人口众多,很难治理。你有治世之才,所以朕特别对你委以重任,希望你能把以前好的经验做法延续下去,不要前功尽弃!”
夷吾到了钜鹿之后,时常到田野间体察民情,听到哪里有灾情,就马不停蹄地赶过去救灾;不专横独断,非常乐意听取下属和百姓不同的意见;任人唯贤,大力启用有功劳,有才能的人才;勤政刻苦,常常处理政事到很晚才休息;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为国家节省了很多经费。在任期间,钜鹿所有官员和百姓无一不称赞夷吾执政的公正廉明。
又过了几年,第五伦已经迁任做了司徒,听闻夷吾治理钜鹿有方,常常感叹自己不如他。于是下令让当时的太史班固起草文书,向皇帝推荐夷吾代替自己做司徒,把夷吾比作“周公、管仲”,称他为“大汉王朝的栋梁”、“天下太平的保证”。
夷吾认为自己功劳不足,拒绝了到朝中任职的诏令,而其他地方重臣则害怕夷吾做司徒后,自己的利益会大大受到影响,于是暗中找机会想要弹劾夷吾。第二年春天,冀州刺史让人谎报钜鹿下属县有灾情,夷吾于是急忙带领2个从事官,乘坐一辆简陋无装饰的车子,赶往受灾地。
冀州刺史借此上报,说夷吾不顾汉官威仪,有损朝廷脸面,应该革职查办!其他王公大臣也随机附和,都在弹劾夷吾。汉章帝被逼得没办法,只好下诏令,将夷吾贬为下邳县令。
在任几年后,夷吾推算卜卦,认为自己即将要死去,并且推断了准确的日期。到了日期,夷吾果然在家中去世。临终之前,夷吾交代儿子:“汉朝末年将会有特大动乱,各地坟墓都因此会被挖掘,尸骸遍地,如果你不想看到我死后也会遭受如此横祸,就简单地处理我的后事,不要为我设立坟墓。”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董卓、袁术、曹操等军阀为了筹集军费粮饷,果然大肆挖掘坟墓,盗取财宝,使人不得善终。而后人才想起谢夷吾的遗言,认为他有预言的神奇能力,为他立传,载入史册。
好了,本期的《虎说东汉》,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阅读。
参考资料:《后汉书》、《太平御览》、《会稽典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