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
据统计,截至2020年,河南全省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3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25个、代表性传承人127名,省级代表性项目1030个、代表性传承人832名,涵盖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等范畴。
根据目前非遗传承现状来看,许多非遗项目依赖于传承人的展演展示,非遗文化传播主要依靠现场活动的展演展示。
如何更好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省政协委员程青梅建议,建设一座河南非遗流动博物馆,将为我省的非遗资源的展示、传承、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非遗流动博物馆可突破地域限制常态化展示
目前,我省非遗展示展演已培育宝丰马街书会、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等知名品牌活动,同时在春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也会举办的展演展示活动。
程青梅表示,非遗大型活动受地域限制较为明显,很多展演展示活动多以拼盘的方式呈现,弱化了非遗类别,虽然形式多样,但创新性不足,主题性不够聚焦,甚至会陷入固定宣传套路,观众审美疲劳,社会影响也很难进一步彰显。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可借鉴我国流动科技馆的成功经验,建设河南非遗流动博物馆,让非遗展览展示突破地域限制,让公众可以常态化、系统化感知优秀传统非遗文化。这也将是对非遗文化传播方式的一次创新。
据了解,流动科技馆是为尚未建设实体科技馆、科学教育资源不充足的县级地区公众提供的免费科学教育服务,用流动的科普设施把一座小型科技馆送到公众的“家门口”。
◆叫响我省非遗展示的统一品牌IP
程青梅认为,建设非遗流动博物馆不仅可以为非遗展示搭建固定平台,同时也能打破地域限制,叫响我省非遗展示的统一品牌IP,还能适应文旅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为我省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具体运营措施上,程青梅表示,流动博物馆可以由非遗传承保护的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建设,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工作推进,制定运行规则,同时积极吸收文化科技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
她说,可在统一“河南非遗流动博物馆”品牌标识的前提下,按照地域特色、主题类别来统筹建设,化整为零,发挥地方和相关行业的积极性,共建共享。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广场、进乡村”活动,通过各种形式,使非遗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让观众不出家门就能感受非遗,享受非遗文化美学,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非遗数字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非遗流动博物馆建设中,也可将河南非遗数据库作为河南非遗流动博物馆的配套工程进行建设,并作为非遗流动博物馆的重要线上展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