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1805 - 1875),丹麦童话作家、诗人、剧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创作的童话故事受到世界各地儿童的喜爱,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的诗歌和童话被翻译成一百五十多种语言,还被改编成戏剧、芭蕾舞剧和电影,在世界广为流传。
不久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在北京单向空间举办了一场《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新书分享会,本书的译者傅光明老师和媒体人、儿童阅读推广人喻盈两位老师,以及《安徒生自传》的编辑徐珏老师一起,与大家分享了“童话大王”之外的安徒生。与大家分享本次活动的精彩内容,限于篇幅有删节。
《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新书分享会
时间:2019 年 1 月 12 日
地点:单向空间(大悦城店)
嘉宾:傅光明、喻盈
主持:徐珏
傅光明(上图左),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河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萧乾:未带地图,行旅人生》《书生本色》等。译有《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等。
喻盈(上图右)资深媒体人,创办有公众号“鱼鹰有宝宝”。
关于新书《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
在被中国读者一直作为“童话大王”接受的安徒生的精神世界里,有太多是在童话以外不为人知的东西。而这部自传,正是解密安徒生童话的一把金钥匙,因为这些童话里有他真实人生的影子,它们以童话的方式蚀刻下了他对于真实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理想与憧憬。
标题为什要写“以后”?因为译文君的娃还太小……
赠送一小段《安徒生自传》有声书试听
《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
左为英文版,右为上海译文 2019 年 1 月版
为什么要翻译、出版《安徒生自传》?
傅光明(本书译者):
2005 年是安徒生诞辰两百周年,2004 年时,我尊敬的师长刘麟老师参与翻译了《丹麦文学史》。刘老师让我发现,除了我们熟知的“童话大王”,原来安徒生还有那么一个丰富的世界——小说家、戏剧家、诗人、散文家。刘麟老师计划在 2005 年以“童话之外的安徒生”这样一个形像来纪念这位童话大王,并让读者更多认识他。他就想是不是可以出版“安徒生童话之外”的四本书:两本小说,一本散文游记,还有就是这本《安徒生自传》。安徒生一共写过三本自传,这是第三部,也是最厚的一部。
徐珏(本书责任编辑):
关于策划出版这本《安徒生自传》,说来也巧,那时我还是一个杂志的编辑,傅光明老师是现代文学馆的研究员,写很多文章。我其实是想去约稿的。结果傅老师兴致勃勃地跟我聊起这本《安徒生自传》,讲了很多安徒生的故事。他讲的安徒生跟我小时候的印象完全不一样,比如他说你知不知道安徒生是很自大、很自恋的人,我想怎么会是这样呢?还有安徒生曾经“赖在”狄更斯家不走这样的八卦……
安徒生还是一位手工大师,以前出版的安徒生传记,没有把他的这些生活侧面呈现出来。所以我想做一本插图版的安徒生,要放很多画在里面,但是可惜跟欧登塞博物馆联系的时候,插图量太多,所费太贵,就没有坚持,现在给大家呈现的是有二十多页有彩色插图版《安徒生自传》。
这个封面上的小人是安徒生自己的剪纸作品。小人穿了一件爸爸改的西服,穿了一双大皮靴,好像一个非常得意的小孩子,把裤子塞到靴子里让大家看到皮靴,然后戴了一顶礼帽,我们就选了这张。
安徒生的剪纸作品,你找到这个得意的小孩了吗?
是坚韧,把安徒生从“丑小鸭”打造成“白天鹅”
傅光明:
通过翻译我发现安徒生是个有趣的人。在经过艰苦奋斗,取得巨大成功,由“丑小鸭”变成翱翔天空的“天鹅”以后,他时常沉浸在成就感里,可以说有点自恋。通过这本自传步入安徒生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个人就得写这样的童话,这样的童话就得这样的人来写;会发现《丑小鸭》写的就是他自己;会发现假如把《丑小鸭》和这本传记结合起来,谁不曾是丑小鸭?《丑小鸭》写的不光是安徒生自己,“丑小鸭”就是你、我、他。
喻盈(资深媒体人,儿童阅读推广人):
我是八零后,是读童话长大的一代。这些年我自己创办一本儿童杂志,加上写亲子公众号,我重读了很多经典童话,有一个发现,就是很多小时候你很喜欢的经典童话,现在看来都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尤其是那些公主、王子童话,好像女性总是等待男性来拯救,比如睡美人要被王子吻醒,白雪公主吞下毒苹果等王子唤醒。有一些经典童话受当时的时代影响,有一些需要思辨的地方。像《杰克与豌豆》《穿靴子的猫》,会让你想难道穷人要翻身就可以不择手段吗?
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剧照
(来自网络)
但是安徒生童话里,除了早期他改编自民间故事的几篇,很多具有永恒的人性色彩,放到今天来读,你还是会被触动。有意思的是,很多安徒生童话可能小时候没读懂,现在再重读,反而触动更深。
我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海的女儿》,这可能是很多女孩子最爱的一篇童话。虽然它好象也是为爱献身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叙事,一直是很独立的女性视角。小美人鱼一直在自己做选择,她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想从海底到人间去,宁愿放弃自己三百年的寿命,愿意把自己的声音交付出来换一双腿。
动画电影《小美人鱼》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可能很多人看的是删节版本,最后小美人鱼变成一个泡沫消失了,但其实在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完整版《安徒生童话》里,当小美人鱼变成泡沫之后,得到天使的祝福:如果她一直积攒这样的善行,她就会重新获得永恒的生命。在现在来看,这是一个女孩怎样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断做选择,最后获得重生的故事。
傅光明:
安徒生是底层出身,到哥本哈根后凭一副金嗓子进入上流社会,但一旦变声了,他在贵族眼里便一钱不值,瞬间又变得孤苦无依了。如此的境遇和心态在他人生路上反复出现,这不就是我们读过的“丑小鸭”吗?他不断经历这样的煎熬,却不放弃,不断励志奋进,最后飞向天空,他当然有理由为此感到荣耀,骄傲,甚至有理由自恋。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如何及早发现自我。我给大家读一小段:
春日的一天,我去了腓特烈斯贝的公园,在我看到的第一棵山毛榉树的树叶里,突然发现了自我。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晶莹透明,清新的空气弥漫着一股清香味儿。绿草菁菁,长得很高,鸟儿们在唱歌,我被这一切震慑住了,开始与它们一起沉浸在欢乐之中。我张开双臂,抱住一棵树,亲吻着树皮。那一刻,我全然觉得自己是自然之子。“你疯了?”一位离我不远的管理人员问我。我惊恐地跑开了,很快,我镇静下来,心平气和地走回了城里。
丑小鸭
(图片来自网络)
我觉得这里很重要。第一,他发现了自我。第二,可以发现,彼时的安徒生已经决定了将走一条什么样的路,那就是文学、艺术之路。倘若他没有这种艺术家的敏感、细腻,以及后来不断表现出来的脆弱、多疑,他都成不了今天所看到的安徒生。其实他这些心理素质也好,艺术气质也好,都时常出现在他的童话作品以及散文、游记、戏剧当中。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简单说吧,安徒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问题在哪儿?他有追求,有理想,想上进,但发现自己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好像遇到了生命成长的瓶颈,因为教育限制了他,而只有通过这个瓶颈,未来的成功才有可能。
这时安徒生认识了自己一生的贵人,一位叫科林的长者。科林有身份,地位很高,又有钱,很喜欢安徒生,他向国王提出申请,让安徒生接受免费教育,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安徒生。这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重要,即怎么及早发现自我,同时一定要接受很好的教育。
安徒生写了三本自传。第一本英文名是The Story of My Life,直译《我生命的故事》。第二本书名叫The True Story of My Life,直译《我生命的真实故事》(或者《我真实的生命故事》)。到最后要为自己做一生总结了,他感恩生命感恩美好,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包括上帝对他的眷顾,家庭给予的温暖,遭受过各种各样的不幸与挫折,数落与嘲弄,但都逢凶化吉。他对生命有了升华的感悟,于是把这本传记的书名定为《我的童话人生》(The Fairy Tale of M Life)。
“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有多少同时代高贵的优秀男女,对我都很友好、坦率,我对于人类的信任几乎从没有使我感到失望,即使艰难岁月也包含着幸福的因素。我觉得,我所经受的不公正,以及妨碍我发展的行为,最终都给我带来了美好的结果。”
一幅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圈的生动群像
喻盈:
有意思的是,安徒生的自传勾勒出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圈的一个长卷,就好像一幅群像——巴尔扎克、雨果、门德尔松、李斯特,他们都和安徒生有交往。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包括和格林兄弟,他们之间也见过面、有交往。
而为什么在安徒生的自传里有这么多欧洲名人出现?因为他是一个狂热的旅行爱好者,一生中长途旅行有 29 次,每到一个地方都去拜访他想要见的名人。这在今天看来也很不可思议,因为很多次,他是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身份,直接到已经成名的大作家门前,敲门说我很崇拜你,我想和你认识,然后就跟人家聊自己的作品,聊他对对方作品的理解。
我读一个非常有趣的片断,是他到巴黎拜访雨果。他说:
我试着读的第一本法文原版书是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我能每天去圣母院看看书里所描绘的场景。这些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他对人物性格非凡的刻画,让我如痴如醉。我想,去拜访一下作者该是很自然的事。
他住在皇家广场的一角,房子是老式建筑,屋里的墙上挂的全是圣母的图片、木刻和油画。他见我时,穿着睡袍,灯笼裤,脚蹬一双精致的拖鞋。临走时,我请这位被无数旅游者死缠着签名的作者,在一张纸上为我签名。他确实满足了我的愿望,可他把名字写在纸的最顶端,使我联想到,他不认识我,他这样签名是为提防我在上面的留白处写下哪怕只言片语。我这样一想,心里很不舒服。
这时候他根本不认识雨果,雨果也不认识他,只是因为读了雨果的书,他就想拜访作家,还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
很有意思,我们脑补一下当时雨果的心情:这是谁啊?我在休息他就跑到我家敲门要签名……不好拒绝他,给他签吧又怕他拿着签名招摇撞骗,前面再捏造题字,说我雨果如何如何夸赞之类的……签在纸的最上面吧,让你没有空间在上面写其他的话……
傅光明:
这些细节透露出安徒生的细腻、敏感、脆弱。
喻盈:
对,他是很天真没有城府的人,没想到这对别人有没有困扰,他只是很想见你,然后就去见了。还有他写跟巴尔扎克的见面也特别逗。
我在博卡尔梅伯爵夫人家见到了巴尔扎克。他是一位风度优雅、穿着考究的绅士。牙齿洁白得在两片红唇间晶莹发亮。尽管他在这个圈子里话并不多,但他看起来很快乐。一位写诗的女士把巴尔扎克和我拉到沙发处,她坐在我们中间,用一种既能保持身份又能表示谦逊的态度说她在我们面前感到多么微不足道。我转过头,在她背后,看到巴尔扎克布满嘲讽的笑脸。
一天,我正在卢浮宫浏览,遇到一个人,从体型、步态和相貌上看,很像巴尔扎克,只是穿的衣服褴褛不堪,而且很脏,鞋也没刷,裤子上还沾着泥巴,戴的帽子又瘪又破。我吓了一跳。他冲我笑笑。我从他身边走过,边走边想,真是太像巴尔扎克了。我回转身,又追上他问:“您不是巴尔扎克先生,对吗?”他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说:“巴尔扎克先生明天要去圣彼得堡。”他用力按了一下我的手,冲我点点头,走了。他的手细密而柔软。我断定他就是巴尔扎克,也许他是为写作而乔装出来探访巴黎的神秘,或者这人根本就不是巴尔扎克,只是因为长得太像,勾起陌生人的猜测,此时正觉得有趣偷着笑呢。
几天之后我跟博卡尔梅伯爵夫人谈起这件事,她说巴尔扎克向我致意,他已经去圣彼得堡了。
这个很有意思,有可能巴尔扎克真的把自己扮成很穷苦乞丐的样子跑到卢浮宫,默默观察其他人的样子,把看到的东西写到小说里面。
在这本书里有很多这样的细节,你会看到当时欧洲文学家、艺术家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而且很超乎我们的想象。
安徒生童话里也有很多旅行场景,比如《拇指姑娘》
杜桑·凯利 / 绘
傅光明:
书里讲到他跟狄更斯的交往,描述非常美好,如何接受狄更斯邀请,到狄更斯海边的别墅度假。但这是安徒生的视角,从狄更斯的视角,狄更斯怎么描述的呢?
狄更斯的确邀请了安徒生来家作客,说,你来我家住一个礼拜把。安徒生就来了。他一点不客气,你请我,我当然去。这是他写童话的那种特质:简单、单纯,但他不太懂人情世故。然后一周到了,安徒生收拾好行李辞行,准备出门。这时,狄更斯夫人表达了一下客气,您不用急着走,如果想住还可以留下来。
安徒生就放下行李说,好,我接着住。……
他不走了,真的接着住。一住十天半个月。狄更斯夫妇私下说,他怎么还不走?最后是用话激他走的。所以说,在狄更斯的叙述里这段交往不大美妙。我们读文学,看文学家的轶事,若从多视角去了解,会发现特别好玩儿、有趣,有利于我们了解作家本身。
徐珏:
安徒生是描写人物的圣手,也是描写景色的圣手。
傅光明:
对安徒生有两点很重要,一点是发现自我,第二点是唤醒艺术灵感,这对从事文学和艺术创造的人来说特别重要。
安徒生十七岁的时候立志写作,要当一个作家。他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威廉·克里斯蒂安·沃尔特”——“威廉”代表“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克里斯蒂安”是他自己,他叫“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沃尔特”代表“沃尔特·司各特”,是苏格兰伟大的历史小说家。
安徒生的艺术灵感是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旅行时唤醒的。第 114 页,我特别喜欢这段描写:
是在佛罗伦萨,在欣赏了美术馆里无数精美的艺术作品,参观了拥有许多纪念碑和艺术精品的教堂以后,我的艺术感觉才倏忽间被唤醒。
在“美第奇的维纳斯”像前驻足良久,我感觉身陷虔诚的艺术奇迹,难以自拔。她从大海的泡沫里升起,洁白、优雅、美丽,她只能是神的创造。在人间,一代埋葬一代,爱情永远不死。爱的女神将永生。
我的每一天都沉浸在美术馆,最能引我注意的总是“美第奇的维纳斯”和“尼俄柏”群雕。——这组无与伦比的群雕中蕴藉着某种真理,某种永恒的真理;由于这组群雕是分开搁置的,彼此间有一定的距离。也可以这么说,穿行其间,好像置身雕塑之中,成为雕塑的一部分。
美第奇的维纳斯
(图片来自网络)
喻盈:
我看书的时候有一种很强烈的感慨,当时丹麦的舆论环境跟我们今天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蛮像的,如果你想成名,你每写一个东西都要接受非常激烈的抨击。所以安徒生刚开始写作时,报纸、杂志上都是对他的批评。他又是非常敏感和自尊心非常强的人,所以每次他觉得在国内待不下去的时候就出去旅行。
幸运的是,刚好那时可以拿到旅行基金——这让我特别羡慕,想一想,如果现在年轻人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总是能拿到资助出国旅游,那真是太爽了。
很有意思的地方是,他记下了一些旅行中遇到的有趣的小细节。
比如有一次他从维也纳坐马车到布拉格,半路上上来一对夫妇。妻子非常热情,一直侃侃而谈,显现出她对文学艺术有很多了解。她对安徒生和其他乘客说,我们家住在布拉格广场最大的一栋房子里,有很大的图书馆,父亲很有学养。她邀请安徒生到她家做客,看看她们家的图书馆。
没想到安徒生是这么天真毫无城府的人,第二天他真的按照这个女士说的地址去找她的家。最后发现那对夫妇和他们的爸爸、一个很穷困的犹太老头住在很狭窄的阁楼上,屋子中间有一个破旧的洗衣篮,里面堆满书。女士穿着睡袍,看到安徒生的时候瞬间羞红了脸,说:我跟你说的图书馆就是我们家客厅中间破旧的洗衣篮,我说的藏书就是这个洗衣篮里面的书。
真的非常有戏剧性。但是安徒生写这一段的时候完全没有嘲讽的意思。我们可以读出来,她是穷苦的人,但对于精神生活有无限向往,虽然住在狭窄的空间里,但还是在孜孜不倦读书,而且很想跟人分享。
这些是我们在安徒生童话中很容易受到触动的部分,他的视角有很多生活在底层的人,但他们对美好精神生活有向往,他们天真,和现实好象格格不入,却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巨大冲击。
“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叙述自己的人生”
喻盈: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很好奇,想去找一些他的情感线索。因为以前听过一些关于安徒生的传言,比如说他是不是 gay,他的恋爱是怎么样的。但书里不太容易找到这样的线索,因为是从安徒生自己的视角来写的,可能会回避。
他一生没有婚娶,没有孩子,家境本来很穷,父亲是鞋匠,在他十一岁时候去世了,妈妈改嫁给一个鞋匠。但是他回忆父母婚姻的时候写得非常唯美,看了之后觉得他好像生活在很幸福的家庭里,他说虽然我家里很穷,但是父母对我的养育方式让我觉得好像一个王子一样。
他爸爸本身是很有艺术天赋、爱好艺术的人,家道中落导致安徒生失去上学的机会,但是爸爸每个晚上都会给安徒生读书,把他对文学的喜爱寄托在孩子身上,给他讲《一千零一夜》,给他做很多玩具,在安徒生的描述里都非常精巧。
他妈妈非常爱干净,把家里所有桌布、窗帘洗得雪白雪白。他们家跟邻居之间隔了一条臭水沟,妈妈在上面放了一些小花盆,种了蔬菜,在他看来像小花园一样。
这一家人很穷苦,但是把不宽裕的生活过得非常精致。他说父母在家里的墙壁上挂满各种各样的画,在他幼小的眼睛来看就像一个画廊一样。所以他心里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在那个时代,他的童年可能比很多人的幸福感要强。
但是不幸的是,他自己一再说他个性比较古怪,放到今天来说应该是独特,不太容易被别人真正发自内心地欣赏和接纳。真正从心底爱他的人,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找。
傅光明:
安徒生是一个意大利迷,书的第 141 页有一段话,我自己是感同身受。他在一次意大利旅行之后写了一篇散文,翻译时我努力把它译成散文诗,题目叫《再见,意大利》。
在意大利,它的土地和空气充满天国的光彩,美丽的孩子在石松下与我相见,山的胸膛喷出火焰,古老的城市重新复活。
在意大利,有穿着大理石长袍的高贵神灵,每一缕呼吸的空气都弥漫着音乐和花香,像油一样的蔚蓝大海广袤无垠,山峦在阳光下闪着七彩光芒。
在意大利,一切都如诗如画,随处可见上帝之爱的创造;农家的院落周围,环绕着月桂树和巨大的仙人掌,丰收的葡萄压弯了葡萄架。
在意大利,我有了成熟的思想,却还拥有一颗童心。我认识了自然和艺术。再见,色彩斑斓的土地——我的美梦结束了。
为什么美梦结束了?因为他要回祖国了。祖国什么样?那里的文坛充满了向我拍板砖的人。安徒生的旅行是超越一种情境去享受生命的美好,而一旦回到现实世界,他又要像“丑小鸭”似的遭受数落、嘲讽。安徒生的一生始终在这个过程当中反复着,直到他最后获得荣耀。
喻盈:
我最近很迷一个小说,《我的天才女友》,费兰特写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她有一句话说“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叙述自己的人生”,对于作家来说更是如此,我哪怕写一个自传,呈现的也是希望被别人看到、记住的部分。
我觉得安徒生童话里有很强的忧郁和恐惧的色彩,比如《丑小鸭》,它虽然最后变成天鹅,但是在它成长的过程当中不断受到打压,受到排挤,如果是年龄很小的孩子读的时候,他会感到一种忧郁的。安徒生的童话不一定适合特别低幼的小朋友,但是它可以一直读到九十九岁。
他的书里一方面有敏感忧郁的色彩,但同时他又是对成功、对美好有强烈欲望的人,这种东西放到当代的语境里特别正能量。他总是有一种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和韧性,不断要冲破自己的阶层,冲破他自己的局限,这在现代人看来又觉得很励志。这两面是交织在他整个人生里的。
徐珏:
安徒生喜欢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一度还想当个裁缝。他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身份:手工达人。这本书里我比较得意的是收录了安徒生手工制作的作品的插图,还有一些他的手稿插图,给大家分享一下。
安徒生像,摄于 1854 年。安徒生确实其貌不扬,看上去还有点愁苦。
安徒生小时候生活的小城镇欧登塞,如果大家去那里旅游的话,那里有一座他的故居,收藏很多他的手工作品、手稿以及他的一些遗物。
《豌豆公主》的手稿
这是他画的车,叫蜗牛马车,非常慢的一个马车
我当时看到这个图片惊呆了,他做了一个用纸剪出来的摇椅。
安徒生的剪纸作品
他用橡胶树叶制作的一对夫妇,刚才喻盈老师说他一直对美好的家庭生活有向往,从这个作品也可以看出来。
这是墨水滴在纸上,然后随手画出来的戴头巾的土耳其人
以上图片来自本书插图
本文根据新书分享会速记稿整理编辑而来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文字有删减
欢迎在文末发表评论告诉我,通过阅读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你看到的作者安徒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五位读者将在春节后获得我们送出的新书《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一本。留言有效期至 2019 年 2 月 3 日 24 时。
(点击封面图即可购买)
《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
[丹麦] 安徒生|著
傅光明|译
西方五大自传之一,不为人知的“童话大王”安徒生的真实人生。
安徒生把他的一生看作是童话。他来自小镇欧登塞的底层社会,十四岁时去了哥本哈根,在那里闯出了自己的路,成为了国王和王子的朋友。在他的自传中,他生动地描述了他小时候熟悉的丹麦的市井生活,以及之后他接触的丹麦的贵族圈子和欧洲上流社会。他还生动地叙述了他和那个时代的重要作家、作曲家、歌唱家的交往,他是那个时代旅行最广泛的作家之一,他的旅行把他带到了远东的君士坦丁堡和北方的洛蒙德湖。他对这一切的描述堪称是一幅十九世纪欧洲的风俗画。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或搜索ID“”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