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寸寸用心,精雕细琢打磨生活典范

big.jpg

▲景观提升后的苏州河华政段滨水步道。 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如果岁月中有一条河相伴,那一定是件有意思的事。被称作“母亲河”的苏州河,就这样流淌在很多人的心里和日常。

曾经,苏州河畔的生活大抵可以从原住民的口述,或历史上的桥名略知一二:老闸桥、老垃圾桥、新垃圾桥……如今的苏州河,水清岸绿,岸边可漫步,水中有赛艇,还间或点缀着卓然新姿的保护建筑。

“一江一河”贯通取得阶段性成果,将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人民。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今年以来,上海精雕细琢、寸寸用心,提升岸线空间品质,让“一江一河”成为凝聚人气的公共活动新地标。聚焦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滨河步道“一带十景”全线开放,“苏河之冠”渐趋闪亮,通过空间营造、功能入驻,成为沿线景观亮点和功能节点,更在反复打磨间强化了亲水岸线的人民性。

如今,更多桥下空间改造提升,沿线居民区临河空间开放共享,蜿蜒在人民城市中的母亲河就此有了可亲、可近、更可期的表情。

看得见风景的老楼,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面朝苏州河的河滨大楼,被誉为“远东第一公寓”,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今年72岁的蔡体珠在此住了71年。她见证过苏州河商贸兴盛,也经历过需要掩鼻绕行“变黑变臭”的曾经,更等到了它跃变为“城市会客厅”的美好今天。

10月,蔡体珠透过自家窗户观摩了“上海赛艇公开赛”。翻飞的船桨,让她想起儿时见过的手摇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商小贩在苏州河上“讨生活”,小小泊船也为沿河居民带来南北行货。蔡体珠最期待的是,循着窗口飘进的叫卖声,跟着父母下楼,看船上伸出一根窄木板连上岸,小贩一踏一跳间递上挑好的西瓜,晚上啃着瓜就着拂过水面的凉爽而消夏。

后来,机发船代替了手摇船,柴油味在河上弥漫,水体变黑变臭,再加上附近码头电喇叭调度声,蔡体珠家的窗渐渐不敢开了。

big (2).jpg

▲河滨大楼外立面修缮一新,成为“一江一河”风景的一部分。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世纪初,苏州河治理拉开大幕。蔡体珠趴在窗口看河道清淤,河水在一锹一铲中逐渐清透。彼时,河滨大楼居民们还收到这样一份礼物——用挖出的淤泥烧制的小物件。蔡体珠说,这既是纪念也是警示: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

如今,天气好的黄昏,蔡体珠喜欢沿着北苏州路散步,看河面上水鸟飞来啄去。两岸空间改造提升,彻底解决了“近河不亲河”的尴尬;设计感十足的“世纪同框”取景点集纳了河口段两岸百年建筑、陆家嘴“四件套”摩天大厦,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她的散步路线也一直延伸到外白渡桥,900多米的虹口段“走不厌,看不厌”。

原本小区里最“吃香”的小花园都被冷落了——虹口段建起4个主题花园,配备了公共座椅等各类友好设施。当下,河滨大楼正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修缮,为面河住户免费提供阳台封窗服务,隔音保暖。

河滨大楼,这栋看风景的老楼正成为“一江一河”风景的一部分。

虹口区北外滩街道党工委书记蒋霜胤透露,河滨大楼2层还将打造家门口的“河滨会客厅”,在尽量不扰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下,满足市民游客“打卡”老建筑的需求。至于植入哪些功能,“老百姓说了算”。

一首诗一个相框,处处友好彰显“人民视角”

“苏州河边是我的欢乐天地,我们在那里捉迷藏。我小时候喜欢冒险,曾在四川路桥上跳下来,一直往西游到浙江路桥,同学们拿着我的衣服在岸上跟着走……”作家赵丽宏就曾将苏州河唤作“童年河”。如今,他的这段童年趣事被镌刻于铜牌上,镶嵌于苏州河畔打着倒角的水泥扶栏上,供往来游人休憩之时阅读、触摸、赏析。

哺育着人民城市的母亲河,也是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中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最佳载体和全新场域。

以静安段改造提升为例,充分打开大门,邀请市民参与。其中,为苏河写诗正是特色之一。全长6.3公里的苏州河静安段,共征集来自全国各地1400多首诗歌,最终有100首被镌刻在苏州河畔,有人醉心于旖旎风景,有人回望民族工业的光荣与梦想,更多人在字里行间积淀着对人民城市的深情。

big (1).jpg

▲苏州河静安段航拍。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以人民为视角而设计、提升改造,在苏河沿岸比比皆是。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主导设计了苏州河静安段两岸改造提升工程。她这样举例:在总商会段,充分将沿河空间向陆域打开,更迭小尺度马路,新增2500平方米以上绿地及景观休憩空间,让整个街区慢下来、可逗留。沿岸还间隔设立相框般的指示牌,“取景”河对岸的美景。

四行仓库段,重点改造沿河防汛墙及慢行空间,这里将苏州河畔的商贸历史街区图转化为地刻线条,消逝的路名被镶嵌于70余米长的景观墙侧,人们在步道方寸间勾勒苏河记忆。

细心的人会发现,整个静安段的路面、墙面随处可寻马赛克纹样装饰,玛瑙绿、琉璃蓝……这一贯穿全线元素提取于苏河沿岸的历史保护建筑,“由此实现了沿线历史文化遗存的互动,营造更富有活力魅力、更有品质的人文空间”。

超大城市生活典范,落脚于每个细微感知

“苏州河两岸空间改造提升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随着人民所需而不断调整。”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就在11月底,位于苏州河静安段的蝴蝶湾绿地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在原有滨水绿地3000平方米基础上,将整个花园“打开”,贯通昌平路桥和恒丰路桥下沿河步道,形成约360米长一体化滨河绿道,实现“横向连通”;嵌入服务功能齐全的苏河驿站,实现“纵向拓展”。

如今,人们对于母亲河的感知越来越生动、具体而微。

有人钟爱沿河空间那排冬暖夏凉的木质贴面座椅;有人留恋于打磨出倒角、可供“凭河临风”的休憩宽扶手,更点赞那个可以摆放随身水杯的空洞设计;还有人热衷逗留于沿岸逐个涌现的网红咖啡馆、书店……

据介绍,苏州河两岸将打造成为更有活力、更加温馨的超大城市生活典型示范区。重点区域、重要节点提升改造的同时,发力处于黄浦、虹口2个区的河口区域,对既有桥梁、防汛墙开展景观改造,进一步整治两岸建筑立面;全面开展跨河桥梁桥下空间整治,植入艺术、文化、体育、健身、亲子、休闲设施,营造更多阳光活力空间;继续优化苏州河沿线交通组织,形成更高品质慢行休憩空间;助推陆域历史文化资源和水上活动资源互动、整体联动。

作者:单颖文 顾一琼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