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全力向新 开启未来!

当新质生产力遇到百年工商名城,会碰撞出怎样精彩的火花?

近日,“新质生产力看无锡”2024长三角主流媒体无锡行活动启动。45家重点央媒、长三角主流媒体、专业财经类媒体和自媒体近70位媒体人,参与了为期4天的采风活动,共同探寻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无锡密码”。

近年来,“465”现代产业集群已成为无锡产业攀升的核心支撑。无锡素有“物联网之都”的美誉,超4000亿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占江苏省半壁江山;被公认为全球高精尖技术竞赛场的集成电路产业是无锡最具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爆发力的“王牌产业”,超2000亿的产业规模占到全省1/2、全国1/8;超2000亿规模的无锡新能源产业正擦亮“新能源装备之都”的耀眼名片;六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全面起势……

雄厚的产业基础是加速向新的坚实后盾。面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商业火箭、低空经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太湖之滨加速崛起,书写“未来感”十足的锡城新气象。

聚力向新,开启未来,无锡有能力,在前行。

逐梦九天 向新飞翔

牧星耕宇,奔赴苍穹,自古以来便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梦想。

在中国航天逐梦星辰、勇毅前行的奋斗历程中,就闪耀着非凡的“无锡元素”。

东方空间是业内首屈一指的民营航天企业。自东方空间去年落地无锡以来,已创造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首飞成功、百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原力-85”首台套下线等多个国内外业界知名成果。而这些,折射出的正是无锡在发展空天产业方面展现出的巨大的魄力和决心。

梁溪区无疑是无锡空天产业浓墨重彩的一笔。眼下,在梁溪区,商业火箭、卫星制造及应用、空间信息应用,三个百亿级产业初具雏形,“发卫星、造卫星、用卫星”于一体的空天产业生态圈蔚然成势。

商业火箭生态圈,已落地东方空间、天兵科技等重点链主型企业,吸附招引超星未来、星测未来等7家产业链相关企业,10余家本土企业参与上下游配套。其中,东方空间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设集航天发动机研发中心、总装测试中心、高端制造中心等于一体的航天动力总部。

卫星制造及应用生态圈,目前已实现卫星“高、中、低轨”和“通导遥”全覆盖布局,落地银河航天、微纳星空、遨天科技、紫微宇通等重点链主型企业,带动吸附最终前沿、氦星光联等11家配套企业。

空间信息应用生态圈,依托北斗西虹桥基地,2023年4月份启动建设长三角空间信息数字产业示范园,落地苍宇天基、京济通信、沧穹科技、珞遥信息等项目24个,明年6月实现“建成即开园,开园即满园”。

值得无锡追梦的不仅有浩瀚苍穹,还有1000米下的低空空域。

在蓝天和地面之间,低空经济是正在崛起的万亿级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从直升机“空中赏樱”到无人机物流,一个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低空应用场景在锡城接续诞生。

3月20日上午9点,随着红蓝配色的直升机呼啸升空、直冲云霄,无锡丁蜀机场在锡推出的首条空中赏樱专线正式启航,载着乘客从空中俯瞰花季烂漫的鼋头渚。

4月1日,梁溪区、新吴区、滨湖区三地同时启动双向对飞的“低空物流”线路,助力无锡打造长三角首个无人配送示范城市。当日,无人机仅用26分钟即覆盖了常规1小时15分钟的车程,运输时间缩短65%。

相较于“无人机货运物流”,更为惊喜的是,“载人飞行”在无锡曙光已现。

如今,无锡已牵手获得世界首个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型号合格认证的企业——亿航智能,共同打造的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及运营总部项目,预计5月份运营中心将投入使用并实现首飞。

不久的将来,坐着无人驾驶飞行器,在空中欣赏古运河风光,这一极具“未来感”的画面在无锡即成鲜活现实。

智慧无锡 活力向新

一辆外观炫酷的巴士车,大小不足常见公交车的一半,平稳地行驶在路面上。透过车窗定睛一瞧,车内既没有驾驶位和方向盘,也没有油门和刹车。遍布全车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就是车辆的“眼睛”,能够360度监测周围路况,做出自动判断。

事实上,如此智慧化的无人巴士,在无锡并不稀奇。

目前,由无锡市交通集团投放的无人巴士已能够无缝衔接经开区内的重要交通枢纽、景点、商业中心和社区中心等,为市民提供全天候、全场景、全天时的城市微循环服务。

街头巷尾的无人巴士,让人直观感受无锡这座“物联网之都”的强大魅力。在无锡,物联网产业是第一大产业集群,4000亿产业规模不仅占江苏全省比重近50%,且位居全国前列。

今日的无锡,正在多个维度展示物联网融合万物的强大潜力,开启一个高度智慧化的全新时代。

当物联网融合人工智能,人型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成果便来到你我身边。

来到位于无锡经开区的安尼迈仿生技术亚太区总部,人形娱乐机器人“Atom”正挥舞着手臂,与人互动,这是该公司最新研发的可模块化和可扩展的人形娱乐机器人。目前,安尼迈的产品已经在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等全世界各顶级主题乐园展出。

而得益于雄厚的物联网产业基础,无锡制造业亦走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路。

走入惠山区的一汽锡柴奥威16L发动机“超级工厂”,不仅没有生产作业的异味,空气甚至很“清新”。在这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会根据气温智能匹配,“超级工厂”秀出了绿色化的特质。

值得一提的是,在制造业智改数转过程中,算力作为一种底层驱动力,有着重要意义。由此,无锡建成了“制造业数字化之源”——雪浪算力中心。已投用两年的雪浪算力中心,链接了雪浪小镇内的300家企业,算力使用率达到了80%。

其中,吉利汽车使用的就是部署在雪浪算力中心上的雪浪云工厂仿真与实时优化系统,通过内置模型即可快速全产线建模,实现精准预测,由此可降低库存量25%,缩短生产周期10%,节约能耗可支撑1个年产7万台生产基地工作一年。

不断向着智能化迈进,无锡的新工业梦想愈发美好且清晰。

聚力创新 领跑未来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便是创新。一个个领跑行业的创新产品直观展现出无锡企业的非凡实力。

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机房自从采用了全新的液冷散热方式后,不仅提高了5G基站的算力效率,而且能耗降低了近30%,节约了三万多度电。而提供这项液冷技术的是来自滨湖区山水城的澳江网能。

去年12月3日,澳江网能凭借这项液冷技术,被联合国评为“2023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全球绿色技术范例”。作为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所使用的冷却液,由澳江网能自主研发的电子氟化液让使用单位的成本降低。

在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无锡企业奥特维自主研发成功的半导体铝线键合机,实现了高速度、高精度、高兼容自动焊接,并可实时在线无损检测、跟踪产品信息。这一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半导体封测高端装备空白。

不断加大的创新投入是无锡企业保持行业领先的秘诀。近几年来,奥特维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都超过6%。而在无锡全域,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升至3.38%,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9%、实现江苏“十一连冠”。

区域板块携手明星企业,打造出全国首发的标杆性创新中心。

例如,梁溪产发集团携手百度,在无锡打造了百度在全国首个私有化区域部署的大模型创新中心——百度智能云文心千帆大模型(无锡)创新中心。

大院大所作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同样是无锡的发力要点。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功能食品领域研究的高校之一,江南大学在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领域的研究转化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而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正是依托江南大学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掘特殊食品研发与市场化转化的更多可能。

作为长三角工业芯谷的核心创新平台,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正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密切合作,推动无锡两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攀高逐新。

得益于高校和企业等方面创新力量的联动,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在呼吸机用传感器、汽车用动力总成控制MCU芯片等方面,均有着创新突破。

创新不止,领跑未来,这样的无锡还将创造更多的惊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